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十戶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十戶鄉

中文名 :四十戶鄉

所屬地區: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

四十戶鄉位於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隸屬安寧渠區,鄉境東鄰米泉縣,北依青格達湖鄉,西靠安寧渠鎮,南接二工鄉。

簡介

四十戶鄉全鄉面積19.95平方公里,轄保昌堡、廣東莊子、四十戶東村、四十戶西村4個行政村(含16個村民小組),共有6213人,其中回族3813人、漢族1 952人、維吾爾族427人、其他民族21人。鄉政府駐地四十戶村距縣人民政府駐地原址25公里。

歷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政府移民41戶在此屯田,因而得名「四十一戶」。清光緒十二年(1886 年)迪化建縣時簡稱「四十戶」,沿用至今。民國時期,先後屬迪化二區、西北鄉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為迪化縣二區四十戶鄉,1956年與---r』_、三工合併建四工鄉,1958年5月劃歸米泉縣。1960年1月,重又劃歸烏魯木齊縣,為安寧渠公社四十戶、廣東莊子、保昌堡生產大隊。「文化大革命」中,曾更名為革命、東風、躍進生產大隊。1983年,建立四十戶鄉。

發展概況

四十戶鄉地勢平坦,平均海拔560米。由和平渠東四支渠引水,全鄉有農渠、斗渠28公里里,與38眼機井構成完整灌溉系統。全鄉有耕地17 465畝,條田59塊。糧食主產小麥,也種植一些水稻。四十戶鄉是烏魯木齊縣夏秋菜及大白菜的主要產地,菜質好,產量高。1993年,種植糧食858畝,總產2 311噸,平均畝產269公斤;種植蔬菜10 547畝,總產37 865噸,平均畝產3 590公斤。1993年,全鄉有林帶、經濟林等林地面積1 637畝,植樹72.39萬株;鄉村道路總長42.7公里,其中瀝青路面9.7公里;有農用汽車43輛、大中型拖拉機15台、小四輪拖拉機304台;有5 210名居民用上自來水;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鄉村辦6個、個體辦3個,主要是煤炭、建材、鑄鐵等。1993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1 426萬元,其中農業780萬元、工業412.7萬元;農村年人均收入1 057元。

科教文衛事業

1993年,四十戶鄉有3所小學、27個班級,在校學生790人,教職工43人。1989年11月18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恩茂看望四十戶小學給他寫信的學生。全鄉有村衛生室3個,1993年縣鄉共同投資修建鄉衛生所。鄉境內有信用社,有2個供銷分社、3個代銷店,有46 個個體商業、飲服業服務網點,方便了村民,繁榮了經濟。

支柱產業

2005年,繼續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構築種植業、養殖業、農區觀光旅遊業的三大支柱產業,圍繞市委「五 個突破」大力發展菜、果、林、草,建立無公害蔬菜基地533公頃,優質稻米基地33公頃,貯存保鮮庫7座,庫容量4500立方米,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加快了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的步伐;畜牧養殖業成為全鄉支柱性產業之一,引進「金牛」畜牧龍頭企業,在鄉內建立了良種繁育、牛胚胎移植、種禽、肉奶牛、肉羊、肉狗基地。通過金牛公司的輻射作用,四十戶鄉傳統畜牧業逐步向現代畜產業轉變,規模化養殖進一步深入。2005年,有暖圈50餘戶,建收奶站5處;農區觀光旅遊業水平提升。通過努力,全鄉「農家樂」觀光業發展迅速,10處農家樂旅遊點實現收入180萬元。

基礎設施

全鄉綠化覆蓋率達12%,人均綠化面積0.04公頃,林網化程度86.6%,形成農田林網化格局,年內新造經濟林0.27公頃,生態林3.27公頃,林果業累計152公頃,占全鄉總面積的7.7%,水果品種有優質黑提、早紅提、美人指、紅寶石、巨蟠、晚蟠、沙紅桃、硬質200-1蜜桃、粉紅亞都蜜、瑞蟠4號、梨棗等20多個品種。 全鄉有農機800台,其中大中型農機25台,小四輪605台,農用車166台,收割機4台,農牧機械總功力2萬千瓦。年內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列入國家農業發展項目。全年,修建防滲渠15千米,打機井1眼。 全鄉鄉鎮企業166家,磚廠1家,翻砂廠1家。個體私營企業10個,利潤總額143萬元。 2005年,全鄉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60期,參加人員2865人次,放映科教錄像16場,組織農戶到高泉、石河子、伊犁、吉木薩爾等地考察學習,推廣無公害蔬菜(辣椒、菜豆、豇豆、蕃茄、絲瓜)栽培技術,承擔優良大白菜種植制種167公頃,引進推廣自壓軟管膜下滴灌技術,平衡施肥試驗示範,推廣桃樹腹膜編織覆蓋技術,農業先進技術覆蓋面積98%以上,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 完成四十戶中小學的並校工作,教師5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適齡入學率達95%,籌資360萬元新建四十戶中學部教學樓,硬化場地4500平方米增設了遠程教育。小學部體育、音樂、美術、圖書等器材全部達標。全鄉有1所衛生院,4所醫務室,4名醫務人員,1台X光透視機,1台B超機,衛生院健全了鄉村兩級預防保健網,碘鹽覆蓋率、計劃免疫四苗接種率、消滅脊髓灰質炎、嬰幼兒服糖丸率達100%。推行農村醫療合作制度,全鄉農民參保率達90%以上。年內為16戶困難戶發放救濟款9235元,發放救濟麵粉4噸,冬炭27.7噸,棉衣棉被各10套,為11名退伍、傷殘軍人發放定補款2.84元,為15人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並解決了11人的公益性崗位。村隊有廣播擴音設備21台,全鄉共有程控電話1200部,各村圖書室、文化室、衛生室、廣播電教室健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