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

增加 4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Department of Technical Physics,Peking University),位于 [[ 北京市 ]] ,是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 的系所之一,系主任为华辉。
==机构简介==
截至2021年3月19日,技术 [[ 物理 ]] 系设置了实验核反应和结构,理论核结构,实验高能物理等7个研究方向,具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ref>[https://www.sohu.com/a/340372651_334498 什么是国家重点学科?如何从国家重点学科中选专业? 附重点学科全名单] ,搜狐,2019-09-11</ref>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师资力量雄厚,在职教师有30人。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前身是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是1955年由 [[ 周恩来 ]] 总理亲自批准在北京大学设立的我国第一个专门培养核科学技术人才的高等核教育单位,1958年10月正式建系,公开称原子能系,1961年6月又改称技术物理系。知名校友包括陈国荣、邵峰等。
==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Department of Techical 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成立于1955年,具有辉煌的发展历史和重要的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声誉。50余年来为国家的核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为国家培养近万名核 [[ 科学 ]] 人才,其中包括两院院士12人。是全国第一批设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教学科研单位。目前,拥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全国重点学科;“核物理”国防紧缺专业;拥有全国唯一的核物理理科基地;与北大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研究所共同拥有全国唯一的“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 [[ 实验室 ]] ”。承担多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包括主持“放射性束物理与核天体物理”国家重大基础前沿研究计划(973)科研项目。《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是全国核物理学科唯一的国家级精品课。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实验核反应、理论核结构、高能物理、核物理应用、核电子学。在职人员近30人(其中教授7人,包括:973首席一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在读研究生<ref>[https://learning.sohu.com/a/583815372_120265212 关于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几点区别] ,搜狐,2022-09-09</ref>近100多人。2000年以来,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种奖励,其中两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技术物理系在 [[ 北京大学 ]] 众多的院系中是比较年轻的一个。她的建立、发展和演变都与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休戚相关。
1955年一月,党中央和 [[ 国务院 ]] 作出了尽快建立我国的核工业体系,尽快研制出核武器的英明决策。因此,培养核科学方面的专门人才就成为当时的一个紧迫任务。1955年7月20日国务院下达文件,决定在北京大学建立培养核科学人才的单位,当时叫物理研究室。从此,技术物理系开始了自己的有喜有忧、漫长曲折的道路。
1955年5、6月间,国务院第三办公室选派韩增敏、胡文亮、白晨曦等党政干部,并从各校抽调胡济民、虞福春、朱光亚、卢鹤绂等著名核物理学家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孙佶、张至善、陈佳洱等来北大开展筹建工作。他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一面筹建教学实验大楼,并借中科院化学所四楼作临时教学、办公用房;一面派人到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 [[ 复旦大学 ]] 、南京大学、 [[ 武汉大学 ]] 、中山大学等校物理系三年级学生中选调97名学生,并于1955年9月20日开学。开出核理论、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实验方法、放射化学等专业课程,并编出讲义。1956年4月迁进新建成的教学实验大楼,赶排出15个核物理实验,并集中进行实验训练。1956年9月30日我国自行培养的第一届原子核物理专业学生毕业了。随后,又相继调孙亦梁、吴季兰、刘元方等骨干教师和徐光宪教授筹建放射化学专业。1956年两个专业分别从各高校物理系、化学系三年级学生中选调260名学生进行培养。同年还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改为核工业部,现为核工业总公司)代培300多名从各院校分配来的毕业生。这一批 [[ 核物理 ]] 、放射化学的毕业生和代培生基本上满足了我国急速发展的原子能事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62,5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