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孔令侃

增加 2,87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扬子公司]]
}}
'''孔令侃'''(1916年12月10日-1992年) ,男 ,是[[孔祥熙]]和[[宋霭龄]]的长子。 [[ 中央信托局 ]] 常务理事,主持业务。   抗战结束后,孔令侃回到 [[ 上海 ]] 创办 [[ 扬子公司 ]] 。 [[File:孔令侃3.jpg|缩略图|左|孔令侃:孔令侃与母亲[[宋霭龄]]、弟弟合影。]] 
==人物事迹==
1933年,孔令侃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36年大学毕业后,任财政部特务秘书,随后进入新成立的中央信托局。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中央信托局撤往香港,孔令侃任常务理事,主持业务。
1933年,孔令侃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36年大学毕业后,任财政部特务秘书,随后进入新成立的中央信托局。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中央信托局撤往[[香港]],孔令侃任常务理事,主持业务。 [[File:孔令侃4.jpg|缩略图|孔令侃:孔令侃与家人的合影。]] 1939年,港英当局查获其秘密设立的电台,将其逐出香港。于是孔令侃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留学,途中在 [[ 马尼拉 ]] [[ 盛升颐 ]] 前妻结婚。1943年[[宋美龄]]到美国访问,孔令侃担任秘书。抗战结束后,孔令侃回到上海创办扬子公司。
<ref>[http://ent.sina.com.cn/v/m/2008-10-27/01552222552.shtml 阔少孔令侃与比自己年长的白兰花的旷世奇恋],新浪网,2018-10-27</ref>
 
=== 出生 ===
孔令侃生于1916年12月10日,是孔家的大公子,在家排行老二。 后来人们渐渐发现,不仅仅是住单间,孔令侃比任何学生都享有特权。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学校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对他都如一纸空文,连美国校长都敬畏他三分。
孔令侃生于1916年12月10日,是孔家的大公子,在家排行老二。 后来人们渐渐发现,不仅仅是住单间,孔令侃比任何学生都享有特权。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学校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对他都如一纸空文,连[[美国]]校长都敬畏他三分。 如学校规定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必须住校,不得在校外留宿。孔令侃当时刚学会跳交谊舞,舞瘾极大。每天晚上都出去跳舞,还常拉着一些漂亮的女同学一块去,一跳就跳到深夜。学校每晚11点关门,孔令侃就从墙上跳进去,有时干脆就在外面过夜。   他有的是钱,想到什么旅馆住就在什么旅馆住。开始还有同学反映,看到校方对此装聋作哑,也就没人管了。
[[File:K2.jpg|缩略图|左|[http://img3.imgtn.bdimg.com/it/u=2074503470,1110042217&fm=26&gp=0.jpg 原图链接]]]
===生活===
一到星期天早上8点,必定有两辆轿车开到校门口接孔令侃回家。一辆孔令侃自己开,一辆上坐着几个保镖。学校的学生和一般教职员工都在大灶吃饭,校方官员和一些教授吃小灶。为了照顾孔令侃,校方特别允许他吃小灶。可只几天,孔令侃就受不了。从小花天酒地的孔令侃觉得小灶的饭菜实在难以下咽,就和[[宋蔼龄]]讲学校伙食不好,叫家里到宾馆订饭送到学校里。于是,只要孔令侃一个电话,到时就有人用车专为他送饭送菜,风雨无阻。
 
===出场===
 
1933年9月,[[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学。新生们欢天喜地地走进大学宿舍不久,便发现在二楼靠东头有一间空房。不久,这间空房里住进了一个相貌平平的男孩儿,灰布大褂,圆口布鞋,和大多数新生一样。
 
一个新生住了一个单间,消息像长了翅膀立刻飞遍了校园。要知道,别说新生就是四年级学生也都是两三个人一间宿舍,只有老师才可能一人住一间屋子。一个新生怎么可能住单间呢。不久,谜底揭穿了,原来这个看上去其貌不扬的男孩儿,是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大公子--孔令侃。
 
===“南尖社”===
 
宋家三姐妹,只有宋蔼龄有两男两女,而孔令侃就是宋家三姐妹最早的子嗣。[[宋美龄]]、[[宋庆龄]]包括[[蒋介石]]都时不常地恭维几句。所以孔令侃大学一毕业,就当了南京政府的“特务秘书”。这个职位原本没有,是专为他而设,也不好评什么级,实际上的权力却大得很。
 
孔祥熙为了“锻炼”孔令侃,常拿一些公文让他审阅,并教他批改公文。后来孔祥熙觉得这样还不行,孔令侃在政界要这样混下去还很难较快发展。就又和宋蔼龄商量,出了一个主意--在[[上海]][[孔府]]成立了一个办事处,就叫孔府办事处,由孔令侃负责。
 
