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土库曼斯坦尼莎帕提亚要塞

增加 57 位元組, 17 天前
無編輯摘要
|}
'''土库曼斯坦尼莎帕提亚要塞'''位于 [[ 土库曼斯坦 ]] 首都阿什哈巴德西15公里的巴杰尔村,2007年作为 [[ 文化遗产 ]]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 ==
尼莎帕提亚要塞由新旧两组台形遗址构成,展示了帕提亚王国最早和最重要的城市遗址。帕提亚王国是公元前3世纪中期至公元3世纪的大国。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这里几乎从未遭到破坏,将古代文明的发掘 [[ 遗址 ]] 保存下来,并巧妙地将自身的传统文化 [[ 元素 ]] 和希腊及西罗马元素结合起来。对两处遗址进行的考古挖掘发现了装饰精美的建筑,展示了室内、城邦和宗教方面的功能。挖掘工作一直在皇家城堡内进行,现在被称为“老尼莎”。这处遗址还包括被称为“新尼莎”的古代城镇。老尼莎是占地14公顷的台形土墩,形状为不规则的五边形,四周是建有40多个矩形塔台的防御土墙,与各个墙角侧面相接的是坚固的棱堡。占地25公顷的新尼莎四周是高达9米的围墙,有两个入口。坐落在重要的商业和战略枢纽交叉路口的尼莎考古遗址,生动地展现了中亚和地中海地区对大国文化影响之间的互动,在充当东西方、南北方之间重要的通讯和贸易中心的同时阻挡了 [[ 罗马 ]] 的扩张。这一遗址见证了帝国的重要性、财富和文化。
==帕提亚帝国==
帕提亚帝国是伊朗古代的 [[ 奴隶制 ]] 王国,建于公元前247年,开国君主为阿尔撒息)。帕提亚之名源自波斯游牧民族——帕尔尼部落)之名,帕提亚人属于白匈奴的一支。公元前3世纪前期,游牧的达海部落联盟的帕尔尼部从今锡尔河流域迁徙到帕提亚地区,与当地居民融合。帕提亚地区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呼罗珊地区,在波斯帝国和塞琉西王朝时期是一个省。公元前247年,帕尔尼部的首领阿尔撒息杀死塞琉西王朝的总督,以尼莎(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为都城,建立阿尔撒息王朝。我国当时的汉朝取其开国君主阿尔撒息的 [[ 汉语 ]] 音译“安息”作为国名,称之为安息,西方史家则称之为帕提亚。公元226年被波斯萨珊王朝代替,其疆域最大时北至里海,南至波斯湾,东接大夏、古印度,西至幼发拉底河即今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全境,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部分。
==尼莎帕提亚要塞遗址==
帕提亚帝国现存最有意义的遗址,当属现今位于土库曼斯坦南部的尼莎古城。尼莎遗址在今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西15公里的巴杰尔村。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这里几乎从未遭到破坏,将 [[ 古代 ]] 文明的发掘遗址保存下来,并巧妙地将自身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希腊及西罗马元素结合起来。
从二十世纪到今天,前苏联,土库曼斯坦, [[ 俄罗斯 ]] [[ 意大利 ]] 的探险队已经带回来了许多纪念性的东西和一些人们所熟知的这段重要历史和文化时期里的工艺品。在古尼莎的方宫遗址里发现了著名的尼莎象牙角杯和其他许多精美的工艺品,使人们猜测方宫可能就是安息国王的宝库。其实方宫在安息王朝灭亡后,遭到了萨珊军队的多次洗劫,劫后余下的东西很少了。但即使这样,发掘的成果仍然让考古学家兴奋不已。方宫中发现的工艺品最重要的就是角杯,公约有40个左右。角杯是盛酒的器皿,最早用动物的角做成的,后来也有陶质或金属仿角形杯。这种酒器最初出现在东方,后来传入了希腊。
===尼莎帕提亚要塞展示了帕提亚王国最早和最重要的城市遗址===
在40个角杯中,最有名的就是尼莎象牙角杯,由几块象牙骨料雕成,以 [[ 金属 ]] 架固定。杯体垂直,下端直角拐弯,顶端有一动物雕像。杯口为“飞檐形”,雕刻<ref>[https://www.sohu.com/a/384900767_120381622 雕刻时光:中国皮影雕刻的造型流派 ],搜狐,2020-04-01</ref>有各种观赏图案。杯体雕有奥林匹克12神祇或《酒神的伴侣》的场面。尼莎角杯是东西方文化艺术混合主义的产物,其题材是希腊的,但又渗入了东方的艺术风格。
==大理石雕像《罗多古娜》==
由马松教授领导的前苏联考古队,还发现了其他许多珍贵的 [[ 工艺品 ]] 。年代最早的一件是被称为《尼莎女神》(其名为今人虚拟,不一定准确),的一尊大理石像。表现为一着希腊式衣衫的少女,神情端庄而微带笑容,可认为是借用希腊雕像表现本地神祗的佳作。这个雕像约是公元前3—公元前2世纪的作品,属于希腊化时期的阿提卡派。
===在古尼莎的方宫遗址里发现了著名的尼莎象牙角杯和其他许多精美的工艺品===
出土的另一尊更加著名的 [[ 大理石 ]] 雕像<ref>[https://www.sohu.com/a/420953556_120369623 名人主题文化雕像是以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物为造型的雕塑艺术 ],搜狐,2020-09-26</ref>,属于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派,称为《罗多古娜》。其类似希腊的阿芙洛狄忒女神(即古罗马的维纳斯女神)的雕像,上半身以白色大理石刻成,取裸体姿态,下半身以灰色大理石刻成,取着衣姿态,头微向前倾,身侧转而双手向上。除双手姿势外,这尊雕像的形制使人想起那尊著名的希腊雕像《米洛的维纳斯》,然而,它双手向上高举似握头的姿势,却使人联想到安息 [[ 历史 ]] 上的一位著名公主,她就是安息王密特里达斯一世(约公元前171年—公元前139年在位)之女罗多古娜,据说有次她正在洗头之时突传敌人进攻的消息,她便祈祷待她洗完头后敌人即将消灭,因此人们称此像为《罗多古娜》,以纪念她洗发退敌之事。此像很可能是希腊匠师按安息宫廷要求而作,把古典的维纳斯女神装扮成一位安息公主,和当时流行的以希腊雕像表现本地神祗如出一辙,可见一些国王、贵族之像也必然喜欢模仿 [[ 希腊 ]] 雕像。这种安息宫廷的时尚说明当时西亚到中亚的统治者对希腊艺术有一定的欣赏,因而整个时代具有希腊化的特色。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希腊化雕像一般都不大,高仅50—60厘米左右,可见它们不用于公共场所,而仅作宫廷室内陈列赏玩。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780,4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