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航天技术

增加 8,356 位元組, 7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航天技术'''是一个科技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ref>[https://www.sohu.com/a/576642268_12114…”


'''航天技术'''是一个科技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ref>[https://www.sohu.com/a/576642268_121145181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的你知道有多少个嘛?],搜狐,2022-08-14</ref>》(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ref>[https://www.sohu.com/a/500696857_121089534?_trans_=000019_wzwza 汉语的发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会说汉语吗?],搜狐,2021-11-12</ref>,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航天技术(航天技术)一般指空间技术

空间技术(Space technology),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亦称航天技术。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跨入了航天时代。

由此兴起的航天技术在以后的近半个世纪里获得了迅速发展。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挣脱地球引力的羁绊进入广袤无垠的外层空间成为现实,同时,也为军事活动提供了新的场所。外层空间已成为一个新战场。

天的定义

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讨论航天,那什么是天?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认为,天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无限遥远的空间。另一种定义认为,天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至太阳系内的空间。按后一种定义,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内的航行活动则称之为航天,而太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称之为航宇。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人类只能实现航天活动。

因为任何一种航行活动都是与其推进技术密切联系的,只有当推进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使运动物体速度提高到一定水平,才具有某种特定的航行活动。当飞行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才能克服地球引力而环绕地球飞行,不落回地球表面;提高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可以脱离地球飞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提高到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秒)就可以飞离太阳系。虽然第三宇宙速度理论上可以实现太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但是太阳系太大,现代航天器以第三宇宙速度来飞行,需飞行万年以上才能离开太阳系。

进行太阳系之外的通讯,信号来回一次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所以讨论太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为时尚早,当今技术远远做不到。发展空间技术,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空间转移。所以,把航天定义为地球大气层以外至太阳系之内的航行活动更为确切。当代研究的空间技术所涉及的范围也是指太阳系之内。

空间资源

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主要开展以地球为中心的航天活动。要实现航天活动,就要建立庞大的以航天器为核心的航天系统。它由特定的航天器(卫星、空间站、探测器),运载工具(火箭、航天飞机),航天发射场,地面测控网(地面站、船),地面应用站网及其他有关系统组成,它是一个大系统工程。

1.运载工具将航天器加速至宇宙速度,并送入预定的运行轨道。现代航天运载工具分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两种,前者为一次性使用,后者可多次使用。运载火箭最早发展,已普遍使用。各航天大国均拥有自己的运载火箭及发射场。运载火箭一般由2—3级组成,每级火箭均有推进系统,末级内装有火箭的制导与控制、跟踪、遥测、电源等系统。同时,末级顶部安装被运送的航天器。

2.航天器指的是在地球大气层以外按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飞行器,包括各种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行星探测器等。其中人造卫星发射数量最多,并已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人造卫星种类很多,有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科学卫星等。

通信卫星是作为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卫星,卫星上有通信转发器和天线。经过通信卫星可以实现远距离的电话通讯、数据交换,也可以转播电视节目。

遥感卫星在空间对地球表面进行拍照,获取气象、海洋、环境、资源、军事目标等各种信息,为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军事活动服务。遥感卫星视用途不同,又分为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军事侦察卫星等。

导航定位卫星是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提供导航定位的卫星。它由若干颗卫星组成,分布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每颗卫星在空间的坐标位置是严格确定的,它发射特定的无线电信号,用户接收该信号,加以处理,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3.航天地面站包括跟踪测控站(网)和卫星应用业务站。前者对航天器发射和运行的轨道进行跟踪,监测航天器的工作状态,发送各种工作指令。后者接收处理卫星的遥感图像,传递、转发、接收各种信息,如气象云图接收站,地球资源接收站,通信站,电视接收站等等。

技术特点

空间技术属于高技术,但技术更新进步极快,所以也是一门新技术。那么空间技术有什么特点?

近40年来,空间技术发展很快,它有许多特点,这里强调三个突出特点。

其一,空间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它是许多科技最新成就的集成,其中包括喷气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材料科学、计算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等。

其二,空间技术是对国家现代化、社会进步具有宏观作用的科学技术。由于航天器飞行速度快,运行高度高,所以可快速地大范围覆盖地球表面。例如,通过卫星使电视网络覆盖全国及至全球;气象卫星可以进行全球天气预报,包括长期天气预报;侦察卫星可以及时发现世界各个地区的军事活动等。这许多都是常规手段无法做到的。

其三,空间活动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尽管风险很大,但是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因此它必将持续发展。

意义

概括说有四个方面:

在经济上,太空活动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多种应用卫星在通信广播、资源调查、环境监视、气象预报、导航定位等方面,已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一些国家研究分析,空间技术投资效益比达1:10以上。更为深远的意义是太空活动将为人类提供无限宝贵的种种资源。

在军事上,许多军事专家认为谁占有空间优势,谁就具有军事战略优势。多年来,超级大国都在发展战略核武器,为选择打击目标,提高命中精度及了解敌方军事部署,竞相发展侦察卫星,它是洲际导弹的耳目,并已成为战略核武器的配套项目。通讯、导航等卫星的发展,同样大大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航天技术的继续发展,对军事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

在科学技术上,空间活动带动和促进了众多学科的发展。首先,空间活动带动了技术发展,如电子技术,遥感技术,喷气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其次,对基础科学将有很大推动,包括对生命科学、宇宙的形成和发展等都将有重要的新发现;第三是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如空间工艺学、空间材料学、空间生物学、卫星测地学、卫星气象学、卫星海洋学等等。

在政治上,空间技术极大地提高国家在综合国力及其在国际活动中的地位,国际上讨论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与空间有关,世界大国首脑会谈也离不开这个问题。由于空间技术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当今参加开发空间的国家越来越多,已达60多个,而应用空间技术成果的国家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248,6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