孔令侃即刻把自己在大学一些要好的和“[[南尖社]]”的一些好友邀到办事处,组成了一套办事机构,孔令侃当主任。孔祥熙又派了一个自己多年的亲信[[王梁甫]]当副主任。下设机要、秘书、财务、总务4个组。
=== 任职 ===
国民党政府决定成立中央信托局,由财政部领导,办理一切由国家指定或和国家有密切关系的信托业务。财政部还准备一次投给其启动资金100万元 。中央信托局成立时,孔祥熙任理事长,[[张嘉璈]]以中央银行副总裁的身份兼任局长。不久,张嘉璈被挤出金融局,孔祥熙就有意让孔令侃顶这个肥缺。可那时,孔令侃刚刚20岁,一下子当局长显然还不行
于是孔祥熙就想找个岁数大、老实听话的人当个傀儡 中央信托 成立时 而让孔令侃掌握实权,他在幕后操纵。财政部的人和金融圈子里的人都知道 [[ 孔祥熙 的这种意图,结果有点本 ]]任理 的不愿意来 想来 [[张嘉璈]]以[[中央银行]]副总裁 孔祥熙又看 身份兼任局长。 上。要说也是 说是让你当 张嘉璈被挤出金融 上有 孔祥熙 、下 意让 孔令侃 顶这个肥缺。可那时 有好事是人家的,出了麻烦就得往自己身上揽,谁干呐?! 找来找去没有合适的人,孔祥熙又不敢让 孔令侃 刚刚20岁 最后就把皮球踢给了[[蒋介石]] 一下子当局长显然还不行
于是孔祥熙就想找个岁数大、老实听话的人当个傀儡局长,而让孔令侃掌握实权,他在幕后操纵。财政部的人和金融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孔祥熙的这种意图,结果有点本事的不愿意来,想来的孔祥熙又看不上。 要说也是,说是让你当局长,上有孔祥熙、下有孔令侃,有好事是人家的,出了麻烦就得往自己身上揽,谁干呐?! 找来找去没有合适的人,孔祥熙又不敢让孔令侃干,最后就把皮球踢给了[[蒋介石]]。 还是蒋介石老谋深算,他没用孔家势力范围里的人,而是任命了一个蒋介石的同乡,叫[[叶琢堂]]的人当了局长。这个叶琢堂是个明白人,知道县官不如现管,到了中央信托局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孔府拜见孔祥熙和宋蔼龄。   不久,抗战爆发,中央信托局由上海撤到 [[ 武汉 ]] ,又由武汉撤到香港。到香港后,叶琢堂任命孔令侃为常务理事,主管中央信托局的业务和人事大权。那时孔令侃不过二十四五岁,却成了中央信托局的太上皇,大事小事都要管,于是叶琢堂倒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局长  轻易到手的巨大权力使孔令侃更加狂妄自大。除了少数个别人,如蒋介石、[[宋子文]]、[[杜月笙]]、叶琢堂外,他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对一些曾支持蒋介石上台的江浙一带的财阀,直呼其名一点不留情面。 当时的[[交通银行]]董事长[[胡笔江]],曾发牢骚说,这位孔大少爷给我打电话,就像训孙子一样,一点礼貌都不讲。要知道,我和孔祥熙是同辈份的人呐。<ref>[http://ent.people.com.cn/GB/8222/42059/232014/234258/16481097.html [[蒋介石]]为什么如此讨厌孔令侃?他把蒋介石坑得最惨!], people, 2011-12-2</ref> ===作为===孔令侃倚仗自己的特殊身份,到处横行霸道。抗战爆发前,他有两部车子,尾号都很怪,是一连3个7。他经常驾车在[[上海]]和[[南京]]的大街上横冲直撞,警察后来都知道这个号码,所以任其违犯交通规则,无人敢问敢管
轻易到手的巨大权力使孔令侃更加狂妄自大。除了少数个别人,如蒋介石、[[宋子文]]、[[杜月笙]]、叶琢堂外,他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对一些曾支持蒋介石上台的江浙一带的财阀,直呼其名一点不留情面。当时的交通银行董事长胡笔江,曾发牢骚说,这位孔大少爷给我打电话,就像训孙子一样,一点礼貌都不讲。要知道,我和孔祥熙是同辈份的人呐。<ref>[http://ent.people.com.cn/GB/8222/42059/232014/234258/16481097.html [[蒋介石]]为什么如此讨厌孔令侃?他把蒋介石坑得最惨!], people, 2011-12-2</ref>
===荒唐情事===
 孔祥熙的大儿子——那个有名的“衙内”孔令侃,当年竟然无法无天到了一定要娶[[张乐怡]]的妹妹为妻。张乐怡者,堂堂“国舅”[[宋子文]]之夫人也,亦即孔令侃的舅妈。然而这位孔大少爷却扬言道:“娶了她,我跟宋子文就是连襟了!”<ref>[http://news.ifeng.com/a/20170218/50708776_0.shtml 孔令侃的荒唐情事:扬言要跟亲舅舅宋子文当连襟 2017年02 月18 月中国18 日 11: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陈虹]</ref>
==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軍政人物]][[category: 中国 军政人物]]
128,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