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干旱化

增加 3,543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干旱化'''是中国科技名词。 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ref>[https://www.sohu.com/a/2222157…”


'''干旱化'''是中国科技名词。

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ref>[https://www.sohu.com/a/222215739_236643 【荐读】细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一二三四五”] ,搜狐,2018-02-11</ref>屹立在世界东方。而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汉字<ref>[https://cul.sohu.com/a/533909977_12023714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2022-03-30</ref>。

==名词解释==

干旱化是指气候和生态环境向干旱气候发展的趋势,包括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降水变率增大、地下水位下降、河流湖泊干涸、植物向旱生方向发展等。世界气象组织承认以下六种干旱类型表示方式:①气象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以特定历时降水的绝对值表示。②气候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不是以特定数量,以与平均值或正常值的比率表示。③大气干旱。不仅涉及降水量,而且涉及[[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候[[因素]]。④农业干旱。主要涉及[[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态,或许是某种特定作物的性态。⑤水文干旱。主要考虑河道流量的减少、湖泊或水库库容的减少和地下水位的下降。⑥用水管理干旱。其特性是由于用水管理的实际操作或设施破坏引起的缺水。我国比较通用的定义是:①气象干旱。不正常的干燥天气时期,持续缺水引起区域严重水文不平衡。②农业干旱。降水量不足的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或牧场产量足以产生不利影响。③水文干旱。在河流、水库、地下水含水层、湖泊和土壤中低于平均含水量的时期。

成因

干旱化的成因并无一致的定论。一些研究者认为干旱化与气候的冷暖变化有联系。

从古气候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来看,在18000年前的冰河时期地球远较于旱,6000年前温暖时期的气候较湿润。

中国在7000~3000年前气候十分暖和,气候比较湿润;公元301~588年是寒冷时期,也是严重干旱时期;16~19世纪是寒冷时期,中国出现13次严重干旱年。

可见气候温暖时期有利降水增多,气候寒冷时期有利降水减少。高由禧等研究指出,中国干旱区处在冷干气候阶段,北非干旱区处在暖略旱气候阶段。

影响

气候的干旱化可使河、湖水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土壤含水量下降,冰川退缩,湖水咸化,实际蒸发量减少,从而使生态系统向旱生生态系统的方向演化。新疆塔里木河河水水量减少,致使滨河大片胡杨林死亡确实是土壤水分减少、土地干旱化的现象。

干旱化造成水资源严重短缺,使农业生产受到更严重的影响。非洲萨赫勒地带及其邻近地区,自1968~1984年的17年持续干旱,降水量比常年减少50%左右,520X10km的土地和6000万人口受到旱灾的严重威胁。1973年前的下旱使萨赫勒地区牲畜死亡率达80%,干旱使土地失去生产力。埃塞俄比亚损失80%的大牲口和50%的羊只。尼日利亚主要农产品之一的花生从1968~1969年的76.5万吨下降至1972~1973年的2.5万吨,只有正常年的1/30。可见干旱化给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后果。

对华北地区干旱化造成的影响,一是地下水位明显持续下降,出现大面积的漏斗;二是黄河断流的次数增加,断流期延长。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268,9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