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刘文东

增加 29 位元組, 4 年前
从"民师"到名师
刘文东在中小学任教27年,当了24年班主任。他在班主任工作中,时刻注意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视同仁而不存偏见,满腔热情地关爱学生。有学生中途退学,刘文东就往返一百多公里到他家访问。当了解到其父病卧在床,学生要为家里减轻负担,才打算退学。看到这种情景,他毫不犹豫地解囊为其父治病。学生和家长都感动得掉下了热泪。回校后,他又发动学生捐款,共同帮助这位学生渡过难关,后来该生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现已是学校知名教授了。
他爱生如子,就1990--2000年这10年估算,他为学生垫付学杂费、生活费10000余元,奖励、资助学生7900多元。尽管刘文东上有父母亲,岳父母,且都是"退休"的农民,妻子是无固定收入的临时工,家庭负担不是不重,但他却每年将自己的特级教师津贴主要用于资助家境贫困的学生。2005年3月11日重庆《 [[ 三峡都市报 ]] 》以题为《一笔特殊捐款的背后》作了报道。2008年"5·12" [[ 汶川地震 ]] 后,他在学校第一个带头捐资,后又主动向组织交了1000元特殊党费,为灾区师生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2011年2月15日,欣闻母校万州一中创市(省)级重点中学成功,深感自豪,同时觉得推进母校发展,校友也义不容辞。他就将2010年度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特级教师津贴共5000元捐给学校贫困学生,一同献给母校的还有他的新作若干册。
'''(三)'''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后,他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了课改的实践与探索。他的教学始终抓住"育人为本"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课堂紧紧围绕"创造学生喜爱的语文教育"这个中心,让学生在"有趣"中学习语文,让学生在密切联系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师生在互动中互为资源,互相激发,共同成长。
自2008年 [[ 重庆市 ]] 万州区教委启动"刘文东名师工作室"以来,作为主持人的他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师德为魂,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努力挖掘名师团队资源,充分发挥传、帮、带的引领作用,形成了"三年设想有规划,每年工作有计划、每月活动有主题、每次讲座有思想、每次上课有特色、每次反思有深度"的工作室文化氛围,较好地达到了"研修到个体,带动到学校,影响到全区,辐射到全市"的效果。工作室14位研修学员都获得了较好的成长:有2位校级骨干教师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5位区县级骨干教师成长为省市级骨干教师;2位被重庆市万州区委组织部、人社局确定为"万州区学术和技术优秀青年人才",3位被重庆市教师教委吸收为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成员,3位市级骨干教师获评重庆名师、特级教师和教学名师;在区内外执教公开课近100节,为中小学教师开展专题培训讲座30余项;实施省市教育规划课题3项,其中2项获省级课改成果二等奖和一等奖;出版教育学术专著7本;公开发表教育论文65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4 篇。
刘文东积极参加送教、支教活动,先后到本地区边远乡镇的中小学做专题讲座和上示范课100余次;还应邀到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东等地,以及 [[ 重庆三峡学院 ]]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等高校为中小学校长、中小学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培训做专题讲座20多项,180余场。这些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针对性强的讲座,受到了专家好评和同行赞誉。
有不少外地前来切磋教艺的陌生同行,刘文东总是耐心热情地接待每位来访者。从设计课程--听试讲--评课,他都全程参与,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往往一商讨就是几个小时。他欣慰地看到一大批青年教师陆续走向了成功的舞台,有的还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学名师。
刘文东坚持潜心研究、笔耕不辍,他在教育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在《 [[ 语文教学通讯 ]] 》《 [[ 北京教 ]] 育》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语文教学中"无效参与"现象透视及对策》《重庆三峡库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等代表性论文10余篇。独著、主编、合著学术著作和师生用书9部。他主持或主研省部级教育规划重点课题5项,获省部级优秀教改成果等级奖7项。
刘文东从"民师"起步,几十年如一日,努力学习,不懈奋斗,先后获得了重庆特级教师,重庆名师等殊荣。如今,他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再不学习我就老了"!以此来勉励自己。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Category:教育學家]]
1,9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