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973
次編輯
變更
山区发展研究中心
,無編輯摘要
'''山区发展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Mountain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AS)主要面向山区,以人地关系研究为核心,以 [[ 服务 ]] 国家山区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以解决山区可持续发展关键科学问题,创新山区发展思想与技术,构建山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体系为宗旨,为国家山区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与 [[ 系统 ]] 解决方案的研究实体。中心始建于1965年,由山地所最早成立的四个研究室之一—经济地理研究室,以及后来的区域地理研究室、山地地理研究室、山区发展研究室而来发展而来,2009年正式更名为山区发展中心。
==中心简介==
中心现有在职职工21人,包括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6人,助理研究员8人,其中16人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博士(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硕士(人文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环境工程、土壤学)研究生培养资格。现有 [[ 博士 ]] 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人。近十年累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百余人(含联合培养)。目前有在读博士16人,硕士20人,在站博士后2人。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心研究方向和领域不断拓展,逐步形成了以五个学科组为基础的山区发展学科体系,包括山区承载力与国土规划学科组、山区流域生态与管理学科组、山区环境与发展适应学科组、山区地缘 [[ 经济 ]] 与发展战略学科组、山地旅游与景观规划学科组。在发展学科的同时,中心也积极参加和服务国家山区发展与建设,尤其在三峡工程建设及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地震灾后重建,以及 [[ 长江 ]] 上游及西南地区生态保育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研究领域==
(1)山区承载力与国土规划学科组:重点开展山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山区聚落可持续 [[ 发展 ]] 、山区国土空间规划、山区国土功能优化调控研究,服务于山区协调发展,保障山区可持续性。
(2)山区环境与发展适应学科组:重点开展山区环境变化与山区社会福祉、生产力转型、生计适应三个领域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研究。探索我国山区 [[ 生产力 ]] 适配、居民福利、可持续生计的适应类型、适应过程、适应空间和适应机理,为可持续山区提供科学依据。
(3)山区流域生态与管理学科组:重点开展山区人地关系机制,以及山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生计,山区绿色经济与清洁流域,山区流域自然灾害风险与气候变化适应等方面研究,构建山区流域可持续发展 [[ 理论 ]] 与技术体系。
(4)山区地缘经济与发展战略学科组:以我国长江上游及西南地区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集山区为重点,研究山区地域经济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内外联系及其发展过程,探索山区地域 [[ 经济 ]] 发展方向与生产力总体布局,研究山区地域经济与持续发展战略途径及其对策,构建并完善我国山区地域经济与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5)山地旅游与景观规划学科组:以西南山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山地旅游作为推动山区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主要 [[ 工具 ]] ,研究山地旅游发生发展机理过程及其形态特征,科学评估山地旅游作用和效用,探索山地旅游学的学科框架,以及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理论上为创建中国特色的山地旅游学奠定开创性的基础,实践上为我国山地旅游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和科技支撑。
==三、科研平台==
===1、万州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重点站===
万州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重点站,隶属于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 三峡工程 ]] 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1997年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承建并运行,站址位于 [[ 重庆市 ]] 万州区长岭镇梨树村,地理位置108°30′E,30°45′N,海拔265m。万州站以站部和典型小流域为主要监测区,建立了地块-坡面-集水区-小流域-中流域的生态水文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