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次編輯
變更
韩春燕
,無編輯摘要
[[File:韩春燕.jpg|缩略图|左|[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fwzj/writer/idx/2009/0623/U2602P843T11D198F583DT20090623235509.jpg 原圖鏈結][http://www.chinawriter.com.cn/fwzj/writer/198.shtml 来自中国作家网]]]| 出生日期 = | 逝世时间 =| 出生地点 = | 國籍 = 中国| 職業 = 作家| 知名原因 = 辽宁省作协第十届主席团副主席 。| 知名作品 = 《[[风景颗粒-当代东北地域文化小说解读]]》</br>《[[文字里的村庄--当代中国小说的村庄叙事]]》</br></br>}}'''[[韩春燕]]'''<ref>[https://baike.so.com/doc/5286277-5520614.html 个人简历网 ] </ref>
== 职业作家 性别女 目录1人物经历2学术成果3科研项目折叠编辑本段 人物经历==曾在锦州师范学院,辽宁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学习。
2003年-2006年在吉林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2007-2009年在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
1989年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过中学语文教学, [[ 锦州师范学院 ]] 及后来的渤海大学的中文系和新闻学院的教学工作,现为 [[ 渤海大学 ]] 文学院教授。
== 折叠编辑本段 学术成果燕照2018年11月30日 (五) 21:58 (CST)[[User:LJ|LJ]]([[User talk:LJ|讨论]])燕照2018年11月30日 (五) 21:58 (CST)[[User:LJ|LJ]]([[User talk:LJ|讨论]])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心博士后,现为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特邀评论家;辽宁省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签约作家,渤海大学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要从事中国乡土文学和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研究方向为乡土文学、女性文学、当代作家作品。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参编教材多部,主持及参与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著作《风景颗粒-当代东北地域文化小说解读》,《文字里的村庄--当代中国小说的村庄叙事》。==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心博士后,现为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特邀评论家;辽宁省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签约作家,渤海大学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要从事中国乡土文学和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研究方向为乡土文学、女性文学、当代作家作品。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参编教材多部,主持及参与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著作《风景颗粒-当代东北地域文化小说解读》,《文字里的村庄--当代中国小说的村庄叙事》。 == 折叠编辑本段 科研项目==
1、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新乡村时代的后乡土叙事"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世纪(十年)长篇小说研究"。
== 《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韩春燕老师造访我院 ==
3月18日晚,著名文学评论家、《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韩春燕老师来到我院,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以“作为一种文本的文学批评”为主题的讲座,讲座由我院方长安教授主持,多位老师、硕博士参加了讲座,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韩春燕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思考——“作为一个文学评论者的责任究竟是什么?”。她提出,大多数的批评家,不仅要对作家负责,还要为这个时代服务,要做到引领审美走向,塑造审美品位。而文学批评,它本身也是独立的,这种独立的文学文本具有它本身的特点,并不是一种依附于作家作品而存在的文本。
在这一问题的基础上,韩主编又结合自己作为期刊编辑的经验讨论了文学评论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步骤。第一步是进行阅读,阅读是评论家以自己的生命经验去感受体会另一段生命经验的过程,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第二步是分析,这就需要评论家在更广阔的视野里进行认知。这一步与作品密切相关,但也有超越作品的部分,在这个部分中评论家应该在作品上打上生命的烙印,把理和道用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她提出这需要天生的才华和后天的训练,一直以来,我国的文学评论有着深厚抒情的传统,评论家往往可以像元帅一样进行指挥“千军万马”,这是一种文字上的境界。但是反观现在国内的文学评论,往往被西方的理论束缚住了手脚,缺乏评论家本人的生命体验。而文学评论的第三步就是评论家借他人的作品,来进行自我言说,释放自己的生命体验。
韩主编指出,在她的编辑审稿过程中,有时会看不到评论家个体的生命,而是一种冷漠的、麻木的、机械的理论处理,缺乏魅力和境界。把西方的理论当作一种工具,就更难以使文学评论散发出应有的生命和光彩。
在随后的讨论中,[[方长安]]教授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他认为文学批评想要有尊严,就不能成为作家的吹鼓手和工具,真知灼见和“入心”、“入情”、“入理”的评论才是真正的时代之所需。叶李教授则以“新伤痕叙事”为切入点,提出了“好的批评是有介入性的”这一观点。现场的同学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就文学评论应有的态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场讲座不仅打开了现场很多同学的学术视野,也进一步提升了大家对文学评论者这个身份的认知。<ref>[http://gu.whu.edu.cn/Home/article/13043 《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韩春燕老师造访我院],武汉大学研究生会, 2017-03-23</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