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次編輯
變更
豹猫
,無編輯摘要
[[File:豹猫1.jpg|缩略图|左|[http://p1.so.qhimgs1.com/sdr/400__/t011a10b291a40c0cad.jpg 原圖鏈結][]]]
豹猫是体型较小的食肉类,略比家猫大,体长为36~66厘米,尾长20~37厘米,体重1.5~8千克,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头形圆。从头部至肩部有四条黑褐色条纹(或为点斑),两眼内侧向上至额后各有一条白纹。耳背黑色,有一块明显的白斑。全身背面体毛为棕黄色或淡棕黄色,布满不规则黑斑点。胸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尾背有褐斑点或半环,尾端黑色或暗灰色。[1]
豹猫的体形十分匀称。头圆吻短,眼睛大而圆,瞳孔直立,耳朵小,而呈圆形或尖形。牙齿的数目减少,只有28~30枚,但很多牙齿的形状变得很强大,同时连带着上下颌骨也变得短而粗壮,而控制颌骨的肌肉及附着的颧弓也变得更坚强有力。门齿较小而弱,上下颌各有3对,主要作用是啃食骨头上的碎肉和咬断细筋。犬齿长而极为发达,最为突出醒目,而且还与附近的门齿及前臼齿之间保持相当的空隙,是主要的武器,用来杀伤或咬死猎物,由于前后有间隙,因此能咬得更紧,贯穿得更深。上下4枚犬齿相合,好比4支枪尖交错一般。臼齿只有1对,上臼齿退化,都是非常弱小,而且被压缩到内侧,但是下臼齿则很坚强发达。一般没有第一枚上前臼齿,第二枚上前臼齿不大。裂齿强大,又有两三个特别锐利的齿尖,上下交错,形如剪刀,可以咬穿最硬厚的牛皮或割裂最坚韧的兽肉。裂齿位置靠后,接近咀嚼肌,所以它们的强力咬切动作均后移至嘴角。
| 10 || 豹猫苏门答腊亚种 ||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sumatranus|| 苏门答腊
|-
| 11|| 豹猫巴基斯坦亚种 ||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trevelyani|| 巴基斯坦东部<ref>[2https://www.biolib.cz/cz/formsearch/?action=execute&searcharea=1&string=Prionailurus+bengalensis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biolib . [2017-7-19]</ref>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未列入
折叠编辑本段利用价值
与其他猫类动物一样,豹猫经过培育驯化后,也是一种观赏类经济动物。国际上已把豹猫列入世界珍稀动物之一,由于人类捕杀,数量锐减,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ref>[3https://www.iucnredlist.org/species/18146/50661611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iucnredlist . [2017-7-19]</ref>
== 人工养殖 ==
确保饲料、饮水清洁、新鲜。
饲养人员进入猫舍必须穿工作服与胶靴。
== 豹猫 ==
豹猫别名山狸、野猫、狸子、狸猫、麻狸、铜钱猫、石虎等,是体型较小的食肉类,略比家猫大,体长为36—90厘米,尾长15—37厘米,体重3—8千克,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头形圆。从头部至肩部有4条棕褐色条纹,两眼内缘向上各有一条白纹。耳背具有淡黄色斑,全身背面体毛为浅棕色,布满棕褐色至淡褐色斑点。胸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尾背有褐斑点或半环,尾端黑色或暗棕色。
豹猫的体形十分匀称。头圆吻短,眼睛大而圆,瞳孔直立,耳朵小,而呈圆形或尖形。牙齿的数目减少,只有28—30枚,但很多牙齿的形状变得很强大,同时连带着上下颌骨也变得短而粗壮,而控制颌骨的肌肉及附着的颧弓也变得更坚强有力。门齿较小而弱,上下颌各有3对,主要作用是啃食骨头上的碎肉和咬断细筋。犬齿长而极为发达,最为突出醒目,而且还与附近的门齿及前臼齿之间保持相当的空隙,是主要的武器,用来杀伤或咬死猎物,由于前后有间隙,因此能咬得更紧,贯穿得更深。上下4枚犬齿相合,好比4支枪尖交错一般。臼齿只有1对,上臼齿退化,都是非常弱小,而且被压缩到内侧,但是下臼齿则很坚强发达。一般没有第一枚上前臼齿,第二枚上前臼齿不大。裂齿强大,又有两三个特别锐利的齿尖,上下交错,形如剪刀,可能咬穿最硬厚的牛皮或割裂最坚韧的兽肉。裂齿位置靠后,接近咀嚼肌,所以它们的强力咬切动作均后移至嘴角。
豹猫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在国内分布记录有5个亚种,除新疆和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外,几乎所有的省区都有分布,包括北方亚种,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华东亚种,分布于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指名亚种,分布于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部;川西亚种,分布于云南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南部和甘肃南部;海南亚种,仅分布于海南岛。在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朝鲜北部、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
豹猫栖息于山地森林、灌丛、草丛和居民区等地带,包括郊野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林区。在半开阔的稀树灌丛生境中数量最多,浓密的原始森林、垦殖的人工林,如橡胶林、茶林等和空旷的平原农耕地数量较少,干旱荒漠、沙丘几无分布。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豹猫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也吃浆果、榕树果和部分嫩叶、嫩草,有时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北方的豹猫繁殖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春夏季繁殖,春节发情交配,雌兽的怀孕期为63—70天,翌年3一5月生产,每胎产2一4仔,以2仔居多;南方的豹猫,繁殖季节性似不明显,1—6月都能发现幼仔出生。18月龄达到性成熟。寿命为13年。
豹猫的致危因素主要是长期以来作为毛皮兽而大量捕杀和贸易,经薪林木(人工纯林)和作物的大面积垦植,使豹猫栖息地被破坏和恶化,以及作野味食用。在80年代,华南地区每年的消耗量约数千。部分农区灭鼠后引起第二次中毒而造成豹猫死亡。
豹猫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大宗毛皮兽,资源较多,一直未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然而,在国际上被濒危物种公约(CITES)列入附录Ⅱ,指名亚种被列入附录I,包括我国的种群。我国参加该公约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提案,经1985年该公约成员国大会通过,我国的指名亚种种群降为附录Ⅱ。但因管理不力,也带来大量捕杀和收购的负面影响。后经再次暂停出口多年,豹猫种群的威胁才有所减缓。
建议把豹猫列入我国Ⅱ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单,把豹猫资源的持续利用与保护共同纳入我国法制轨道。在豹猫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建立全国性的豹猫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库,收集和分析全国豹猫数量变动趋势,定期提出各省区每年的收购猎捕限额和出口限额。实行对豹猫的监控和国际问的交流。开展定期的豹猫资源数量变动调查,建立全国性的资源信息网络系统。<ref>[http://www.bjkp.gov.cn/art/2008/5/9/art_2273_141928.html 豹猫],北京科普之窗 . [2015-11-28]</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動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