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小白玉霜

增加 1,27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人物生平 ==
[[File:小白玉霜剧照1.jpg|缩略图|左|250px|[http://img2.imgtn.bdimg.com/it/u=2152340829,4134273975&fm=26&gp=0.jpg 原圖鏈接]]]  
小白玉霜, [[ 评剧旦行女演员 ]] [[ 原名李再雯,小名福子 ]] ,祖籍山东,5岁随父亲从天津逃荒到北京,父母亲养不起她,就把她卖给了著名评剧演员、白派创始人白玉霜做养女,评剧新白派创始人。白玉霜请了天津有名的评剧彩旦 [[ 李文质 ]] 【有的版本称为李文祉】做她的启蒙老师。李文质讲究演唱技巧,板、字、气、腔都很有功夫。再雯聪明好学,刻苦用心,打下了坚实的唱功基础。后来,再雯随同 [[ 白玉霜 ]] 演出,在艺术上又受到很深的熏陶,逐步掌握了白玉霜的唱腔和表演技巧,继承了白玉霜的演唱风格 。14 。[[14 ]] 登台演戏,在她16岁那年,白玉霜不辞而别,戏班为了维持生计,让她接替母亲担任主演,挂出了“小白玉霜”的牌子。她的演出,意外地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几年之后,白玉霜在北京病故,小白玉霜正式挑起了母亲的班子。在京津一带享有盛名。她是 [[ 阳秋、玉海、新中华 ]] 等评剧团的创始人。
== 个人作品 ==
她的代表剧目古装戏有:《 [[ 朱痕记 ]] 》、《 [[ 闹严府 ]] 》、《[[杜十娘]]》、《[[秦香莲]]》、《桃花庵》、《玉堂春》、《临江驿》、《打狗劝夫》、《劝爱宝》、《珍珠衫》、《红娘》、《小借年》等。建国初期主演的革命现代戏《兄妹开荒》、《农民泪》、《九尾狐》、《千年冰河开了冻》、《小女婿》、《罗汉钱》等。一九五三年中国评剧团建团后,排了《秦香莲》一剧,她塑造的秦香莲形象是她表演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一九五六年《秦香莲》拍成电影,她获得金质奖章,蜚声海内 外。六十年代后,塑造了《金沙江畔》中的金秀,《苦菜花》中的母亲,《朱痕记》中的赵锦棠,《闹严府》中的严兰贞,《[[李双双]]》中的李双双等。
== 社会贡献 ==
[[File:小白玉霜2.jpg|缩略图|右|250px|[http://img4.imgtn.bdimg.com/it/u=2469830956,2138282902&fm=26&gp=0.jpg 原圖鏈接]]]  
小白玉霜在演出现代戏方面,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率先演出了 革命现代戏,对评剧艺术改革和现代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解放后到“文革”前的17年里,她参加演出的现代戏有17出之多。评剧白派由白玉霜创立于三十年代,发扬光大的却是小白玉霜。她把“白派”艺术推向新高峰。后来的“白派”特指小白玉霜的“[[新白派]]”。小白玉霜的艺术在解放后日趋成熟,洋溢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1953年,小白玉霜加入国营剧团,在艺术上更加努力追求,不断创新。在演出剧目上,她一直坚持古装戏和现代戏同时并举。她在传统戏里扮演过许多 [[ 古代妇女角色 ]] ,如《朱痕记》中赵锦棠、《闹严府》中的严兰珍、《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和《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等这些性格鲜明、形象各异的舞台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的代表作《 [[ 秦香莲 ]] 》,在表演上吸收并借鉴 [[ 京剧、梆子、曲艺 ]] 等兄弟剧种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在电影《秦香莲》的拍摄过程中,她尊重导演对剧中人物造型的需要,毫不犹豫地剃掉自己的双眉,卸装后蒙着头纱回家。此事以后被传为戏剧界的佳话。小白玉霜把评剧白派艺术提高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 艺术特色 ==
小白玉霜[[音色纯正]],[[音域宽广]],她的行腔柔润平稳,深沉流畅,演唱圆润隽永、低回婉转,讲究节奏的变 化及快慢、轻重的对比,形成了韵味醇厚、朴素大方的演唱特色。小白玉霜扮相大方,善用眼睛传神,表演风格轻淡素雅,细腻含蓄,不浮不泛。无论是演唱技巧的运用,还是唱腔的设计安排,她都能从刻画人物出发,细腻而真切地表达人物感情,树立好人物的音乐形象。
[[File:小白玉霜3.jpg|缩略图|左|250px|[http://img0.imgtn.bdimg.com/it/u=3119733013,1269984375&fm=26&gp=0.jpg 原圖鏈接]]]  
