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劉良璧

移除 2,57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劉良璧.jpg|thumb|right|
[http://www.juzhenxuan.com/upLoad/news/month_1807/201807221652326944.jpg原圖鏈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5%8A%89%E8%89%AF%E7%92%A7%E7%9B%B8%E7%89%87&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tbm=isch&source=iu&ictx=1&fir=wJQBlKhMdDQceM%253A%252CfNwSXLcBWU-BzM%252C_&vet=1&usg=AI4_-kSYfbp0iLqZk7MyOXblI8VKePckXQ&sa=X&ved=2ahUKEwj_nZj__aTkAhXhGKYKHbrKCA4Q9QEwB3oECAkQGw#imgrc=vZSsHoCTUazBtM:&vet=1] ]]
 
[[File:劉良璧.jpg|thumb|right|
[https://pic.pimg.tw/art3503663/1380181009-654053741.jpg原圖鏈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5%8A%89%E8%89%AF%E7%92%A7%E7%9B%B8%E7%89%87&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tbm=isch&source=iu&ictx=1&fir=wJQBlKhMdDQceM%253A%252CfNwSXLcBWU-BzM%252C_&vet=1&usg=AI4_-kSYfbp0iLqZk7MyOXblI8VKePckXQ&sa=X&ved=2ahUKEwj_nZj__aTkAhXhGKYKHbrKCA4Q9QEwB3oECAkQGw#imgrc=vZSsHoCTUazBtM:&vet=1] ]]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費時半年餘,學界稱為「劉志」===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乾隆五年 (1740年),臺灣舉人[[陳邦傑]]等人呈請福建分巡臺灣道[[劉良璧]]重修臺灣府志。前此臺灣府志之編纂已有[[蔣毓英]](1685)、[[高拱乾]](1695)、[[周元文]](1712)等人之主修或重修,不過,自周志迄此近30年,臺灣之開墾情形及社會變化極大,亦有[[朱一貴]]起事等重大事件,皆不及備載,重修實有必要。
劉良璧遂與臺灣知府[[錢洙]](生年不詳,號恪齋,清浙江嘉興人,廕生,1740~1742年任臺灣知府,以疾卒於任。)延攬在地士紳耆宿共同纂修,有舉人[[陳輝]]任分輯,貢生[[施士安]]任監刻,1740年10月起,迄1741年5月完成,費時半年餘,學界稱為「劉志」。 臺灣自入清即屬於福建省,但各志皆未冠福建逕稱臺灣府志,冠名福建,也是「劉志」特色。全書分為聖謨、星野、建置沿革、山川、疆域、城池、風俗、田賦、戶役、典禮、兵制、學校、公署、職官一、二、名宦、選舉、人物、古蹟、雜記、藝文20卷,不名志。藝文有奏疏5、公移1、文5、序5、傳1、記17、賦3、詩176等8類。〈凡例〉稱:「舊志藝文頗繁,今稍為釐訂,擇其愷切詳明有關政教、風土者錄之,以資考鏡,亦佐志乘所不逮焉。」表達了編纂者個人強烈的文藝觀。
