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牙鮃彈狀病毒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牙鮃彈狀病毒病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此病首先在日本發現,主要危害牙鮃,從幼魚到成魚均可被感染。發病季節以冬季和早春,水溫10℃時為發病高峰期,死亡率可高達60% 。人工感染真鯛、黑鯛稚魚有強烈的致病性,對虹鱒也具致病性。我國山東榮成工廠化養殖的牙鮃發現有此病症。

病原

該病病原為牙鮃彈狀病毒(Hirame rhabdovirus virus HRV)。

症狀

病魚體表和鰭充血或出血,腹部膨脹;解剖病魚,肌肉出血,腹腔內有腹水,生殖腺淤血,其結締組織充血或出血,嚴重患病魚腎臟壞死。病魚體色變黑,動作緩慢,靜止水底或漫遊於水面。體表及鰭充血,腹部有腹水,肌肉、鰭基部可見點狀出血,生殖腺淤血,腦出血;腎臟造血組織壞死,細胞核固縮、破碎、崩解、消失,腎小管上皮崩解、壞死,黑色素大量沉積;脾臟內實質細胞壞死;腸管黏膜固有層、黏膜下肌肉層充血、腫脹,胃黏膜上皮、黏膜下肌肉層顯著出血;肝臟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肝臟實質細胞變性、壞死。

流行及危害

幼苗期和稚魚期易患此病,多發生在水溫低於15攝氏度時,水溫10攝氏度時為發病高峰期,死亡率可達60%。

診斷方法

根據症狀可作出初步診斷。牙鮃的細菌病也可引起體表充血或出血,腹部膨脹和內有腹水的病狀,但本病一般檢測不到病原菌,並且發病的水溫通常在15℃以下,15℃以上時疾病有自然停止的傾向。

防治方法

以防為主。平時儘量保持水溫、鹽度穩定,確保水質良好。

1、預防措施

(1)同淋巴囊腫病

(2)受精卵每立方米水體用25克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含有效碘10%)浸浴15分鐘。

(3)工廠化養殖用水經紫外線或臭氧消毒,也可用含氯消毒劑或二氧化氯(如第3代魚蝦安)消毒(用法、用量按產品說明書)。

2、治療方法

提高養殖水溫至15℃以上,可有效地防止此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