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家謀

增加 1,93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refimprove|time=2019-08-17T12:56:19+00:00}}
}}
'''劉家謀'''({{bd|1814年||1853年|catIdx=L劉}}),[[表 |字]]''' 仲為''' ,一字''' 芑川''' [[ 福建]][[ 侯官]]人,[[清朝]]政治人物,[[舉 ]]出身
==生平== 清道光十二年(1832)中舉,之後科場不順,道光二十六年(1846)以大挑初任寧德訓導,道光二十九年(1849)調臺灣府學任訓導,在任凡四年。咸豐三年(1853)海寇黃位擾亂沿海,臺灣土匪與之相呼應,家謀力疾守陴,致使肺疾加遽,遂以四十歲之英年病卒。 ===著作===劉家謀著有《外丁卯橋居士初稿》、《東洋小草》、《斫劍詞》、《開天宮詞》、《操風瑣錄》、《鶴場漫志》、《海音詩》、《觀海集》,後二者皆寫於臺灣,內容多為關注臺灣風土民情之作。 ===《海音詩》所以為學界所珍視,在於引註===劉家謀 每到一地輒留心文獻與地方掌故,在寧德著有《鶴場漫志》,在臺灣則有《海音詩》、《觀海集》。《海音詩》為有計劃的創作,特色是百首七絕,不另題名,每首均於詩末加註,以詩證事,引註證詩,對於臺灣政治、社會與文化有深刻的觀察與描寫,歷來為有識者所重視。廖漢臣以為:「《海音詩》所以為學界所珍視,不在其詩,而在 [[道光]]三十 引註。」如吳鳳事蹟,《海音詩》是目前所見最早紀錄此事的文獻,內容與後來的記載不同,是研究吳鳳故事演變的重要依據,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海音詩》現在流傳的版本可分為兩個系統:===《海音詩》完成於咸豐二 (1850 (1852),咸豐五 (1855)由一經堂刊刻,目前僅知吳守禮家藏有此本。現在流傳的版本可分為兩個系統,一是連橫編校的抄本,依所詠事類重編,與原刊順序有所出入(以下稱「抄本」);一是吳守禮依原刻本校註的《海音詩全卷》(以下稱「全卷本」 上任[。《海音詩》在臺灣出版時劉家謀已逝,家屬並不知有此書,因此編纂《劉芑川先生全集》時,並未將它列入。<ref>[ http://xdcm.nmtl.gov.tw/twp/TWPAPP/ShowAuthorInfo.aspx?AID=000019 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劉家謀]</ref> ==台灣府儒學教授制約==  台灣府儒學訓導]] ,隸屬於[[ 台灣道]][[ 台灣府]] ,為[[ 台灣清治時期]] 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台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受[[ 台灣府儒學教授]] 制約,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讀書的語音可較與[[ 台灣話]] 相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 閩語]] 發音為主,[[ 官話]] 為輔。
==相關著作==
 
*《鶴場漫錄》2卷
*《海音詩》2卷:對台灣的風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論述。
72,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