小白玉霜的艺术在解放后日趋成熟,洋溢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1953年,小白玉霜加入国营剧团,在艺术上更加努力追求,不断创新。在演出剧目上,她一直坚持古装戏和现代戏同时并举。她在传统戏里扮演过许多古代妇女角色,如《朱痕记》中赵锦棠、《闹严府》中的严兰珍、《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和《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等这些性格鲜明、形象各异的舞台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的代表作《秦香莲》,在表演上吸收并借鉴京剧、梆子、曲艺等兄弟剧种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在电影《秦香莲》的拍摄过程中,她尊重导演对剧中人物造型的需要,毫不犹豫地剃掉自己的双眉,卸装后蒙着头纱回家。此事以后被传为戏剧界的佳话。小白玉霜在演出现代戏方面,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解放后到“文革”前的17年里,她参加演出的现代戏有17出之多。其中有:《[[九尾狐]]》、《[[农民泪]]》、《[[千年冰河开了冻]]》、《[[金沙江畔]]》、《李双双》等。在演出中,她努力塑造出一批风采各异、性格生动的新妇女艺术形象。特别是她在《小女婿》中扮演的杨香草,堪称脍炙人口,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小白玉霜把评剧白派艺术提高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67年12月21日,由于“ [[ 四人帮 ]] ”的迫害, [[ 小白玉霜含冤死 ]] 去,时年45岁。小白玉霜英年早逝,身后并无子女。 小白玉霜老师作为50、60年代的评剧泰斗和领头羊,没有嫡传弟子,但她的唱腔却广为流传。
== 名人轶事 ==
守业之道
小白玉霜认识到自己既要高擎白派的旗帜,又必须和白玉霜的唱腔有所区别。经过她自己认真细致的分析,发现了自己和白玉霜声音素质的异同,敢于肯定自己没有白玉霜嗓音宽亮,底气没有白玉霜足,但也不卑不亢,对于自身在“膛音”和发音厚实上挖掘潜力,发挥 [[ 白玉霜咬字狠、字音准 ]] 的长处,并使自己的演唱吐字清楚而又打远。但是她却不能像白玉霜那样放开喉咙唱,那会招致白玉霜吃“戏醋”。她必须悠着劲儿来,使暗劲,要以情感人,不亮嗓子。她尝试着提着气唱,既用丹田气,又不让声音完全打出去,而是让声音保持不炸不喊,又能送远,形成另一功劲儿。创立了自身的唱腔。碍于开山师祖,对于她来说,创新真是不易。也可以说她新的唱腔风格是在内外夹攻下逼出来的。
与新凤霞的姐妹情
小白玉霜与[[新凤霞]],都是上个世纪40年代,在天津评剧舞台上升起的耀眼新星。
小白玉霜出道较早,1937年年仅15岁就在天津代替养母白玉霜挑班并开始走红,但她在同龄演员中却从不摆架子,一直关照着比她小七岁的后起之秀 [[ 新凤霞 ]] 。当时新凤霞家庭较为贫困,刚加入戏班时,虽然从师傅小五珠处学了不少戏,也显露出艺术天赋,但却无力购置行头(戏装)。而当时戏班是不为女演员准备行头的,完全得自备。为此新凤霞终日愁锁眉尖。小白玉霜就主动把自己的行头和头饰借给她用,有很长一段时间,新凤霞就是穿着小白玉霜的行头演戏,这在人情淡漠、“同行是冤家”的旧时代,有此义举也是颇为不易的。
[[ 小白玉霜对新凤霞不仅生活上关心,而且在艺术上也给予了很大帮助 ]] 。1943年3月,新凤霞在河东天宝戏院首演白派代表剧目《潇湘夜雨》,小白玉霜与她并不在一个戏班,唯恐新凤霞演出不熟练,便专程从南市庆云戏院赶往河东给新凤霞把场,使新凤霞的演出获得了很大成功。此后,她们还多次一起参加全市性的主演大合作义务戏,小白玉霜总是为新凤霞配演二路旦角,以此来提携这位小妹妹,为她成名铺路。姊妹在共同的艺术生涯中休戚与共,建立了深厚的情谊。1957年,新凤霞的爱人吴祖光受到了错误处理,并被流放外地改造。新凤霞被迫搬到了单位去住,单位给她安排了一间阴冷的小屋。后来新凤霞因居室潮湿患了关节炎,当时新凤霞属于监管批判对象,谁也不敢接近她。小白玉霜发现新凤霞经常在院子里晒被子,便到她的居室看了看,既震惊又难过,便不顾众人非议,找到单位领导据理力争,终于给新凤霞调换了一处条件较好的住处。
1968年,小白玉霜因遭受“文革”政治风暴摧残而自杀身亡,新凤霞闻讯悲痛欲绝,但处于当时情况自身难保,未能给情谊笃厚的姐姐送葬,一直成为新凤霞的一块心病。
小白玉霜卖字
