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627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古政治与思想文化史论'''》,楼劲 著,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3月。是一家出版各…”
《'''中古政治与思想文化史论'''》,楼劲 著,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3月。是一家出版各学科各专业的综合性[[图书]]<ref>[https://www.doc88.com/p-018901182372.html 图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道客巴巴,2012-02-03</ref>出版机构,现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员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全社现每年共计出书600余种,其中近400种为新书<ref>[http://www.spph.com.cn/people/jj.asp 上海人民出版社简介],上海人民出版社</ref>。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古代政治现象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观察相关的制度框架、实施状态,从制度举措及其施用之况观察相应的政治内涵和思想动向,是作者近十余年所撰中古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重要论文的菁华。
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古以前“革命”和“禅让”两种制度的历史观念在早期王朝易代实践中的地位之升降变化及其驱动力;第二部分抉发不同制度所蕴政治诉求和现实问题,针对中古时期的多种具体制度现象,以“动态的制度”研究视角观察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和思想变化;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中古儒、墨等学派的发展面貌,澄清了如“汉魏以来儒学衰落和子学萎缩”等长期以来被误解的诸多问题,指出“中古思想界的主流是由儒学不断汲取子学、宗教等多重因子的发展过程所构成”;最后一部分为密切关联古代政治史和制度史的古籍沈约《谥例序》文笺解,和从唐令“女医”条探讨其所蕴之[[社会]]性别观。
==目录==
自序
第一编“革命”三论
第一章“革命”论退化与汉代政治、思想之转折变迁
一、“革命”传统及先秦至汉初的相关争议
二、武帝以来为汤武辩护的三种理论倾向
三、从革命到执政:理论困境和修正的方向
四、禅让与革命:从革命易代到革政改制
五、“革命”论退化与汉以来政治、[[思想]]的变迁
第二章魏晋以来的“禅让革命”及其思想背景
一、革命易代及其与禅让的嫁接
二、公天下原理与禅让革命的前提
三、顺天与应人:禅让、革命合法性的统一
四、改制以明天道、人心及模式的演化
第三章十六国北朝的“北族革命”及其影响
一、五胡酋豪的“革命”举义
二、北族革命的发生背景
三、从“革命”回归“禅让”
四、北族革命的多重影响
第二编制度抉义
第四章“[[法律]]儒家化”与魏晋以来的“制定法运动”
一、问题的提出:西晋《律》《令》观及其前提
二、“法律儒家化”命题及其内涵和背景
三、法律儒家化与制定法运动的关联
四、古文经学与法律儒家化及制定法运动
五、修礼典与定《律》《令》的相互驱动
第五章北魏天兴定历的相关问题及其名称
一、定历为北魏开国建制的重要环节
二、天兴所定之历取鉴了《乾象历》
三、天兴定历的记载、史源与名称
第六章太和元年至十六年定《律》《令》的几个问题
一、孝文帝亲政前后的立法进程及其转折
二、改革与定《律》《令》的关联
三、《律》《令》体制的演进与太和《令》的形态
第七章证圣元年敕与南北朝至唐的“旌表孝义”之制
一、旌表孝义与证圣元年敕的历史背景
二、证圣元年敕的删定与S.1344号残卷定名
三、史馆所录孝、义事迹与证圣元年敕的效应
第八章宋初礼制沿革与“宋承唐制”说之兴
一、宋初礼制直承五代及宋承唐制说之问题
二、礼制诸《令》之况与唐宋礼制递嬗
三、归复和反省:[[宋代]]礼制的新路向
第三编经子发覆
第九章魏晋以来儒学的发展及相关问题
一、重新审视魏晋以来“儒学衰落说”
二、“儒学常识化”趋势及相关现象
三、古文经学的兴起、发展与成就
四、玄学之旨归及其对儒学的拓展
五、魏晋以来儒学发展的几点认识
第十章魏晋时期子学的流播及相关问题
一、子学流行承汉而来
……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3月。是一家出版各学科各专业的综合性[[图书]]<ref>[https://www.doc88.com/p-018901182372.html 图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道客巴巴,2012-02-03</ref>出版机构,现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员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全社现每年共计出书600余种,其中近400种为新书<ref>[http://www.spph.com.cn/people/jj.asp 上海人民出版社简介],上海人民出版社</ref>。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古代政治现象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观察相关的制度框架、实施状态,从制度举措及其施用之况观察相应的政治内涵和思想动向,是作者近十余年所撰中古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重要论文的菁华。
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古以前“革命”和“禅让”两种制度的历史观念在早期王朝易代实践中的地位之升降变化及其驱动力;第二部分抉发不同制度所蕴政治诉求和现实问题,针对中古时期的多种具体制度现象,以“动态的制度”研究视角观察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和思想变化;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中古儒、墨等学派的发展面貌,澄清了如“汉魏以来儒学衰落和子学萎缩”等长期以来被误解的诸多问题,指出“中古思想界的主流是由儒学不断汲取子学、宗教等多重因子的发展过程所构成”;最后一部分为密切关联古代政治史和制度史的古籍沈约《谥例序》文笺解,和从唐令“女医”条探讨其所蕴之[[社会]]性别观。
==目录==
自序
第一编“革命”三论
第一章“革命”论退化与汉代政治、思想之转折变迁
一、“革命”传统及先秦至汉初的相关争议
二、武帝以来为汤武辩护的三种理论倾向
三、从革命到执政:理论困境和修正的方向
四、禅让与革命:从革命易代到革政改制
五、“革命”论退化与汉以来政治、[[思想]]的变迁
第二章魏晋以来的“禅让革命”及其思想背景
一、革命易代及其与禅让的嫁接
二、公天下原理与禅让革命的前提
三、顺天与应人:禅让、革命合法性的统一
四、改制以明天道、人心及模式的演化
第三章十六国北朝的“北族革命”及其影响
一、五胡酋豪的“革命”举义
二、北族革命的发生背景
三、从“革命”回归“禅让”
四、北族革命的多重影响
第二编制度抉义
第四章“[[法律]]儒家化”与魏晋以来的“制定法运动”
一、问题的提出:西晋《律》《令》观及其前提
二、“法律儒家化”命题及其内涵和背景
三、法律儒家化与制定法运动的关联
四、古文经学与法律儒家化及制定法运动
五、修礼典与定《律》《令》的相互驱动
第五章北魏天兴定历的相关问题及其名称
一、定历为北魏开国建制的重要环节
二、天兴所定之历取鉴了《乾象历》
三、天兴定历的记载、史源与名称
第六章太和元年至十六年定《律》《令》的几个问题
一、孝文帝亲政前后的立法进程及其转折
二、改革与定《律》《令》的关联
三、《律》《令》体制的演进与太和《令》的形态
第七章证圣元年敕与南北朝至唐的“旌表孝义”之制
一、旌表孝义与证圣元年敕的历史背景
二、证圣元年敕的删定与S.1344号残卷定名
三、史馆所录孝、义事迹与证圣元年敕的效应
第八章宋初礼制沿革与“宋承唐制”说之兴
一、宋初礼制直承五代及宋承唐制说之问题
二、礼制诸《令》之况与唐宋礼制递嬗
三、归复和反省:[[宋代]]礼制的新路向
第三编经子发覆
第九章魏晋以来儒学的发展及相关问题
一、重新审视魏晋以来“儒学衰落说”
二、“儒学常识化”趋势及相关现象
三、古文经学的兴起、发展与成就
四、玄学之旨归及其对儒学的拓展
五、魏晋以来儒学发展的几点认识
第十章魏晋时期子学的流播及相关问题
一、子学流行承汉而来
……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