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9
次編輯
變更
菊 罗隐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菊'''<br><img src="https://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菊'''<br><img src="https://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60419/69ae7b464a094db4b9e7672a719c15fd_th.jpg" width="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70060331_111082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
'''菊'''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将时令的迟晚、环境的孤冷和神情的自若相揉合,从总体上显示出白菊之从容不迫、自珍自爱的情韵;颔联是作细部描绘,从色、味、形等几方面刻画白菊之花的神韵;颈联分别以王弘送酒的典故和仙女司霜的神话,写出白菊那高蹈遗世的情怀和驾霜御雪的能耐;尾联在警告春花不要自我狂妄而轻视白菊的同时,严肃地指出群花应各自尊重本来的生长规律和特定禀性。这首诗以轻巧从容见长,它吐语隽永有致,其意蕴深邃绵厚。
== 原文 ==
罗隐〔唐代〕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 译文 ==
一年将近在篱笆边,几枝菊暂且开得欢。
白雪裁剪出细蕊密,金蕾开放香气连连。
千年曾为贫士之酒,一生都被霜雪摧残。
春日花丛不要轻薄,彼此行止都是天然。
== 赏析 ==
一年精近,本已是万木凋落,百花残尽之时,作者想不到篱笆旁边那枝枝菊花开放了,“几朵依稀散晚香”,这“数枝”花为冷漠的秋季增添了艳丽的色彩。这就是诗的开头两句所叙述的内容。作者接着描写道:“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这两句是说:白色的菊花像白雪剪裁而成,那密密的花蕊纤细柔软,金色的菊花,花蕾刚刚绽开,清香才流溢出来。作者抓住菊花的色彩,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地予以刻画。菊花,黄白相间,艳丽多姿,也算是大自然的宠儿。可是“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它也是历尽了人间的沧桑。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去后,以一介贫士的身份退隐田园,每日里种菊南山,酣歌纵酒,(尤爱菊花酒)虽酒债处处,但精神却得到了超脱。“千载”句便暗指此事。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菊花,实地里却是作者自身的慨叹。据史载,作者因恃才傲物,多所讥讽,以故为公卿所恶,曾十上不中。故其思想情绪借诗人表达出来。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这两句是说:春天的花草你没有必要因为开在春光里就沾沾自喜,似乎了不得,从而轻浮刻薄,其实呀,你开在春天,我作为菊花开在秋天,都是天定的,并不是自然厚爱你而薄待我,大家彼此都差不多。言外之意则是:“你们那些官运亨通的人不要瞧不起这个‘白衣’人。你们为官固然饭好,可是自古是‘伴君如伴虎’,每天你们难道不是‘战战惊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吗?我作为一个‘白衣’,虽说手中没有生杀予夺之权,可是我生活得自由、坦然。可见,我们‘彼此有行藏’啊!”在警告春花不要自我狂妄而轻视白菊的同时,严肃地指出群花应各自尊重本来的生长规律和特定禀性。
此诗以轻巧从容见长,它吐语隽永有致,意蕴却深邃绵厚。
==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但据诗意可知作于秋日菊花盛放之时。作者生活在动乱迭起的晚唐时代,久受压抑,其所作之诗,多讽刺现实或官僚集团,这首诗即是借咏物而刺世之作。
== 简析 ==
《菊》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将时令的迟晚、环境的孤冷和神情的自若相揉合,从总体上显示出白菊之从容不迫、自珍自爱的情韵;颔联是作细部描绘,从色、味、形等几方面刻画白菊之花的神韵;颈联分别以王弘送酒的典故和仙女司霜的神话,写出白菊那高蹈遗世的情怀和驾霜御雪的能耐;尾联在警告春花不要自我狂妄而轻视白菊的同时,严肃地指出群花应各自尊重本来的生长规律和特定禀性。这首诗以轻巧从容见长,它吐语隽永有致,其意蕴深邃绵厚。
