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867
次編輯
變更
中国科学翻译史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国科学翻译史'''》是200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黎难秋。 图书是以传播文化<ref>[https://epap…”
《'''中国科学翻译史'''》是200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黎难秋。
图书是以传播[[文化]]<ref>[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5-10/14/nw.D110000gmrb_20151014_1-13.htm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光明网,2015-10-14</ref>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ref>[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90379 知识传播工具的变化],观察者网,2020-04-19</ref>。
==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翻译史》是首部系统研究中国科学口译史与笔译史的专著,大纵深,多角度地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科学翻译史。 《中国科学翻译史》由4编组成。首编为译科口译史,以历史时期为纲,论述遍涉外交、外贸、军事、科学与政治等领域的重大口译事件、口译人物与译才培养等。对清末同文馆等培养的二百余名外交翻译官员作了深入的发掘,对其中的佼佼者均有详尽的介绍;对明清翻译科学西方口译人员,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傅兰雅等的历史贡献予以客观报道;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重要历史事件的口译人员首次进行系统发掘与报道。 二、三两编是外国科学文献笔译为中文的历史,以外译中的附庸期、萌芽期、成长期与形成期为经,以翻译出版机构、翻译人物、翻译成果以及翻译方法与理论等为纬,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重点探究与报道重要的翻译出版机构及其出版物,如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商务印书馆、中华局与正中书局等;对明末清初、清末与民国3个时期的译书数量有详尽的分析统计;对科学译人、双语与多语科学辞典、科学翻译理论的发轫与发展进行了尽可能的发掘与介绍。 末编为中国科学文献笔译为外文的历史,在简论中译外历史的分期后,主要从译书的学科品种与翻译人物及其译书两个方面分别论述,最后扼要论述了所译中国科学文献对西方各国与日本的影响。 《中国科学翻译史》适合翻译、外交与外语等领域人员阅读,也可作炒外语与科学史专业师生参考读物。
==目录==
序言
绪论
第一编 [[中国]]科学口译史
第一章 总述
第二章 汉代以前(前206年之前)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汉代以前的外交机构与外交活动
第二节 汉代以前的翻译官员与翻译活动
第三章 汉代(前206~公元220年)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汉代的外交官员与翻译官员
第二节 汉代的外交与翻译活动
第四章 隋代(581~618年)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隋代的外交机构与官员
第二节 隋代的外交与翻译活动
第三节 隋代的外贸与翻译活动
第五章 唐代(618~907)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唐代的外交活动
第二节 唐代的外交与翻译官员
第三节 [[唐代]]外交活动中的译事
第六章 宋代(960~1279年)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宋代的外交活动
第二节 宋代涉外机构与官员
第三节 宋代外交、外贸活动中的译事
第七章 元代(1279~1368年)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元代的外交机构与外交翻译官员
第二节 元代外交过程中翻译活动举例
第八章 明代(1368~1644年)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明代外交活动简述
第二节 明代外交翻译机构与官员
第三节 《明史》中所见翻译活动举例
第四节 郑和七下西洋的口译人员
第五节 明代翻译科学书籍的口译人员
第六节 明代口译人员的培养
第九章 清代(1644~1911年)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清初口译人员的培养
……
第十章 [[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口译活动
第二编 中国科学笔译史——外译中(一):汉至清(前206~公元1911年)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一章 汉晋至唐宋(前206~公元1279)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二章 元至明初(1279~1398)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三章 明末至清初(1573~1795)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四章 清末(1821~1911年)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三编 中国科学笔译史——外译中(二):民国时期(1912~1949年)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五章 民国时期外国科学文献翻译概述
第十六章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出版机构
第十七章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人员
第十八章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成果
第十九章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理论方法述评
第二十章 民国时期译名统一至双语、多语专科辞典
第四编 中国科学笔译史——中译外
第二十一章 中国科学文献日译史
第二十二章 中国科学文献西译史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图书是以传播[[文化]]<ref>[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5-10/14/nw.D110000gmrb_20151014_1-13.htm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光明网,2015-10-14</ref>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ref>[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90379 知识传播工具的变化],观察者网,2020-04-19</ref>。
==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翻译史》是首部系统研究中国科学口译史与笔译史的专著,大纵深,多角度地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科学翻译史。 《中国科学翻译史》由4编组成。首编为译科口译史,以历史时期为纲,论述遍涉外交、外贸、军事、科学与政治等领域的重大口译事件、口译人物与译才培养等。对清末同文馆等培养的二百余名外交翻译官员作了深入的发掘,对其中的佼佼者均有详尽的介绍;对明清翻译科学西方口译人员,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傅兰雅等的历史贡献予以客观报道;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重要历史事件的口译人员首次进行系统发掘与报道。 二、三两编是外国科学文献笔译为中文的历史,以外译中的附庸期、萌芽期、成长期与形成期为经,以翻译出版机构、翻译人物、翻译成果以及翻译方法与理论等为纬,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重点探究与报道重要的翻译出版机构及其出版物,如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商务印书馆、中华局与正中书局等;对明末清初、清末与民国3个时期的译书数量有详尽的分析统计;对科学译人、双语与多语科学辞典、科学翻译理论的发轫与发展进行了尽可能的发掘与介绍。 末编为中国科学文献笔译为外文的历史,在简论中译外历史的分期后,主要从译书的学科品种与翻译人物及其译书两个方面分别论述,最后扼要论述了所译中国科学文献对西方各国与日本的影响。 《中国科学翻译史》适合翻译、外交与外语等领域人员阅读,也可作炒外语与科学史专业师生参考读物。
==目录==
序言
绪论
第一编 [[中国]]科学口译史
第一章 总述
第二章 汉代以前(前206年之前)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汉代以前的外交机构与外交活动
第二节 汉代以前的翻译官员与翻译活动
第三章 汉代(前206~公元220年)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汉代的外交官员与翻译官员
第二节 汉代的外交与翻译活动
第四章 隋代(581~618年)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隋代的外交机构与官员
第二节 隋代的外交与翻译活动
第三节 隋代的外贸与翻译活动
第五章 唐代(618~907)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唐代的外交活动
第二节 唐代的外交与翻译官员
第三节 [[唐代]]外交活动中的译事
第六章 宋代(960~1279年)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宋代的外交活动
第二节 宋代涉外机构与官员
第三节 宋代外交、外贸活动中的译事
第七章 元代(1279~1368年)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元代的外交机构与外交翻译官员
第二节 元代外交过程中翻译活动举例
第八章 明代(1368~1644年)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明代外交活动简述
第二节 明代外交翻译机构与官员
第三节 《明史》中所见翻译活动举例
第四节 郑和七下西洋的口译人员
第五节 明代翻译科学书籍的口译人员
第六节 明代口译人员的培养
第九章 清代(1644~1911年)的口译活动
第一节 清初口译人员的培养
……
第十章 [[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口译活动
第二编 中国科学笔译史——外译中(一):汉至清(前206~公元1911年)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一章 汉晋至唐宋(前206~公元1279)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二章 元至明初(1279~1398)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三章 明末至清初(1573~1795)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四章 清末(1821~1911年)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三编 中国科学笔译史——外译中(二):民国时期(1912~1949年)外国科学文献的翻译
第十五章 民国时期外国科学文献翻译概述
第十六章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出版机构
第十七章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人员
第十八章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成果
第十九章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理论方法述评
第二十章 民国时期译名统一至双语、多语专科辞典
第四编 中国科学笔译史——中译外
第二十一章 中国科学文献日译史
第二十二章 中国科学文献西译史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