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下一代IP网络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

增加 55 位元組, 10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下一代IP网络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中国移动研究院成立于2001年,为集团公司直属单位,是公司“一体四环”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创新力量,也是 [[ 公司 ]] 成立最早、领域最全、输出人才最多的研发机构。研究院以“成为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研发机构”为愿景,以“做中国移动技术创新引擎”为 [[ 使命 ]] ,以“技术产业引领、企业核心智库、关键平台与能力研发”为三大定位,现有研究领域覆盖无线、网络、业务、安全、 [[ 人工智能]]<ref>[https://www.sohu.com/a/658591835_120633759 人工智能的特点及应用],搜狐,2023-03-24</ref>、物联网、测试、战略市场产业以及前沿技术等。
研究院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高水平、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团队,目前有员工1500余人,平均年龄34岁,硕士占比67%,博士占比20%。研究院助力集团公司获批基础电信企业首个 [[ 院士]]<ref>[https://www.sohu.com/a/659722767_121497143 院士是什么级别?] ,搜狐,2023-03-27 </ref>专家工作站,拥有多名特聘院士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通过Fellow制、科技委等方式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研究院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试验基地,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包括5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个国际组织全球测试认证基地,为行业提供了协同 [[ 创新 ]] 的平台。
研究院助力公司实现了移动通信领域技术与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主导了第三代TD-SCDMA、第四代TD-LTE以及第五代5G的研发、技术标准及产业化进程,在智能网、软交换、光网络等领域创造了多个 [[ 世界 ]] 第一。创新成果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在内的14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累计专利申请突破10000件,广泛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累计向ITU、3GPP、NGMN、IEEE等重要国际组织提交文稿1.4万余篇,并担任主要国际产业和标准化组织 [[ 领导 ]] 职务30余个,助力公司在国际标准和专利工作中居于国际运营商第一阵营。
==成果概述 ==
围绕未来网络业务承载需求,首次在业界发布《未来IP网络 IDEAS关键技术白皮书》,提出IDEAS架构,从智能化、确定性、柔性、易用及安全五个方面出发,推进数据通信架构的变革。从架构层面,基于传统IP优势功能,逐步引入智能化、确定性、算网融合、异构互联、安全增强等新能力,并从 [[ 管理 ]] 面、控制面和数据面逐一分析各个新增网络功能的分阶段演进。目前已经在中国通信协会完成2项标准立项。在网络确定性、复杂异构互联、内生安全、网络智能化、算网融合等多个方面推进新技术突破。,相关技术的原型样机逐步实现并在多个典型行业和场景的试验验证。架构性标和技术标准在、CCSA和IETF等组织进行 [[ 讨论 ]] 和制定。
==成果突破性 ==
网络5.0架构技术以IP优势能力为基础,以超越IP的传统思路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可平滑分阶段演进的架构设计。面向未来网络地海空天一体、服务于全产业全行业、安全可靠可管可信等诸多方向开展研究。在传统IP统计服用和高扩展等优势功能基础上,支持端到端大网超高精度转发能力,通过IP协议创新引入的多重语义、灵活地址的能力,扩展了定长数字地址空间到广义开放地址空间,根本上更好地支持了诸如高动态时变拓扑( [[ 卫星 ]] )、算网融合(算力路由)、短地址应用(超轻量级物联网设备)、远程工业控制(云化PLC远程操作)等高价值场景。同时互联分散的计算、网络和存储等资源,构建一体化的新型ICT基础设施,向全产业提供网络能力、 [[ 计算 ]] 能力及数据能力服务,并使其更加有效地满足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万物感知的需求。
==技术方案 ==
===需求挑战===
互联网技术从强调“及时性”转变为“准时性”,网络正在面临从消费型互联网向产业型互联网的转型。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的大发展,视频 [[ 直播 ]] 、VR/AR、车联网等各种新应用、新服务不断涌现。新兴业务的发展对传统数通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数据传络在保障业务QoS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满足用户的QoE等。 新型应用不断涌现,对网络侧的能力需求也不断扩大。诸如浸入式体验、全息通信、 [[ 机器人 ]] 看护等应用,由于其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和处理大规模多媒体信息,且设备密度和总信息量巨大,未来网络需要想用户侧提供超高带宽的传输能力。
新业务的不断涌现还对网络在技术领域扮演的角色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诞生之日起,网络就承担了“连接”的天然职责。网络的协议 [[ 设计 ]] 、接入设计本身都在很大程度上面向连接两点的需求展开。而后发展的数十年中,网络的目标在于提升扩展性和拓扑范围。在规模和效率不断扩大和提升的同时,新业务对网络的角色不再停留在“连接即可”的水平上,而进一步要求要有一定的服务 [[ 质量 ]] ,并且服务质量能够稳定、可期、可控,按需提供。此时,网络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连接媒介,而更应是超越连接的服务能力与数字平台,进而支撑更多的新应用在其上开展。
面对这些业务和网络新需求,以IETF为代表的数通领域标准组织大多采取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从路由、管理、安全、应用等各个角度进行新技术的探索和研究 。由于缺乏整体架构的 [[ 指导 ]] ,各个技术方向独立发展,进度参差不齐,彼此之间难以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725,6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