===詩作37首,收入《臺灣詩薈》,合為一卷,題名《陳旭初先生詩集》===陳輝 (生卒年不詳),字旭初,號明之,臺灣縣人。1738年舉人,曾任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分輯及[[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編纂。詩 沙轆行> 則散見府志及各地縣志,連雅堂輯其詩37首,收入《臺灣詩薈》,合為一卷,題名《陳旭初先生詩集》,其中最著名 為〈買米〉一詩,有強烈的現實批判,號稱米鄉的臺陽地,卻讓窮廬寒士過得三餐不繼,「米賤揚糠粃,米貴懸杵臼。三炊雖舉火,茹草兼飯糗。」一切都緣由有人囤積居奇漁利造成的。<ref>[http://ikm.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klg&task=ddetail&id=59&Itemid=238 小事典> 劉良璧 任福建分巡臺灣道,主持《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舉人陳輝等任分輯]</ref>==
===余從各處摭之 曉出彰山北 計得三十有七首 北風何淒涼。晚入沙轆社 大都閒居游覽之作===故誌中頗載其詩 社番何踉蹌1 余從各處摭之,計得三 有七首 年大甲西2 大都閒居游覽之 歹自驚惶 小齋云:『僻處心常靜 牛罵及大肚3 幽棲意自閒 挺而走高岡 種花分隙地 蠢爾無知番 閉戶 奮臂 深山。日湧濃煙裏,風搖積翠間。不須尋酒伴,獨坐亦開顏』 螳螂4 寧靖 宅云:『間關投絕域,遺廟海之濱。古殿山雲暮,空階野草春。鴟鴞啼向客,杜宇咽迎人。獨立千秋節,英風起白蘋』。鹿耳門夜泊云:『冷雨滄江上,移舟泊海門。清歌聞戍客,短笛隱漁村。水闊潮千頃,天空月一痕。搖搖游子意,歸夢憶家園』。再泊月眉灣(俗稱隙仔,在鹿耳門前,北風可泊舟)云:『鹿耳門前幾溯洄,月眉灣作避風臺。舟 不畏東流急,喚得輕舠載酒來』。 泊澎湖西嶼云:『海中青嶼裏, 片帶春煙。水上浮奇石,天涯泛小船。波迴蒼靄外,村在白沙邊。客棹經過處,懷人意惘然』。渡安平云:『碧流春色海天寬,島嶼蒼茫雨後看。半棹斜翻 影碎 片帆遙送浪花殘 取之如探囊5 憶此 浮曲岸漁人宅 轆社 樹隱孤村戰將壇。曾是昔 歌舞地,空城寂寞暮煙寒』 未受創 春日遊海會寺云:『翠竹青榕小徑通,招提舊是館娃宮。曇花冷對妝樓月,貝葉寒生舞殿風。野色蒼茫留院落 王丞為司馬 溪煙黯澹入簾櫳。尋春莫問歡娛事,霸業興亡總是空』。龍湖巖云:『野竹迷離翠作垣,微茫山色古雲門。煙侵晚岫通幽徑,水隔寒堤接遠村。曲檻留陰閒睡鹿,疏鐘倚月冷啼猿。昔年曾 撫綏 游中趣,依舊湖光瀲灩存』 其方 赤崁城云:『鹿耳鯤身島嶼連 孫公為副臬6 雲光海色雨晴天 恤賞不計量 江帆曉渡波中影 為言北路番 市井寒炊竹外煙。山似畫屏常染黛,水 冰鏡日磨鮮 沙轆強7 憑高得趣閒瞻眺,萬里鄉關一望懸』。二贊行溪云:『竹橋平 馬牛遍原 春水漲清溪 黍稷盈倉箱8 風靜平沙闊 麻踏9如飛健 煙籠遠樹低。青蕪喧海燕,碧岸叫村雞 牽手10逞艷粧 語南游客 千夫長11 應知慎馬蹄』 馭之衛疆場 二贊行橋云:『竹橋雙渡漲西流 張弓還挾矢 草綠煙濃拂岸頭 亦可壯金湯12 馬足欲前還又卻, 奈何逢 灣春水冷於秋』。 半路竹莊云:『客舍春郊裏 奇13 陰陰翠竹園 職守失其綱 衝煙聞犬吠 勞役無休息 隔樹見鶯喧 銖求14不可當 草綠疑 窮番計 雲深又一村 挖肉以醫瘡15 行行車馬過 支應力不給 從此近仙源』(地近前窩仙堂) 勢促乃跳梁16 五里林云:『五里林間路 一朝分箭起 長堤繞碧流 焚殺自猖狂 落花春徑寂 蠻聲振半線17 芳草晚園幽 羽鏃若飛蝗18 鷺宿依斜岸 調兵更遣將 鳧啼近小洲。