1952年, [[ 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鲜战地慰问,著名评剧演员小白玉霜参加了慰问团 ]] 。跟评剧团的同志一起乘坐大卡车入朝,冒着美机的骚扰轰炸,到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前线部队驻地。小白玉霜在志愿军中,不辞劳苦,冒着美机的轰炸、扫射,一会儿在山洞里为志愿军机关演出,一会儿又在山坡上给战士们演出,有时,还到伙房给炊事班十几个同志演出,甚至爬上高山哨所给防空值勤的两个战士清唱。指战员们都非常希望看到她的代表剧目《秦香莲》,因此,她有时一天早、中、晚连轴转演出两三场全本《秦香莲》。有一天她竟然演出4场。在第四场演出前,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演员们吃夜宵。这时小白玉霜的声带疲劳至极,几乎难以发声,怎么办?唱不出来,还要演,她也不愿意让别人代替,这是她一面用小茶壶喝着水,一面对后台管理说:“这场,咱们卖字儿吧!”“卖字儿”是怎么回事儿?小白玉霜见领导有点疑虑,笑着对大家解释:“卖字儿”是评剧界的行话,指的是演员的嗓子突然出现问题时,还照样演出,但在演唱时,不用拖腔,用吟诵的办法表现唱词,而琴师则采用特殊的伴奏手段,烘托演员的吟诵,观众听起来,仍然像演唱一般。啊!原来“卖字儿”是这么回事。小白玉霜还特意谈到了英年早逝的评剧名旦爱莲君的故事,她说爱莲君不但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还是个作曲家,有时还能即兴在演出中临时设计新腔新调,比如评剧迷非常喜爱的《八月中秋雁往南飞》这段唱,就是在一次演出中,爱莲君临上场之前来了灵感,对她的琴师说:“这场唱把调该一该,你注意兜着点。”琴师和爱莲君配合得珠联壁合,一炮打响,这段唱便流传下来......小白玉霜说,请领导放心,有琴师的巧妙配合,第四场《秦香莲》我一定能演好。上场之前,小白玉霜又用化妆笔在手心上写了“卖字”两个字,为了让声带休息,她没说话,把手上的字举给琴师和乐队同志看。大家心领神会地点头。果然第四场演出圆满成功,大家纷纷上前和演员们握手致谢,久久不愿离去.....
== 艺术传承 ==
小白玉霜英年早逝,身后并无子女。她虽然没有嫡传弟子,但她的唱腔却广为流传。
[[刘萍]]被称为小白玉霜的弟子, [[ 白派传人 ]] 。小白玉霜受迫害致死后,刘萍以受过小白老师指点而作为白派弟子进行培养,而且因为全国白派弟子几乎接近于零,所以她才能崭露头角,成为“新星”。
[[ 刘萍的弟子王冠丽是白派表演艺术的第四代传人,现任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 ]] 。 ==小白玉霜剧照==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60">File:小白玉霜剧照2.jpg|缩略图|[http://img4.imgtn.bdimg.com/it/u=3863748838,2210918308&fm=26&gp=0.jpg 原圖鏈接]File:小白玉霜剧照3.jpg|缩略图|[http://img5.imgtn.bdimg.com/it/u=91818266,2414463885&fm=26&gp=0.jpg 原圖鏈接]File:小白玉霜剧照4.jpg|缩略图|[http://img3.imgtn.bdimg.com/it/u=427152277,529248986&fm=26&gp=0.jpg 原圖鏈接]File:小白玉霜剧照5.jpg|缩略图|[http://img3.imgtn.bdimg.com/it/u=2449432187,710481490&fm=26&gp=0.jpg 原圖鏈接]File:小白玉霜剧照6.jpg|缩略图|[http://img2.imgtn.bdimg.com/it/u=2620139722,165336388&fm=26&gp=0.jpg 原圖鏈接]File:小白玉霜剧照7.jpg|缩略图|[http://img3.imgtn.bdimg.com/it/u=1834505256,2864819113&fm=26&gp=0.jpg 原圖鏈接]File:小白玉霜剧照8.jpg|缩略图|[http://img1.imgtn.bdimg.com/it/u=3424238829,2625791258&fm=26&gp=0.jpg 原圖鏈接]File:小白玉霜剧照9.jpg|缩略图|[http://img3.imgtn.bdimg.com/it/u=113283684,2181119799&fm=26&gp=0.jpg 原圖鏈接]File:小白玉霜剧照10.jpg|缩略图|[http://img1.imgtn.bdimg.com/it/u=865421568,654876865&fm=11&gp=0.jpg 原圖鏈接] </gallery>
==视频==
 <center>{{#ev:youku|XNDA0NjQyMjUyMA|640|inline|评剧《杜十娘》小白玉霜 |frame}}</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中国女演员]] [[Category:戏曲女演员]]
15,9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