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另一种选择

增加 7,438 位元組, 9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复原力源于每个人的内在,也源于他们获得的外部支持;复原力源于因生命中的美好而引发的感恩,也源于在挫败中学到的经验;它既来自对于悲伤的解析,也来自对悲伤的接纳。 放眼世界,人们在表露消极情绪时大都会面对来自文化的压力。 有力的证据表明,对所经历的悲剧事件敞开心扉,有助于提升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水平。 ……从压力实验中得知,噪声消失并不是减轻压力的关键因素,按钮的存在才是关键。 在他人经历痛苦时,我们应该遵守“白金法则”(而不是“黄金法则”):“按照他人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 自我同情常常与自责相伴相生。自我同情并不意味着对过去责任的逃避和解脱,自我同情要我们确信,我们不应把自己打击得那么狠,以致破坏了未来。自我同情让我们意识到,做了坏事并不一定代表自己就成了坏人。 创伤后的成长会以五种形式存在:发现个人的力量,学会感恩,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找到更多的人生意义,以及发现新生活的可能性。 追求没有意义的快乐,人生会漫无目的;但只有意义没有快乐的人生也是令人沮丧的。 ……心理学家称此现象为“刻板印象威胁”,即人们担心自己被归入消极的刻板印象。焦虑会扰乱我们的思维,而这种担心也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导致我们恰好符合刻板印象。 为了失败后的复原,我们需要从失败中学习。大多数时候,虽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但很难做到。我们太缺乏安全感,不敢承认错误;或者我们太骄傲,不愿向别人承认我们的错误。 ……我们通常会为错过的机会而遗憾,而不是为我们抓住机会、采取行动而遗憾。 幽默会增强我们的复原力。
我现在知道,一个人将会在经历创伤后不断成长。 我也相信,经历创伤前成长,即一个人不必经历悲剧就可以提前建立自己的复原力,能为面对潜伏在人生前路的障碍做准备。
== 书评 ==
阅读《另一种选择:直面逆境,培养复原力,重拾快乐》,期间我数次落泪,不能自已。或许只有经历过起起伏伏、深刻痛苦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 Sheryl Sandberg 的感受,坚持走过坎坷的人也才更理解其中的勇敢、真挚、温暖和希望。
 
在短暂而且看似平静的生涯中,我曾经屡屡勇敢尝试,犯了很多错误,也把自己彻底折腾了个够。即使在物质如此丰富的年代,我竟然因为种种原因出现过2次严重营养不良,体重跌破40kg,深深影响了健康。颠沛流离的生活,措然不及的事故、背叛、焦虑、恐惧和巨大的悲伤,导致饮食难下,睡眠匮乏。有几次真的感觉自己要被命运击倒,多亏了生命中一群至亲至爱的亲人、导师、朋友,以强大的宽容、理解、善意支持和关爱着我,否则真的很难想象走到现在。直到如今,尽管身体依然在逐步恢复中,但我知道自己未来会变得更好,更阳光,更快乐,更坚韧,也更健康。
 
一个人将会在经历创伤后不断成长。很多面临毁灭性打击的人,之后都会发现自己拥有了更强大的力量,并且能找到更深刻的人生意义。
言归正传,薄薄一本书中有太多让我驻留的闪光点和共鸣,大量案例穿插着 Sheryl 自己和亲人的故事,坚毅中不乏柔情。由于全书圈点太多一篇难以包容,我计划分章节来总结。
 
总体上,全书探讨了如何帮助自己以及帮助他人。书中介绍了心理学的复原力理论,以及重获信心和重拾快乐的心理学理论;描述了人间不幸与悲剧的方式,介绍了如何让正在经受痛苦的朋友变得快乐的方法;分享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去创造拥有复原力的社区/公司,借助团结社群的共同支持, 在失败中一起学习,培养内心更强大的孩子,寻找支持性的伴侣,重新找回欢笑重新学习爱并实践爱。
 
=== 第1章 重新呼吸 ===
1、三个认知因素会阻碍复原力:(1)个人化(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2)普遍性(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3)持久性(permanence):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
 
2、并非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因我们引起。接着,我提起了另外两个因素:普遍的消极情绪和持久的影响力。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之处,绝望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慢慢减弱。(个性化)
 
