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方学渐

增加 48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人物生平 ==
[[File:01300000252663122584888191173 s.jpg|缩略图|左|350px|[http://a0.att.hudong.com/42/88/01300000252663122584888191173_s.jpg 原图链接][http://www.baike.com/wikdoc/sp/qr/history/version.do?ver=9&hisiden=wVUYACAM,ERUdEXxZSQ,gkIBQ 图片来源]]]=== 早年时期===
方学渐幼读经史,十岁能文。12岁丧父,将"立品、读书、择友"作为自己座右铭,勤勉奋发,学识过人。汉阳张甑山为桐城教谕,十分器重方学渐,曾向主试官推荐,对此,方学渐不以为然。及至应试,避而不就,并说:"因人诡遇,吾不为也。"后与邹东郭、吕新吾、[[冯少墟]]、[[顾泾阳]]、[[高景逸]]等名士交游,学识益进,以布衣主文坛讲席二十余年,他的讲学活动遐迩闻名,不但在皖江一带到处传扬,而且远扬东吴,博得东林党的好评。东林党人请他到"[[东林书院]]"讲"身心性命之学"。高攀龙尤其推崇他,把他与东林盟主顾宪成并称。晚年于桐城建"桐川会馆",邀教渝张甑山、桐城学者何唐为主讲,开桐城设馆讲学之先河。弟子数百人顶礼受教,其中有后来成为方以智老师的王宣。黄宗羲说他:"少而嗜学,长而弥敦,老而不懈"。
== = 四方讲学 ===
方学渐曾出游各地,四方讲学。著有《会言》、《东游》、《北游》、《南游》等书。出游讲学时,每逢地方官员迎送,必事先派人谢绝。他淡泊守志,喜善规恶,崇尚礼仪,所著《祠规》、《[[饮酢诗歌]]》记述了当时族祭、婚嫁、吊庆应遵循的礼俗。对家乡建庙宇、修桥梁、办塾学、修家谱都尽力资助,热情参与。还捐资置义山于县城外西山之麓,用以埋葬无主尸骨。年75卒,学者私谥明善先生。遗著主要有《易蠡》10卷,《[[孝经绎]]》1卷,《[[心学宗]]》4卷,《桐彝>>3卷、续2卷,《尔训》20卷,《崇本堂稿》22卷、续2卷,《别稿》4卷。
== = 学术主张 ===
方学渐早年师事耿定向,就学谱论他属于王门左派,故[[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将他列入"泰州学案"。可他偏偏不赞成王畿的"四无说",斥责"《[[天泉证道记]]》为傅会"。企图恢复正统王学。但是,他治学以"崇实"为主旨,强调"理是实理,事是实事",坚持"究良知而归实"的学术价值取向。在这个取向的指导下,他实际上借"濂洛之教"来救王学末流的空疏之弊,其结果却同他的主观愿望相反,以折中程朱陆王为归宿,真正地背叛了王学的立场。正因为方学渐的哲学是调和"心学"和"理学"的产物,故它绝不是"道学"的简单翻版,而是有着独特的内容。他的哲学重点在于论述"心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的基本观点是认为"心体至善"、"性定是善"。但当他论证"心体至善"的道理时,所依据的理论则是"生理"说。他说:"阴阳、刚柔、仁义,皆生理也,虽不能无杀而杀,亦所以生之也,此可以识性善之原矣",认为从"生理"的本质在于生物成物(即使不得不灭物,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生物成物)就能了解"心性"何以至善。因为"生理"既然"生生毫无杀机",是至善的,那么得"生理"以成的人性,就不能不是至善的。方学渐还认为,"欲"同"性"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既然"性"源于"理",那么"欲"也就与"理"相关。他说:"赤子初生,口欲食,眼欲视,体欲安,意欲适,四者所谓感物而动,性之欲乎!而理在其中,所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这是将"感物而动"之欲说成即"性"之"欲",认为这种基于"性"而发的"欲",根因于"理";"理"是"天理",则"欲"也就是"天性"。这是对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说教的批判。
== 家庭情况 ==
方学渐生有三子,长子方大镇,万历进士,任浙江巡按、大理寺丞、左少卿等高官。次子方大铉历任京官户部主事。三子方大钦。孙子[[方孔照]],崇祯年间任湖广巡抚。曾孙[[方以智]],崇祯进士,翰林院编修,定王讲官,永历朝拜为内阁大学士。故有"一门五理学,三代六中书"之美誉。
[[File:Bki-20121003161002-230508678.jpg|缩略图|右|350px|[http://pic.baike.soso.com/p/20121003/bki-20121003161002-230508678.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23419397.htm 图片来源]]]
== 学术著作 ==
方学渐逝世时七十五岁。一生著书二十多种,多已佚失,今尚存数种:《桐彝》、《迩训》、《庸言》、《心学宗》、《性善绎》、《东游记》。另外,其易学著作《易蠡》的部分材料,保存于方孔的《[[周易时论]]》;《[[桐城方氏诗辑]]》、《[[桂林桐城方氏家谱]]》及郡、县方志内,还散见有他的诗文。佚著有据可供稽考的目录为:《桐川语》、《北游记》、《南游记》、《七解》、《二解》、《一言》、《百八铭》、《[[崇本堂稿]]》、《[[孝经绎]]》、《先正编》、《诗读》、《[[桐川语录]]》、《[[崇实会记]]》、《连理堂集》、《会言》、《[[桐川会言]]》、《[[归去吟]]》、《十九章》、《[[崇本堂别稿]]》。上列这十九著作,除了几种可能相同外,绝大多数不可能异名同实,它们的佚失,是很可惜的事。
== 参考资料 ==
[[Category:政治人物]]
61,9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