綠陰行過處,客邸在溪頭』。小店仔夜宿云:『塵途未整遠行裝,夜息還同客異鄉。一盞寒燈吟 蕩平 拓,三更旅舍話淒涼 大荒 茅簷夢破芙蓉日 危哉沙轆社 竹榻思侵荻葦霜 幾希就滅亡 曉起雞聲咿喔處 皇恩許遷善19沙轆奉改為遷善社 數村煙水畫蒼蒼』。曉發小店仔云:『碧草橫塘露未消 牛罵改為感恩社 計程煙水望中遙。數聲雞犬當山店 大甲西改為德化社 十里園林近野橋 生者還其鄉 人在石廚炊火起 番婦半寡居 客臨茅屋酒簾飄 番童少鴈行20 匆匆行李隨青犢 嗟乎沙轆番 度竹穿榕看採樵』 盛衰物之常 渡菅林潭云:『溶溶潭水碧無垠 祗今防廳廨 兩岸蒼 鎖白蘋 蔓道旁 山影遠涵波色翠,雲光斜映浪花新。一肩行李臨流客 造物寧惡滿 半棹歌聲喚渡 事實不臧21 欲向前村暫棲息 履霜堅冰至 酒簾風起綠楊津』 易戒惡可忘22 依仁道中云:『踽踽行來望翠微,晚 夜深 吹度拂征衣。檨林斜影迷樵徑 颯颯 竹塢繁陰引釣磯 獨坐思茫茫 路轉紆迴溪鳥散,山橫黯淡野 司牧23 歸。鄉村擾擾何時靖 難得 萬馬頻嘶未解圍』(時王師十萬進討) 惘然太息長
===【題解】=== 鳳山春眺云:『滿山春樹鳳毛張,石潤嵐寒接大荒。翠竹低橫三社遠(鳳山居民分 本詩 三莊) 五言古詩 黃沙倒接一溪長(山近淡水溪) 收入《全臺詩》第貳冊 猿啼雨外空雲岫 據劉良璧自註 鷺宿煙中靜野塘。畫意誰知從 得,可堪登眺暫相將』 詩寫於乾隆5年(1740) 鳳山道中云:『鳳嶺崎嶇道,游人躡屐行。躋雲穿樹隙,踏石越浮坪。野鳥半知類,山花不識名。登臨望無極,莽莽色縱橫』。過埤頭店云:『遙遙行李向溪東,待渡埤頭一徑通。邸舍人歌春樹外 沙轆社 征車牛逐暮雲 約位於今臺 連淡水村村竹,路近新園處處菘 鹿鎮 橋畔酒家旗影動,憐他少婦倚微風』。宿放 康熙統一臺灣後乃為納餉三十八 口云:『十里荒荊路欲迷 熟番之一 停車小住傍巖棲 隸屬諸羅縣 山當傀儡煙常冷,地接琉球月更低。蠻曲偏驚春夜裏,漁燈散點海涯西。行人到 因巡臺御史黃叔璥北巡至 渾無寐 夢斷詩成聽曉雞』。?興溪云:『蘆漪人欲渡,幾曲? 興溪。淺沚飛 轆社曾被稱為「迴馬社」 深蓬叫野雞 雍正元年(1723)彰化建縣改隸之 嵐橫卑濕地 雍正9年(1731)冬12月 路入水雲蹊。應是極南處 彰化縣發生大甲西社事件 村遙草露迷』。東港渡云:『斜帆臨野渡 由於當時官弁勞役原住民過甚 水漲海涯東。草色連長岸 引發原住民反抗 嵐煙聚短蓬 其間又發生道役殺死大肚番民引發原住民圍彰化縣城 山山春雨霽,樹樹夕陽紅。欲向津頭問,桃源路可通』。 東港云:『漁人幾處學吹簫,海色蒼茫弄晚潮。一片山間明 事至10年(1732)冬11 滿堤寒影渡橫橋』。 琉球山云:『翠嶼孤懸在水隈 社番縛林武力以獻 青蔥疑是小蓬萊 亂事告平 雲連遠影嵐光動,日映高峰海色開。恍惚鰲游千尺水,蒼茫浪激數聲雷。信知南極瀛壖地,物產猶傳鸚鵡杯』。 琅山云:『天南遙極際,跨海一峰青。地近 因沙轆社協從「大甲社」反抗 東水 人看拱北星。千層通翠嶂,四面是滄溟。力致檳榔貨,開山敵五丁』。 九日登龜山云:『獨立龜山最上頭,倚松舒嘯與誰儔。崖中曲岫苔痕破,島外長空浪影浮。石冷雲歸山欲暝,霜濃葉落木經秋。清猿洞口聲頻叫,也學登高伴客游』。登石屏山云:『攀蘿直上石屏巔,四望凌虛意渺然。俯瞰群山培塿細,遙臨萬樹鬱蒼連。溪痕澗壑青蕪地,彩色雲霞碧落天。極目滄溟東碇外(東碇,嶼 而被更 ,孤懸海中),煙波數點賈人船』。 村中云:『隱隱孤村近碧峰,朝來但覺睡雲濃。疏狂到處難 客,懶散無心學老農。草舍寒煙迷橘柚,竹橋秋水映芙蓉 「遷善社」 寂寥幸有園林趣,為覓奇巖路幾重』。 山村見鳳仙花云:『小種花開地亦偏,生來枝葉 嫣然。半痕奇豔添 詩對於當時附從大甲西社叛亂的因素剖析至 幾瓣新紅染翠鈿。色映疏簾欺睡後,香飄野砌到尊前。莫嫌寂寞山村裏,卻有亭亭物外仙』。