3、当我们受苦的时候,便倾向于将苦难无限地投射、放大。有一项叫“情感预测”(affective forecasting)的研究,旨在对人们未来的情绪进行预测。该研究显示,我们往往过度放大了消极事件对于自身的影响。(普遍性)
 
4、因为被悲伤压垮时,我会失去对工作的专注。最难的部分是悲伤的持久影响力。(持久性)
 
5、正如身体自带免疫系统,大脑也有其免疫系统。人类在进化中就具有联结和悲伤的能力,人类有天然的工具可以从失去和创伤中复原。(心理就像身体一样,既会生病也有自愈能力,把自己和远比自身更宏大的事物联结在一起。)
 
怎么做?
 
6、“尊重自己的感受”。当悲伤的情绪来袭时,无论在哪里、在做什么,都要停下来,调整一下。心灵导师佩玛·丘卓认为,接受这条要义本身,就是在减轻痛苦,因为当我们接受了苦难,痛苦也就减轻了。
 
7、我发现,当我放弃与坏情绪抗争时,它们溜走得更快。
 
8、每个人都会面临失去:失去事业、爱情或生命。问题不在于悲剧及挫败何时发生,它们总会发生,我们也必须直面应对。
 
9、失去、悲痛和失望,都是个人的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境遇,以及相应的应对方式。 世界上没有一种正确的方式能帮助所有人去面对悲痛或者挑战,所以我们没有完美的答案,也根本不存在完美的答案。
 
10、每个人都要分享感恩的时刻。“当人们向上苍求助时,便有了一种被来自外界的强有力的爱包围的感觉。人们应该知道,他们并不孤独。”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定义
 
11、 复原力是指人们面对悲痛的反应速度和强度,而且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复原力。用我们的身体来打比方,复原力并不是指脊柱本身,而是要加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一步步从支离破碎的不幸与灾难中复原。我们不是生来就拥有复原力的,复原力需要我们在后天培养和提升。)
 
12、复原力源于每个人的内在,也源于他们获得的外部支持;复原力源于因生命中的美好而引发的感恩,也源于在挫败中学到的经验;它既来自对于悲伤的解析,也来自对悲伤的接纳。有时,你的复原力比你想象的弱一些;有时,又会强一些。
 
=== 第2章 房间里的大象 ===
普遍现象
 
1、一些人其实愿意交流,但他们不知该从何谈起——我对此并不确定。有些时候,他们只是在谈论私密话题时感到不自在。
 
2、“似乎存在着某种强大的驱动力,让人们不断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承认自己过得不太好“是不合时宜的”。
 
“深感抱歉,一直未能联系,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怎么做?
 
3、身处悲痛时,你应清楚两件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不疯狂,以及你可以提供支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对他们来说就是对事实的全然否定。
 
4、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公开谈论自己的不幸,每个人都有选择在何时、在何地表达情感的权利。然而,有力的证据表明,对所经历的悲剧事件敞开心扉,有助于提升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水平。跟朋友或家人聊聊,能帮助悲伤者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感到被理解、被关怀。经历过悲剧的人往往会向正在经历悲剧的人表达更多的同情。(寻找共同者,创造联结)
 
 
5、即使是很微小的事,我都会让大家知道,我需要帮助。当他们拥抱我、问候我的时候,如果我能更紧地拥抱他们,他们就会知道,我并不好。我学着紧抓生命线,突破空虚,寻找人生的意义。感谢家人和朋友,是他们陪我熬过最艰难的那几个星期。(家人和朋友是最好的支持者)
 
6、把你的想法坦然说出来可以增强你和他人之间的联结,但在某些情况下,这样做也会有风险。(正确选择支持对象)
 
如何帮助他人?
 
7、“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你不会一个人经历这些,未来的每一步我都会陪着你。”
 
8、“最好的方式就是表示理解,你可以说:我理解你的痛苦,我就在你身边。”
 
生活给你当头一棒,你能做的就是奋力游向水面,重新呼吸(2)
 
生活给你当头一棒,你能做的就是奋力游向水面,重新呼吸(3)
 
生活给你当头一棒,你能做的就是奋力游向水面,重新呼吸(4)
 
生活给你当头一棒,你能做的就是奋力游向水面,重新呼吸(5)
 
<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02701/ 豆瓣网]</ref>
==參考文獻==
15,7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