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裴寂

移除 5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武德二年(619年),諸雄之一[[劉武周]]的猛將[[宋金剛]]揮軍撲向太原,兩支唐軍相繼覆滅。未曾領過兵的裴寂自動請纓,被授以全權率領一軍前去抵禦。他政治內行卻軍事外行,犯了和三國馬謖同樣的錯誤,紮營於高地,遭敵軍切斷水源後,被打得橫屍曠野,死傷將盡,他在數騎的保護下,才得以逃脫。這一仗的後果是嚴重的,太原以東的城池全部丟失。李淵沒怪罪他,命他鎮撫河東。
 
==兵力足以破敵,卻敗亡至此==
 
同年十月,宋金剛攻陷澮州(今山西翼城),軍威大振。生性無野氣的裴寂,已嚇破了膽,將虞、秦二州的民眾強行遷入城堡,留下的房屋財產付之一炬。民心慌亂,地方勢力和宋金剛裡應外合,裴寂再度大敗。不久,唐高祖將裴寂召回長安。李淵破臉將他痛斥了一頓,然後交給司法部門處理;待火氣消後,才將老友給開釋了,對他更加優寵。
武德四年(621年),麟州刺史[[韋雲起]]告發裴寂謀反。但卻查無實據。後來,唐高祖改鑄錢幣,又賜裴寂自行鑄錢的特權,並特聘娶其女兒為趙王[[李元景]]之妃。
六年(623年),遷為尚書左僕射,賜宴於含章殿。裴寂不想捲入日趨激烈的權力鬥爭之中,於是向高祖請求「賜骸骨」,想急流勇退。李淵極力挽留,淚濕衣襟,說:「未也,要當相與老爾。公為宗臣,我為太上皇,逍遙晚歲,不亦善乎!」武德九年(626年),冊拜司空,賜實封五百戶,遣尚書員外郎每日一人於裴寂府第當值 。同年八月,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
貞觀元年(627年),加實封並前一千五百戶。貞觀二年(628年),唐太宗去南郊祭祀,命裴寂與長孫無忌同升金輅,裴寂辭讓,太宗說:「以公有佐命之勛,無忌亦宣力於朕,同載參乘,非公而誰?」遂同乘而歸。
==死後被追贈==
人傳他和妖言惑眾的和尚 [[ 法雅 ]] 有牽連,唐太宗立即公佈了他現時的罪狀,數落了他以往的失職,把這個幫助他起事的老叔趕到了蒲州老家,做個平頭百姓。唐太宗是難容老叔的:當日賺了他的錢,一不能容;作為知根知底的元老,二不能容;作為太上皇的密友,三不能容;有此三不容,裴寂只得捲鋪蓋走人。
走了之後的裴寂,也難安生。狂人信行稱“裴公有天分”,朝廷獲悉後,他先後被流放到交州、靜州。正趕上山羌叛亂,裴寂於是率家僮平息了叛亂。
唐太宗故念裴寂「佐命之功」,詔令還朝,可是他正好在這時候死去了。時年六十歲。贈相州刺史、工部尚書、河東郡公。
==裴寂劉文靜==
  
裴寂和[[劉文靜]]皆是唐朝的開國功臣, 但兩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裴寂深受唐高祖李淵的信任,最後官至宰相,而劉文靜最後卻被李淵所殺,落得個身首異處的結局。而劉文靜的死與裴寂有著很大的關係,可以說是因為裴寂的緣故,劉文靜才會死的。 裴寂跟劉文靜本是至交好友,兩人當時的官位相當,都有遠大的抱負,都想建功立業,成就一番大事業。劉文靜當時 十分看好時任太原留守的李淵, 認為李淵有帝皇之相,遂與李淵之子李世民交好。而李世民則非常敬佩劉文靜的遠見 ,認為他是一個有 才能 的人 ,並且十分的信任劉文靜。在劉文靜的謀劃下, 李世民 決定說服父親李淵起兵推翻隋朝的統治。 當時的裴寂跟李淵的關係十分的要好,李世民便在劉文靜的安排下,刻意接近裴寂 。李世民和劉文靜 希望通過裴寂 說服李淵, 最後 裴寂也 沒有令他們失望, 成功說服了李淵起兵。 之後 的日子裡, 兩人 一直 盡心輔佐李淵父子,親眼見證了唐王朝的成立。等李淵當上皇帝后,裴寂被封為宰相,而 跟他功勞差不多的 劉文靜卻只是封了一個 小官,劉文靜心中十分的不滿。有一日,劉文靜向兄弟[[劉文起]]抱怨自己的處境,說了一句要殺了裴寂。 劉文起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中,但劉文靜有 卻被自己 一個失寵的小妾聽到這句話後,上告劉文靜謀反。這件事很快被唐高祖李淵知道了,李淵便召劉文靜進宮。劉文靜便直言不諱 的告訴李淵 自己心中的不滿, 但李淵聽後卻認為劉文靜可能有謀反之心。 本來李淵就想這樣放過劉文靜算了,但裴寂卻時時刻刻向李淵進言,認為劉文靜一日不殺,朝廷一日不會安寧。最終,李淵聽從了裴寂的話,將劉文靜抄家處死
==其它==
72,7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