== 罗隐 ==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大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f>[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615da8bed216.aspx 菊]</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center>'''菊'''<br><img src="https://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60419/69ae7b464a094db4b9e7672a719c15fd_th.jpg" width="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70060331_111082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
'''菊'''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将时令的迟晚、环境的孤冷和神情的自若相揉合,从总体上显示出白菊之从容不迫、自珍自爱的情韵;颔联是作细部描绘,从色、味、形等几方面刻画白菊之花的神韵;颈联分别以王弘送酒的典故和仙女司霜的神话,写出白菊那高蹈遗世的情怀和驾霜御雪的能耐;尾联在警告春花不要自我狂妄而轻视白菊的同时,严肃地指出群花应各自尊重本来的生长规律和特定禀性。这首诗以轻巧从容见长,它吐语隽永有致,其意蕴深邃绵厚。
== 原文 ==
罗隐〔唐代〕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 译文 ==
一年将近在篱笆边,几枝菊暂且开得欢。
白雪裁剪出细蕊密,金蕾开放香气连连。
千年曾为贫士之酒,一生都被霜雪摧残。
春日花丛不要轻薄,彼此行止都是天然。
== 赏析 ==
一年精近,本已是万木凋落,百花残尽之时,作者想不到篱笆旁边那枝枝菊花开放了,“几朵依稀散晚香”,这“数枝”花为冷漠的秋季增添了艳丽的色彩。这就是诗的开头两句所叙述的内容。作者接着描写道:“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这两句是说:白色的菊花像白雪剪裁而成,那密密的花蕊纤细柔软,金色的菊花,花蕾刚刚绽开,清香才流溢出来。作者抓住菊花的色彩,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地予以刻画。菊花,黄白相间,艳丽多姿,也算是大自然的宠儿。可是“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它也是历尽了人间的沧桑。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去后,以一介贫士的身份退隐田园,每日里种菊南山,酣歌纵酒,(尤爱菊花酒)虽酒债处处,但精神却得到了超脱。“千载”句便暗指此事。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菊花,实地里却是作者自身的慨叹。据史载,作者因恃才傲物,多所讥讽,以故为公卿所恶,曾十上不中。故其思想情绪借诗人表达出来。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这两句是说:春天的花草你没有必要因为开在春光里就沾沾自喜,似乎了不得,从而轻浮刻薄,其实呀,你开在春天,我作为菊花开在秋天,都是天定的,并不是自然厚爱你而薄待我,大家彼此都差不多。言外之意则是:“你们那些官运亨通的人不要瞧不起这个‘白衣’人。你们为官固然饭好,可是自古是‘伴君如伴虎’,每天你们难道不是‘战战惊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吗?我作为一个‘白衣’,虽说手中没有生杀予夺之权,可是我生活得自由、坦然。可见,我们‘彼此有行藏’啊!”在警告春花不要自我狂妄而轻视白菊的同时,严肃地指出群花应各自尊重本来的生长规律和特定禀性。
此诗以轻巧从容见长,它吐语隽永有致,意蕴却深邃绵厚。
==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但据诗意可知作于秋日菊花盛放之时。作者生活在动乱迭起的晚唐时代,久受压抑,其所作之诗,多讽刺现实或官僚集团,这首诗即是借咏物而刺世之作。
== 简析 ==
《菊》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将时令的迟晚、环境的孤冷和神情的自若相揉合,从总体上显示出白菊之从容不迫、自珍自爱的情韵;颔联是作细部描绘,从色、味、形等几方面刻画白菊之花的神韵;颈联分别以王弘送酒的典故和仙女司霜的神话,写出白菊那高蹈遗世的情怀和驾霜御雪的能耐;尾联在警告春花不要自我狂妄而轻视白菊的同时,严肃地指出群花应各自尊重本来的生长规律和特定禀性。这首诗以轻巧从容见长,它吐语隽永有致,其意蕴深邃绵厚。
== 罗隐 ==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大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f>[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615da8bed216.aspx 菊]</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