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4
次編輯
變更
重庆
,無編輯摘要
==综述==
民国二十八年(1937年)以前,重庆以中等教育为主,普通中学20所,师范及职业学校9所,加上原巴县(巴南区大部)的普通中学、师范及职业学校8所,总共37所。
重庆主城区内公共交通形势丰富多样,包含公共汽车、单轨、地铁、过江索道、扶梯、电梯以及过江轮渡等,其中,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是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在重庆路上几乎看不到自行车和电动车。 <ref>[108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09dfgl/2009-12/14/content_19060110.htm 重庆交通概况] , 中国网[引用日期2017-05-14]</ref>
==特色交通==
[[File:重庆10.jpg|缩略图|右|3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8781224161&di=5f1a86c615bdb0d928b097b488ddf16e&imgtype=0&src=http%3A%2F%2Ffile109.mafengwo.net%2Fs9%2FM00%2F87%2F35%2FwKgBs1aXom6ARRWbAAgJz3sMJ-A83.jpeg 重庆长江索道(2张)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wenda/detail-5704755.html 图片来源于马蜂窝网]]]
重庆主城区有两条全国独一无二的过江索道:嘉陵江索道、长江索道,最早建成时间于1986年。 <ref>[108]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09dfgl/2009-12/14/content_19060110.htm 重庆 主城区有两处作为公共 交通 使 概况], 中国网[引 用 的自动扶梯和升降式电梯,分别是连接菜园坝和两路口的亚洲第一长扶梯:皇冠大扶梯;连接凯旋路和较场口的升降式电梯:凯旋路电梯。 [108日期2017-05-14] </ref>
重庆主城区有两处作为公共交通使用的自动扶梯和升降式电梯,分别是连接菜园坝和两路口的亚洲第一长扶梯:皇冠大扶梯;连接凯旋路和较场口的升降式电梯:凯旋路电梯。 <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09dfgl/2009-12/14/content_19060110.htm 重庆交通概况], 中国网[引用日期2017-05-14]</ref>
==轨道交通==
截至2018年12月,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10条,运营里程313千米,里程总长度位居中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 <ref>[109-111http://www.sohu.com/picture/321674476 “轻轨穿房而过”成重庆旅游网红精典打卡地] , 搜狐网,2019年6月18日</ref>
==历史文化==
==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
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
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练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 <ref>[112http://www.sohu.com/a/323623411_782216 天使之音丨巴渝文化探究之历史渊源], 搜狐网,2019-11306-28</ref>-<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09dfgl/2009-12/07/content_19023896.htm 巴渝文化(图)] , 中国网,2009-12-07</ref> 巴渝文化代表:渝派川菜(渝菜)、龙门阵、重庆方言(渝语)、陪都文化、川剧、袍哥文化、重庆码头文化、川江号子、蜀绣等。 <ref>[114http://mini.eastday.com/a/181107114813930.html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要从北吃到南!——重庆] , 东方资讯网,2018-11-07</ref>
==陪都文化==
[[File:重庆13.jpg|缩略图|右|3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8800491417&di=15306d4a5a887539f438df1957aa34ae&imgtype=0&src=http%3A%2F%2Fupload.jjxw.cn%2F2016%2F0903%2F1472895865120.jpg 陪都各界数万人举行庆祝抗战胜利大游行(7张) 原图链接][http://www.jjxw.cn/2016/0903/264600.shtml 图片来源于九江新闻网]]]
陪都文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渝,重庆成了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成为内迁学校的集中地,大批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来渝执教,众多文艺界名流也来渝工作定居,诸如张大千、胡适、傅斯年、林语堂、钱穆、梁实秋、郭沫若、柳亚子、马寅初、陶行知、梁漱溟、徐悲鸿、老舍等,重庆成为了西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
而学府云集的重庆文化区沙坪坝成为当时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坝”。
从这里培育出了大批人才,如丁肇中、朱光亚、周光召、邹家华、茅于轼、吴敬琏、丁雪松、王家声等。陪都文化也成为重庆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块奠基石。 <ref>[115http://www.huaxia.com/qqla/lbyl/wh/2005/04/217955.html 重庆陪都遗迹与陪都文化] , 党政机关网,2005-04-08 </ref>
==方言文化==
明代,大量湖南、广东籍居民进入重庆,曾经一度占重庆市区人口的40%以上。
重庆郊县依然保留移民的方言岛,渝西有大片客家话区和老湘语区,所以在语言上,重庆方言较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硬、直、平。 <ref>[116http://bbs.tianya.cn/post-117248-18075-1.shtml 重庆方言的特点与来源] , 天涯社区网,2008-10-04</ref>
==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