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506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于2015年10月11日,正式在北京成立。最初名称为“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专业委员会”(Animal Behavior Society of China, ABSC),后经申请,于2016年6月 [[ 中国动物学会 ]] 第十七届第五次常务理事会通过,正式更名为“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从2007年12月开始到分会成立之前,每两年举办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肥 [[ 安徽大学 ]]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ref>[https://www.sohu.com/a/312525059_407272 1960年5月7日,陕西师范大学组建成立!],搜狐,2019-05-07</ref>、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等举办过4次全国性的动物行为学研讨会和培训班,为分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目前,为便于开展工作,分会还设立四个工作组。
==相关资讯==
===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首届青年学者论坛(2020)在武汉召开===
2020年11月6-8日,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的首届青年学者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由动物行为学分会主办, [[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湖北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主题为“青年!一起推动中国动物行为学的未来!”。
开幕式由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论坛执行主席西北大学齐晓光教授主持,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侯勇教授、湖北省动物学会理事长何舜平研究员、动物行为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健旭研究员先后致辞。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贾志云编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定震教授,以及来自全国22个省( [[ 自治区 ]] 、 [[ 直辖市 ]] )47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96名动物行为学及相关学科的学者分享了本次学术盛宴。
受学会邀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施鹏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王宪辉研究员、武汉大学卢欣教授、湖北大学张士昶副教授,分别作了《回声定位行为在哺乳动物进化中的分子机制》、《蝗虫群聚行为和成灾机制——嗅觉信号功能》、《探索社会进化于时空之间》、《蜘蛛的性选择和性冲突》4个大会报告。此外,青年动物行为学工作者们共做了47个会议口头报告和29份墙报展示。研究对象涉及从节肢动物到哺乳动物的各个类群;研究领域包括声音通讯、觅食策略与营养、社会、繁殖、学习认知,以及复杂行为性状等各个范畴。还有一些动物行为的研究与应用紧密结合,涉及行为分析模型的开发、动物训练等,为行为学相关的社会生产、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本论坛从 [[ 研究生 ]] 和博士后参会者中评选出10个优秀口头报告、5个优秀壁报。会议始终充满热烈的气氛和蓬勃的朝气。
分会副主任委员、论坛执行主席齐晓光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总结。一致认为,动物行为学是一个迅速发展、多学科交融、理论和应用都很广泛的学科,为青年学者在动物行为学研究的 [[ 创新 ]] 提供了契机。虽然我国动物行为学的系统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优秀成果不断涌现,尤其是青年一代朝气蓬勃,已经成为我国动物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力量。
动物行为学分会号召青年动物行为学工作者尊重科研规律、坚持四个面向、从广度和深度挖掘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源头创新、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勤于实践,敢于担当,牢记动物行为学研究的使命,成为人民信任的动物行为学 [[ 专业 ]] 人才。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刘伟副研究员主持了闭幕式;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贾志云编审及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定震教授颁布了获奖青年学者名单,5位参会委员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分会副主任委员殷东敏教授、常务委员陈嘉妮教授和李忠秋副教授、40多位分会委员和特邀青年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本次论坛得到湖北大学蜘蛛行为学与进化 [[ 生物学 ]] 团队张士昶副教授、赵耀博士<ref>[https://learning.sohu.com/a/635555516_121621725 博士一般需要读几年?],搜狐,2023-01-30</ref>,须乐天副教授、王长操副教授、刘杰教授,以及Current Zoology编辑部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