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十户乡

增加 5,413 位元組, 11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四十户乡 </big> '''
|-
| <center><img src= width="300"></center><small>[ 图片来自网络]</small>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四十户乡'''位于 [[ 乌鲁木齐市 ]] 乌鲁木齐县隶属安宁渠区,乡境东邻米泉县,北依 [[ 青格达湖乡 ]] ,西靠安宁渠镇,南接二工乡。 <ref>[ (附图)], </ref>
=简介=
四十户乡全乡面积19.95平方公里,辖保昌堡、广东庄子、四十户东村、四十户西村4个行政村(含16个村民小组),共有6213人,其中[[回族]]3813人、汉族1 952人、[[维吾尔族]]427人、其他民族21人。乡政府驻地四十户村距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址25公里。
=历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政府移民41户在此屯田,因而得名“四十一户”。清光绪十二年(1886 年)迪化建县时简称“四十户”,沿用至今。民国时期,先后属迪化二区、西北乡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为迪化县二区四十户乡,1956年与---r’_、三工合并建四工乡,1958年5月划归米泉县。1960年1月,重又划归乌鲁木齐县,为安宁渠公社四十户、广东庄子、保昌堡生产大队。“文化大革命”中,曾更名为革命、东风、跃进生产大队。1983年,建立四十户乡。
=发展概况= 视频==四十户乡地势平坦,平均海拔560米。由和平渠东四支渠引水,全乡有农渠、斗渠28公里里,与38眼机井构成完整灌溉系统。全乡有耕地17 465亩,条田59块。粮食主产小麦,也种植一些[[水稻]]。四十户乡是乌鲁木齐县夏秋菜及大白菜的主要产地,菜质好,产量高。1993年,种植[[粮食]]858亩,总产2 311吨,平均亩产269公斤;种植蔬菜10 547亩,总产37 865吨,平均亩产3 590公斤。1993年,全乡有林带、[[经济]]林等林地面积1 637亩,植树72.39万株;乡村道路总长42.7公里,其中沥青路面9.7公里;有农用汽车43辆、大中型拖拉机15台、小四轮拖拉机304台;有5 210名居民用上自来水;有工业企业9个,其中乡村办6个、个体办3个,主要是煤炭、建材、铸铁等。1993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 426万元,其中农业780万元、工业412.7万元;农村年人均收入1 057元。
{{#ev:youku| |640|center|<big> </big>|frame}} =科教文卫事业=1993年,四十户乡有3所小学、27个班级,在校学生790人,教职工43人。1989年11月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看望四十户小学给他写信的学生。全乡有村卫生室3个,1993年县乡共同投资修建乡卫生所。乡境内有信用社,有2个供销分社、3个代销店,有46个个体商业、饮服业服务网点,方便了村民,繁荣了经济。 =支柱产业=2005年,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筑种植业、养殖业、农区观光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围绕市委“五 个突破”大力发展菜、果、林、草,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533公顷,优质稻米基地33公顷,贮存保鲜库7座,库容量4500立方米,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快了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步伐;畜牧养殖业成为全乡支柱性产业之一,引进“金牛”畜牧龙头企业,在乡内建立了良种繁育、牛胚胎移植、种禽、肉奶牛、肉羊、肉狗基地。通过金牛公司的辐射作用,四十户乡传统畜牧业逐步向现代畜产业转变,规模化养殖进一步深入。2005年,有暖圈50余户,建收奶站5处;农区观光旅游业水平提升。通过努力,全乡“农家乐”观光业发展迅速,10处[[农家乐]]旅游点实现收入180万元。 =基础设施=全乡绿化覆盖率达12%,人均绿化面积0.04公顷,林网化程度86.6%,形成农田林网化格局,年内新造经济林0.27公顷,生态林3.27公顷,林果业累计152公顷,占全乡总面积的7.7%,水果品种有优质黑提、早红提、美人指、红宝石、巨蟠、晚蟠、沙红桃、硬质200-1蜜桃、粉红亚都蜜、瑞蟠4号、梨枣等20多个品种。全乡有农机800台,其中大中型农机25台,小四轮605台,农用车166台,收割机4台,农牧机械总功力2万千瓦。年内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列入国家农业发展项目。全年,修建防渗渠15千米,打机井1眼。全乡乡镇企业166家,砖厂1家,翻砂厂1家。个体私营企业10个,利润总额143万元。2005年,全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60期,参加人员2865人次,放映科教录像16场,组织农户到高泉、石河子、伊犁、吉木萨尔等地考察学习,推广无公害蔬菜(辣椒、菜豆、豇豆、蕃茄、丝瓜)栽培技术,承担优良大白菜种植制种167公顷,引进推广自压软管膜下滴灌技术,平衡施肥试验示范,推广桃树腹膜编织覆盖技术,农业先进技术覆盖面积98%以上,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完成四十户中小学的并校工作,教师5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入学率达95%,筹资360万元新建四十户中学部教学楼,硬化场地4500平方米增设了远程教育。小学部体育、音乐、美术、图书等器材全部达标。全乡有1所卫生院,4所医务室,4名医务人员,1台X光透视机,1台B超机,卫生院健全了乡村两级预防保健网,碘盐覆盖率、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消灭脊髓灰质炎、婴幼儿服糖丸率达100%。推行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全乡农民参保率达90%以上。年内为16户困难户发放救济款9235元,发放救济面粉4吨,冬炭27.7吨,棉衣棉被各10套,为11名退伍、伤残军人发放定补款2.84元,为15人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并解决了11人的公益性岗位。村队有广播扩音设备21台,全乡共有程控电话1200部,各村图书室、文化室、卫生室、广播电教室健全。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68,8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