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送李伯襄太史南还

增加 2,612 位元組, 1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送李伯襄太史南还'''》 是一首古代诗词,中国的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


《'''送李伯襄太史南还'''》 是一首古代诗词,中国的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是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留住精髓。[[传统文化]]源自于中国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自带勤劳与智慧的基因。诗词源自百姓传唱的民歌,是[[生活]]的记录、情感的抒发,又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小说、散文<ref>[https://jiaoyu.tianqijun.com/pc/doc/43159.html 散文的特点],天奇教育,2020-08-01</ref>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因为她把根深深扎在中华大地上,即便历经千载,几经民族融合,她的遗传密码不曾灭失。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会回到洪洞[[大槐树]]下祭祖,因为他们的根在那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要留住其中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现代社会的精神追求,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center>送李伯襄太史南还</center>
{{Cquote|
历稔共操觚,禁庐相晨夕。夫君美章句,高言抗古昔。

华问不足钦,所志在坟索。休沐事研寻,襟期颇莫逆。

忽动思归引,去去川途隔。君今息六月,而我且奚适。

携手感别离,况乃卿愁剧。愁思难重陈,日月苦易掷。

努力志千秋,明德庶无斁。
|[明代]韩日缵}}

==小孩子更需要诗和远方==

有一句话“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现在很多家庭都做到只要假期就能带孩子去国内国外到处[[旅游]]。可是远方是有了,但是诗呢?

传统文化的回归需从娃娃抓起。[[研究]]表明,越早接触文学<ref>[https://www.doc88.com/p-982349527653.html 文学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f>的孩子,悟性越高。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诗歌最大之美,就在于它给了孩子想象和灵性。从风霜雨露,到草木鸟兽;从家国情深,到塞外战场;感化孩子对天地草木、人生聚散的关怀。

古诗词能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文学修养的人。

诗词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传统文化的回归对于孩子的[[成长]]不言而喻,因此传统文化的回归需从娃娃抓起。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36,78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