鎮北門晚眺云:『煙籠竹樹接 藉由對於 洲,夕照橫波海氣浮。樵子唱回雲影路,戍人吹 轆社 角聲秋(北門外有較場)僧歸廢寺鐘常寂(城外有黃蘗寺) 亂前後之情況的書寫 燕喜澄潭水不流(域畔有兩潭,一內一外,適有群燕飛繞水上,路人謂來自咬吧者)。觸目郊 反映出當時 多景象,迷離草屋起重樓』(城外有地名重樓仔)。鯽潭霽月云:『一潭澄澈月流華,瀲灩浮光四望賒。冰鏡初磨塵不染,玉英新洗色無瑕。寒驚鳥鵲飛幽澗,冷照魚蝦漾淺沙。最是夜深疏雨外,簫聲吹落荻蘆花』。買隱云:『買隱山村跡已深,軒車過客莫相尋。清泉白石通幽趣,野鶴溪鷗共素心。看罷晴雲峰有色,釣餘寒月水成陰。許由自有高風在,未輟箕山得意吟』。 不窳居訪林羽叟云:『羽叟先生不窳居,飄然世外葛天初。青山雨度雙花塢,綠野雲深一草廬。醉倚壺觴閒歲月,吟依几席樂琴書。竹橋秋水相逢 住民面對官弁勞役的 ,洗滌煩襟興有餘』。<ref>[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16/da.html 陳旭初先生詩集>台灣詩乘>出版者:連橫]</ref>
===【注釋】===1. 踉蹌:音ㄌㄧㄤˋ ㄑㄧㄤˋ,走路歪斜不穩。2. 十年大甲西:指雍正10年大甲西社番林武力等鼓眾倡亂之事。3. 牛罵及大肚:臺 最著 平埔族社 ,牛罵位於今清水鎮,大肚社位於今大肚鄉。4. 奮臂似螳螂:奮臂,振臂而起。奮臂似螳螂猶言螳臂當車,比喻不自量力。5. 探囊:比喻事情極容易辦到。6. 王丞:臺灣鎮總兵王郡。王郡,陝西人,雍正6年任臺灣總兵。值大甲西社與吳福生之事件,因平亂有功,陞福建陸路提督,調水師提督。孫公,孫國璽,正白旗人,進士.雍正6年任臺灣道。7. 為言北路番,無如沙轆強:清初北路所指諸羅縣以北之區域,沙轆社乃 〈買米〉 拍瀑拉平埔族社之 拍瀑拉族自荷蘭時期曾為大肚王統治,明鄭之時,曾反抗劉國軒的部隊,為諸羅以北地區最 盛的原住民村社。8. 倉箱:收藏穀物的地方。9. 麻踏:即麻達,年輕而未婚的原住民男性。10. 牽手:早期臺灣原住民平埔族 現實批判 婚俗 米鄉 男女成婚為「牽手」,離婚為「放手」。11. 千夫長:長,音ㄓㄤˇ,職官名,統率千人 臺陽地 將領。12. 金湯:即金城湯池,喻若利用原住民來禦敵,將堅固無比。13. 奈何逢數奇:古人迷信,認為偶數吉利,單數不吉利 卻讓窮廬寒士過得三餐 故將命運 稱為「數奇」。此指下聯所引述之 職守失其綱,勞役無休息,銖求不可當」。14. 銖求:銖,極小的計算單位,用以比喻極細微。15. 挖肉以醫瘡:本指農家為了繳稅,忍痛把未抽的絲和未收的穀預先以 揚糠粃 價賣掉,此種作法就好像為了醫治瘡口,而挖掉一塊好肉,喻用有害的方法濟急,而不顧後果。16. 跳梁:跳躍。比喻叛亂者猖獗跋扈,蠻橫霸道的樣子。17. 蠻聲振半線:蠻聲,指大甲西社與大肚社的氣勢 米貴懸杵臼 驚動彰化城 三炊雖舉火 半線 茹草兼飯糗 彰化舊稱。18. 羽鏃若飛蝗:羽鏃:帶羽毛的弓箭;比喻箭矢之多如蝗蟲過境 19. 遷善:大甲西社事件後清廷當局將沙鹿社易名為「遷善社 一切都緣由有 20. 番婦半寡居,番童少鴈行:鴈行,群雁飛行的行列。此指因戰爭致使寡婦增多,兒童減少之意。21. 人事實不臧:臧,善也。 囤積居奇漁利造成 計畫不夠細密完備。22. 履霜堅冰至,易戒惡可忘:惡,音ㄨ。易戒惡可忘,此指詩中所述動亂之始末、因果,不可忘記。比喻從事物的徵兆可看出它將來發展的結果或逐漸擴大、嚴重。23. 司牧:掌管治理 <ref>[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83&pid=1454 沙轆行>愛詩網]</ref>
72,7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