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瑪麗·愛因斯沃斯

增加 3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依附理論」最早是由約翰·鮑比在1950年代所提出。根據鮑比在其所發表的著作 《依附和失落》(Attachment and Loss,1969)<ref> {{Cite book | author = Bowlby, J. | title = Attachment and Loss | location = New York | publisher = London: Hogarth Press | date = 1969 | ISBN = 0465005438 | accessdate = 2019/08/19 | url = https://www.abebe.org.br/files/John-Bowlby-Attachment-Second-Edition-Attachment-and-Loss-Series-Vol-1-1983.pdf}} </ref> 中提出「依附」是演化上留存下來的產物:小孩子一出生就會依賴身邊重要的人(媽媽),讓自己免於受到外在的威脅,並發展成自我與外界互動的方式。<ref name=“pansci">{{cite web |url=https://pansci.asia/archives/99774 | title= 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依附理論系列(一) | language=zh | date=2016-09-26  | publisher=泛科學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18}}</ref> 媽媽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0-3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這個階段內,孩子跟媽媽之間的互動關係,反映及影響孩子長大後的兩性關係及和其他人的社交生活。 <ref>{{Cite web |url = https://read01.com/AJRo07O.html#.XVlx6q33Xot | title = 4種依戀類型,帶給孩子4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 date = 2018/08/11 | publisher = 積木寶貝長春 | accessdate = 2019-08-18}}</ref>
1965年,瑪麗·愛因斯沃斯發明設計了「陌生情境測驗」,來測試嬰兒與母親的互動關係。幼兒會被帶進一個陌生的房間,房間內擺滿玩具。母親在場時,幼兒會被鼓勵去探索周遭環境;但幾分鐘後,一位陌生人會進來,接著母親會離開。在經過這次短暫分離之後,母親又會回到現場。研究人員要研究觀察,母親離開房間以及重回房間時,幼兒的反應如何?<ref name=“每日頭條"/><ref name=“pansci"/>
=== 親子關係基本類型 ===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