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军中七夕歌

增加 3,424 位元組, 1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军中七夕歌'''》 是一首古代诗词,中国的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是广义…”


《'''军中七夕歌'''》 是一首古代诗词,中国的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是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留住精髓。[[传统文化]]源自于中国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自带勤劳与智慧的基因。诗词源自百姓传唱的民歌,是[[生活]]的记录、情感的抒发,又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小说、散文<ref>[https://jiaoyu.tianqijun.com/pc/doc/43159.html 散文的特点],天奇教育,2020-08-01</ref>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因为她把根深深扎在中华大地上,即便历经千载,几经民族融合,她的遗传密码不曾灭失。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会回到洪洞[[大槐树]]下祭祖,因为他们的根在那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要留住其中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现代社会的精神追求,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center>军中七夕歌</center>
{{Cquote|
人言今夕是七夕,夏去秋来若驹隙。天孙织就云锦囊,待我诗章贮冰雪。

我诗不作惊人语,戈挽斜晖马上得。四山出没惟閒云,千里徘徊有新月。

新月如钩碧空际,我心如月知何寄。烟霞冷落织女机,关河阻越牛郎意。

砧杵声声诉别离,征夫玉露又生衣。芙蓉剑气侵牛斗,铁马嘶风万木稀。

带甲貔貅皆稳睡,我独披襟不成寐。感时搔首问青天,试看将星明与昧。

天垣之将星正明,登坛乃是读书人。铜牙昼卧应何日,玉简宵征值此辰。

良辰俯仰谁与同,尚论千秋意气雄。倏忽浮云变今古,穿针乞巧非所工。

等閒将试薄罗裳,怡堂处处话新凉。赤日红尘谁氏子,重铠身被历战场。

乾坤杀运似未终,虎狼匝地路不通,银河碧汉驾长虹。

世态惊人愁不了,焚香夜告天知道。野鹤双飞亦白头,顾我何人能却老。

此身已许报君王,敢谓樗材作栋梁。百劫丛中真性在,白衣苍狗⑾庸何妨。

乌沉兔起明月缺,安得长绳系日月。吁嗟乎夏去秋来若驹隙,人言今夕是七夕。
|[明代]卢象升}}

==小孩子更需要诗和远方==

有一句话“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现在很多家庭都做到只要假期就能带孩子去国内国外到处[[旅游]]。可是远方是有了,但是诗呢?

传统文化的回归需从娃娃抓起。[[研究]]表明,越早接触文学<ref>[https://www.doc88.com/p-982349527653.html 文学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f>的孩子,悟性越高。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诗歌最大之美,就在于它给了孩子想象和灵性。从风霜雨露,到草木鸟兽;从家国情深,到塞外战场;感化孩子对天地草木、人生聚散的关怀。

古诗词能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文学修养的人。

诗词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传统文化的回归对于孩子的[[成长]]不言而喻,因此传统文化的回归需从娃娃抓起。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112,6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