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913
次編輯
變更
牙鲆弹状病毒病
,创建页面,内容为“ '''牙鲆弹状病毒病'''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
'''牙鲆弹状病毒病'''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ref>[https://www.sohu.com/a/354161839_808984 【爱我中华】中国智慧到底有多赞?],搜狐,2019-11-16</ref>,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浓郁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结。汉字之美<ref>[https://www.sohu.com/a/532359563_120486936 汉字之美--最美解析这些你熟悉的汉字],搜狐,2022-03-24</ref>,美在形体、美在风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词解释==
此病首先在日本发现,主要危害牙鲆,从幼鱼到成鱼均可被感染。发病季节以冬季和早春,水温10℃时为发病高峰期,死亡率可高达60% 。人工感染真鲷、黑鲷稚鱼有强烈的致病性,对虹鳟也具致病性。我国山东荣成工厂化养殖的牙鲆发现有此病症。
病原
该病病原为牙鲆弹状[[病毒]](Hirame rhabdovirus virus HRV)。
症状
病鱼体表和鳍充血或出血,腹部膨胀;解剖病鱼,肌肉出血,腹腔内有腹水,生殖腺淤血,其结缔组织充血或出血,严重患病鱼肾脏坏死。病鱼体色变黑,动作缓慢,静止水底或漫游于水面。体表及鳍充血,腹部有腹水,肌肉、鳍基部可见点状出血,生殖腺淤血,脑出血;肾脏造血组织坏死,[[细胞]]核固缩、破碎、崩解、消失,肾小管上皮崩解、坏死,黑色素大量[[沉积]];脾脏内实质细胞坏死;肠管黏膜固有层、黏膜下肌肉层充血、肿胀,胃黏膜上皮、黏膜下肌肉层显著出血;肝脏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肝脏实质细胞变性、坏死。
流行及危害
幼苗期和稚鱼期易患此病,多发生在水温低于15摄氏度时,水温10摄氏度时为发病高峰期,死亡率可达60%。
诊断方法
根据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牙鲆的细菌病也可引起体表充血或出血,腹部膨胀和内有腹水的病状,但本病一般检测不到病原菌,并且发病的水温通常在15℃以下,15℃以上时疾病有自然停止的倾向。
防治方法
以防为主。平时尽量保持水温、盐度稳定,确保水质良好。
1、预防措施
(1)同淋巴囊肿病
(2)受精卵每立方米水体用25克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含有效碘10%)浸浴15分钟。
(3)工厂化养殖用水经紫外线或臭氧消毒,也可用含氯消毒剂或二氧化氯(如第3代鱼虾安)消毒(用法、用量按产品说明书)。
2、治疗方法
提高养殖水温至15℃以上,可有效地防止此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