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36
次編輯
變更
载垣
,無編輯摘要
===咸豐諭:著派載垣等八大臣,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
一路的舟車勞頓,加上憂慮,咸豐帝在熱河一病不起。立了自己年僅六歲的兒子[[載淳]]為帝。同時召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咸豐諭: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以上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顧命八大臣”或“贊襄政務八大臣”,其中,歷經三朝的載垣為八大臣之首。<ref>[https://www.360kuai.com/pc/994f5b7408822fca5?cota=3&kuai_so=1&sign=360_e39369d1 載垣,胤祥第五世孫,顧命八大臣之首,卻被慈禧以一白絹自盡]</ref>
===八大臣擬旨的奏摺,上用'禦賞'下用'同道堂'二印,以為憑信”,才可生效===
任命這麼多大臣輔佐幼主,而不是一兩個大臣,主要是吸取歷史教訓,試圖形成權力製衡。八大臣中肅順的才能出類拔萃,但他是宗室疏族,咸豐帝欽定的八位贊襄政務大臣中他排位第四,頭上還壓著怡、鄭兩位親王和道光帝的駙馬景壽,他要成為[[多爾袞]]式手遮天的權臣非常難。這是顧命八大臣內部的權力牽制。同時,為了防止八位政大臣聯手欺侮孤兒寡母,咸豐帝將“禦賞”、“同道堂”兩枚私章賜給皇后和幼主,明確這兩枚印章為皇帝頒發詔諭的信符, “禦賞”為印起,“同道堂”為印訖,不蓋這兩枚印章,詔諭概不生效,給予皇太后和幼主以否決權。這一著棋如果真能成功,就會形成幼主代言人皇太后與八位輔政大臣之間的權力牽制。
這既不是單純的輔政,也不是簡單的垂簾聽政,而是兩者兼有,雜糅一體。<ref>[http://www.ourjg.com/bbs/simple/?t486.html 關於“八大臣” 及胤祥後人——怡親王載垣之死]</ref> == 家 =史稱“辛酉政變”, 載垣被賜死===1861年(咸豐十一年),咸丰帝驾崩,死後第三天,新皇帝載淳即位。七月二十六日,由八位輔政大臣擬定年號,經兩宮太后批准,決定翌年改元為“祺祥”。九月三十日,慈禧說動慈安,聯合恭親王發動了辛酉之變,扳倒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史稱“辛酉政變”。载垣在北京被捕,十月初六(11月8日)慈禧賜他白絹自盡,終年46歲。葬於怡親王府的祖塋、淶水福山營村的東福地。載垣死後,由 族弟愛新覺羅·[[載敦]]襲爵怡親王之位。 ==這是一場政變,一場完美的、毫無懸念的政變== 《春明夢錄》中也記載了逮捕肅順的過程。醇郡王[[奕枻]]帶人趕到客店,當時是清晨,肅順的門還關著。醇郡王拍門大喊,“有旨意!” 肅順在屋裡應道:“如果是母旨意,我可不接受!” 醇郡王奕枻下令撞開房門,抓獲肅順。肅順說出“母旨意”,顯示他對兩宮皇太后的極度輕視和不屑,說明他對形勢的判斷根本錯得離譜。 肅順被押回北京,在宗人府的監獄之中再次見到端華和載垣,肅順恨道:“你們早聽我的話,何至於今天這種地步?” 載垣也恨道:“我們有今天的罪名,全是因為聽了你的話!” 這是一場政變,一場完美的、毫無懸念的政變。 十月初六( 11月8日) ,恭親王奕言斤等人公開宣布八大臣八條罪狀,而後扔下兩條白絹,令載垣、端華自盡。肅順為斬立決,當初的四位御前大臣,只有景壽活了下來,被革職,但保留公爵和額駙品級。這樣的結果,原因很簡單,景壽的夫人是恭親王奕的同胞姐妹。其他的四位贊襄大臣也都活了下來,兵部尚書穆蔭革職,發往軍台效力贖罪。匡源、杜翰、焦佑瀛革職。皇太后這時似乎發了慈悲之心,加恩免其發配。<ref>[http://news.uprhr.com/743b4/467.html 肅順為斬立決,載垣、端華賜自盡,御前四位大臣只有景壽活了下來>安徽信息網]</ref>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