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42
次編輯
變更
苏南
,無編輯摘要
| align= light|
|}
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总面积27872平方公里,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27.17%,其中平原面积占苏南土地总面积50.45%,山丘面积占28.4%,水域面积占21.15%;拥有广袤的太湖平原,水网密集,长江东西横贯境内;常住人口3378.09万人(2019年)。2019年GDP总量达到了56646.49亿,人均GDP突破15万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化率超过70%,所有县(市)都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其中7个县(市)进入前十。
唐初平定江南后,于武德三年(620年),改丹阳郡隶属扬州刺史部。武德四年(621年),改吴郡为苏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苏南地属江南道。唐玄宗开元年间因江南道辖区过于庞大,划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以及黔中道,苏南地区改隶于江南东道。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析江南东道设浙江西道,苏南地区的苏州,润州,常州等地均纳入浙江西道辖区。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今 [[ 苏州 ]] , [[ 无锡 ]] , [[ 常州 ]] , [[ 镇江 ]] 等地属于钱氏吴越国(907年-978年),南京地区则为南唐国(937年-975年)国都(江宁)。
北宋(960年—1127年)今南京地区属江南东路境,其它苏南地区在北宋时为两浙路境,南宋时(1127年-1279年)则为两浙西路境。
=='''行政区划'''==
截止2014年7月,苏南地区共辖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等5个地级市(辖29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
苏南地区代表性的戏曲有昆曲、常剧、锡剧、苏州评弹、南京白局、丹剧等,其中昆曲被列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世界19个国家入选)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戏曲的表现手段为唱、念、做、打(舞)之综合。 苏州端午习俗、南京秦淮灯会分别代表了中国民族传统节日 [[ 端午节 ]] 和 [[ 元宵节 ]] 等地域特色的文化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仓七夕节、金坛柚山放灯节、宜兴观蝶节等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南仍然比较活跃,列入省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名录的庙会有:南京地区祠山庙会、妈祖庙会、薛城花台会,苏州“轧神仙”庙会,无锡泰伯庙会、惠山庙会,镇江金山寺水陆法会、华山庙会、九里季子庙会等。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止2012年末,苏南地区入选世界文化遗产3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共53项。
文学: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董永传说、吴歌
音乐: [[ 常州 ]] 吟诵、 [[ 太仓市 ]] 的江南丝竹、古琴艺术(常熟虞山琴派、南京金陵琴派、南通和镇江的梅庵琴派)、天宁寺梵呗唱诵,玄妙观道教音乐,无锡道教音乐
戏曲:昆曲、苏剧、锡剧、滑稽戏、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南京白局
杂技:金坛抬阁
传统技艺: [[ 宜兴 ]] 紫砂陶制作技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苏州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苏州明式家具制作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苏州制扇技艺、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常州梳篦、南京剪纸、金坛刻纸,苏绣、无锡精微绣、苏州玉雕、苏州光福核雕、无锡留青竹刻、常州留青竹刻、惠山泥人,苏州泥塑、苏州灯彩、南京和句容的秦淮灯彩、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艺)、装裱修复技艺(苏州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毛笔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金坛封缸酒酿造 信息来源:根据 [[ 国务院 ]] 和江苏省政府官网整理。
=='''名人'''==
苏南地区就是自古是出才子佳人的地方,有好山,好水,好景致,名流辈出。特别是自明清以来,苏南更是盛产文化才子。如江南四大才子,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二泉映月作者阿炳,草圣张旭,大数学家华罗庚,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宗师钱穆等。两院院士也属苏南最多。
南京古代名人有东晋书法家 [[ 王羲之 ]] 、 [[ 王献之 ]] 父子,画圣 [[ 顾恺之 ]] 。南朝科学巨匠 [[ 祖冲之 ]] ,唐朝 [[ 书法家 ]][[ 颜真卿 ]] 、七绝圣手 [[ 王昌龄 ]] ,清代《 [[ 红楼梦 ]] 》作者 [[ 曹雪芹 ]] 、才子 [[ 袁枚 ]] 、爱国思想家魏源。近现代有陶行知、 [[ 徐悲鸿 ]] 、 [[ 傅抱石 ]] 、 [[ 刘海粟 ]] 、 [[ 林散之 ]] 、 [[ 胡小石 ]] 等。
苏州古代名人有传奇人物干将莫邪;帝王将相吴王、伍子胥、泰伯、孙武、韩世忠;名臣贤客 [[ 文天祥 ]] 、王鏊、 [[ 范仲淹 ]] 、 [[ 翁同龢 ]] ;文人墨客 [[ 白居易 ]] 、苏舜钦、范成大、 [[ 顾炎武 ]] ;书画家张旭、以沈周为首的“明四家”;建筑大师、故宫设计者蒯祥等。近代名人有 [[ 章太炎 ]] 、俞樾、顾颉刚、叶圣陶等。
无锡古代名人有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战国时楚春申君、东汉时梁鸿、晋无锡画家顾恺、“元四家”之一的画家倪瓒、唐代大诗人李绅、明代名臣海瑞的老师顾可久、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高攀龙、大旅游家徐霞客、清初文坛很有诗名的严绳孙,大词家陈维崧、顾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