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文化节(李浩)

增加 5,045 位元組, 4 天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文化节'''<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文化节'''<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9588752/pexels-photo-29588752.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文化节》'''是[[中国]]当代作家李浩的散文。

==作品欣赏==

===文化节===

当时,我负责[[文化节]]主体活动之一端午诗会的现场工作。舞台搭建、布景、灯光,诗会节目排练,诗人朗诵安排……一系列工作复杂而琐碎,因为余光中的到来,肩上突然多了说不清的重量。6月15日在现场一直工作到深夜,最后,在夜色中一再审视彩凤拱日的诗会现场大门,将挂满艾草的楼梯上上下下重走数遍。大厅和舞台上,摆满了鲜花和绿色植物。简朴但不失诗意。在放着余光中座次卡的座位上坐下,我[[想象]]着诗人走进来的感受,想象这样的摆设、这样的座位,对不对得起这个满怀乡愁、渡海峡而来的老人。我很满意氤氲在[[楼道]]里的艾叶清香,可对座次的摆放稍有遗憾,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余光中应该坐在会场最显眼最重要的位置。

我坐在那个偏离中心的[[座位]]上,像坐在忧伤的乡愁中,像被时代与各种规矩轻视的诗歌一样。明天,这个位置将属于余光中。而我将看到他,像穿越时光隧道见到不可见之人。没有人知道我隐秘的心事,无人关注我凝视会场时已经大不一样的眼光。已经午夜了,在安静的大厅里,《乡愁》像一首歌,在我心底轻轻地唱着。而此时,在长江边,白日的龙舟竞渡余热尚存,《招魂曲》余音未歇。秭归人在每个[[端午]]用[[艾香]]、诗歌、龙舟竞渡、招魂曲呼唤屈子归来,这是逝者与生者之间的相互呼唤。此时此刻,那些飘泊异乡的游子,有一些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吧。

6月16日,十多位台湾诗人、学者,一百多位屈学专家,四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在阳光晴好的清晨,来到了端午诗会的朗诵大厅。诗人余光中如约坐在了写着他名字的座位上,他白衣飘飘,白发飘飘,瘦骨铮铮。在他的两边,坐着他的好友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和[[著名]]诗歌理论家李元洛先生。诗会还没有开始,很多人过来合影、签字,他一一应付着,不急不恼。我按捺着自己想要走过去的[[冲动]],在自己的位子上坚守职责。在人缝中追踪他的形象,我看到他清瘦的脸庞和同样清瘦的签字的手,看到他满脸亲切和[[慈祥]]。

诗会开始了,他在硬木椅上肃然[[端坐]],用凝重的表情表达着自己对诗会的尊重。此时的诗人,在想什么呢?他曾徘徊于淡水河,他曾莅临汨罗江,他曾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经典名句被无数诗人吟哦、引用。收容屈子硬骨的汨罗江,因屈子名垂史册,因余光中再次在[[现代]]诗史中被刷亮。

在屈原的诞生地樂平里,有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凤凰溪,它穿过七里峡与香溪河相会,一起投入长江的怀抱,向东奔流,与汨罗江相逢于洞庭湖。生屈原之水与死屈原之水,在洞庭湖相融相化流向大海,替客死异乡的屈原完成了从生到死的天地轮回。诗人恐怕不能亲去一掬凤凰溪的清清流水了,在6月15日的游览中,又见三峡又见长江,我想他一定曾向满江碧水一再凝望,那碧水里,就有乐平里流出来的凤凰溪。屈子当年出峡而去,满面春风、满怀期望直奔郢都,余光中今天穿峡而上,与一场诗会相约屈原故里。溯流而上与顺江而下的两位诗人,时隔两千余年的他们神会在哪一段江面?

余光中先生登上朗诵台,朗诵此次为秭归之行所作的长诗《秭归祭屈原》,红色地毯映衬着他的中式白衣裤,并不高大的他站得笔直,衣袂飘飘,诗风习习,人真的是有气场的,他的气韵扑面而来,我仿佛看到了诗中仙子。我曾不揣冒昧地想过,站在这里朗诵之前,余先生会说什么?汨罗江已被他封为蓝墨水的上游,那么秭归呢?是不是上游的上游?或者什么也不说,直接用诗歌表达一切。但余先生说了:“我曾说过,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屈原汨罗投江,秭归出生,秭归当在上游的更上游!”他又说:“这次来秭归,我想把最美的茱萸插在这里!”余先生声音不大,但句句掷地有声,如雷贯耳。我心跳如鼓,为自己的猜想。

<ref>[https://www.pinshiwen.com/wenfu/sanwen/]</ref>

==作者简介==

李浩,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3,5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