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韓春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韓春燕
國籍 中國
職業 作家
知名於 遼寧省作協第十屆主席團副主席
知名作品風景顆粒-當代東北地域文化小說解讀
文字里的村莊--當代中國小說的村莊敘事

韓春燕[1]


韓春燕,女,遼寧錦州人,吉林大學文學博士,現當代作家、大學教授。遼寧省作協第十屆主席團副主席。

人物經歷

曾在錦州師範學院,遼寧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學習。

2003年-2006年在吉林大學文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2007-2009年在南京大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

1989年大學畢業後先後從事過中學語文教學,錦州師範學院及後來的渤海大學的中文系和新聞學院的教學工作,現為渤海大學文學院教授。

學術成果

南京大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心博士後,現為渤海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遼寧省作家協會理事;遼寧省文藝理論家協會理事;遼寧省作家協會特邀評論家;遼寧省作家協會第三、四、五屆簽約作家,渤海大學文化與文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主要從事中國鄉土文學和中國當代作家作品研究,研究方向為鄉土文學、女性文學、當代作家作品。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參編教材多部,主持及參與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多項。出版著作《風景顆粒-當代東北地域文化小說解讀》,《文字里的村莊--當代中國小說的村莊敘事》。

科研項目

1、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新鄉村時代的後鄉土敘事"

2、主持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改革開放30年來遼寧文學創作研究"

3、主持遼寧省教育廳項目:"當代中國小說的村莊敘事"

4、主持江蘇省博士後資助項目:"1990年代以來的農村變革與鄉土敘事"

5、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世紀(十年)長篇小說研究"

6、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重點項目"加強對文藝創作生產引導,建構主流價值觀的當代探索"。

等多個項目。

作為重要參與人的項目主要有:

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東北地域文化研究"。

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世紀(十年)長篇小說研究"。

《當代作家評論》主編韓春燕老師造訪我院

3月18日晚,著名文學評論家、《當代作家評論》主編韓春燕老師來到我院,為我院師生帶來了一場以「作為一種文本的文學批評」為主題的講座,講座由我院方長安教授主持,多位老師、碩博士參加了講座,現場氣氛非常熱烈。

韓春燕老師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引發了在場師生的思考——「作為一個文學評論者的責任究竟是什麼?」。她提出,大多數的批評家,不僅要對作家負責,還要為這個時代服務,要做到引領審美走向,塑造審美品位。而文學批評,它本身也是獨立的,這種獨立的文學文本具有它本身的特點,並不是一種依附於作家作品而存在的文本。

   在這一問題的基礎上,韓主編又結合自己作為期刊編輯的經驗討論了文學評論過程中的幾個重要步驟。第一步是進行閱讀,閱讀是評論家以自己的生命經驗去感受體會另一段生命經驗的過程,是一種心與心的溝通。第二步是分析,這就需要評論家在更廣闊的視野里進行認知。這一步與作品密切相關,但也有超越作品的部分,在這個部分中評論家應該在作品上打上生命的烙印,把理和道用很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她提出這需要天生的才華和後天的訓練,一直以來,我國的文學評論有着深厚抒情的傳統,評論家往往可以像元帥一樣進行指揮「千軍萬馬」,這是一種文字上的境界。但是反觀現在國內的文學評論,往往被西方的理論束縛住了手腳,缺乏評論家本人的生命體驗。而文學評論的第三步就是評論家借他人的作品,來進行自我言說,釋放自己的生命體驗。

   韓主編指出,在她的編輯審稿過程中,有時會看不到評論家個體的生命,而是一種冷漠的、麻木的、機械的理論處理,缺乏魅力和境界。把西方的理論當作一種工具,就更難以使文學評論散發出應有的生命和光彩。

   在隨後的討論中,方長安教授也表達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他認為文學批評想要有尊嚴,就不能成為作家的吹鼓手和工具,真知灼見和「入心」、「入情」、「入理」的評論才是真正的時代之所需。葉李教授則以「新傷痕敘事」為切入點,提出了「好的批評是有介入性的」這一觀點。現場的同學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就文學評論應有的態度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場講座不僅打開了現場很多同學的學術視野,也進一步提升了大家對文學評論者這個身份的認知。[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