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編輯摘要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6月,当时依托于 [[ 中国科学院 ]] 院设的非法人研究单元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15年6月,中央编办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中国空间科学及其卫星 [[ 工程 ]] 项目的总体性研究机构,面向全中国的空间科学创新平台,负责组织开展国家空间科学发展规划研究,具体负责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开展空间科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创新性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为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及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引领空间科学发展,带动空间技术创新。
据2020年4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建有国家重点 [[ 实验 室1 室]]1 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野外台站4个;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ref>[https://www.sohu.com/a/209048272_467340 什么人才能当上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搜狐,2017-12-07</ref>1人;有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学术型硕士研究所培养点5个、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个。截至2019年底在读研究生433人(其中硕士生231人,博士生202人)。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20年4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 中国工程院院 士1 士]]1 人;在中科院级专家和骨干方面,院教育委员会委员1人、院国防科技创新专家组组长1人,院国际化战略咨询专家1人,院创新交叉团队2人、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2人、院“空间科学预先研究创新团队”国际计划5人、院青年科学家奖项1人、院特聘研究员15人,其中“特聘核心骨干”8人,“特聘骨干人才”7人、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19人、优秀会员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人。截至2018年底,中心共有在职职工734人。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专职):王赤、魏奉思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专职):姜景山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冯学尚、徐寄遥、王赤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王赤、 [[ 董晓龙 ]] 、秦刚、熊蔚明、王振占、杨国韬、刘勇
===科研部门===
据2020年4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主要由空间科学规划论证中心、空间 [[ 科学 ]] 工程管理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院非法人单元)、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院非法人单元)组成;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野外台站4个,是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的依托单位和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的挂靠单位,是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国家空间科学专家委员会办公室<ref>[https://www.sohu.com/a/592840207_120012559 办公室岗位职责] ,搜狐,2022-10-15</ref>、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科学中心(筹)、COSPAR中国委员会、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分部(ISSI-BJ)等学术组织和机构的挂靠单位。
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微波遥感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院重点 [[ 实验室 ]] 、空间环境态势感知技术院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天基空间环境探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野外台站:海南探空部/海南空间天气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广州 ]] 宇宙线观测站、廊坊临近空间环境野外站及北京延庆空间物理观测站
===学术资源===
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 [[ 图书馆 ]] 的馆藏文献以空间物理、微波遥感、空间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为主。据2016年3月该中心图书馆网站显示信息,该图书馆共有中西文图书7000余本,中西文期刊100余种,以及自1995年以来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同时,在空间中心区域内,可以访问中西文数据库100余个。
===合作交流===
2014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欧洲空间局(ESA)同步发布了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建议征集通知;在第40届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大会期间,与俄罗斯科学院就空间科学项目的 [[ 合作 ]] 进行了会晤,决定以分头征集合作项目建议、组织双边研讨会的方式联合提出合作项目;中巴空间天气联合实验室/中科院南美空间天气实验室8月落户巴西。2014年,空间中心出访165批次,来访科学家70批次。主办了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任务首次研讨会、第十届中欧空间科学双边研讨会、首届中瑞空间科学双边研讨会、首届中美空间科学杰出青年前沿 [[ 论坛 ]] 、第十三届国际日地物理科学研讨会。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14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共有在研项目567项(包括新增项目209项)。其中,主持空间科学先导专项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3项,承担(或参加)课题50项(新增24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项(新增22项),其中重点 [[ 目4 目]]4 项,面上项目36项(新增8项),青年科学基金32项(新增1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3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项目1项,专项基金项目2项。该中心全年 [[ 发表 ]] 科技论文345篇,其中SCI收录157篇,EI收录172篇;发明专利申请77篇,获授权33项;软件着作权登记93项。
2013年,该中心共有在研项目617项(包括新增项目291项)。其中,主持空间科学先导专项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 [[ 计划 ]] (973计划)项目1项、承担(或参加)课题6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3项、承担(或参加)课题58项(新增2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37项(新增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31项(新增11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5项(新增2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项(新增3项),承担重大仪器研制项4项(新增1项)。该中心全年共发表科技论文328篇,其中SCI收录96篇,EI收录68篇;发明专利申请74项,获授权40项;软件着作权登记20项。
2012年,该中心共有在研项目665项(包括新增项目235项)。其中,主持空间科学先导专项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项(新增1项)、承担(或参加)课题9项(新增3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项、承担(或参加)课题78项(新增27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9项(新增1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新增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青年科学基金10项(新增4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 [[ 工程 ]] 重要方向项目6项(新增5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项(新增1项),承担重大仪器研制项目3项(新增1项)。2012年,空间中心参加的嫦娥二号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获部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孟新研究员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该中心全年共发表科技 [[ 文286 文]]286 篇,其中SCI收录89篇,EI收录43篇,ISTP收录2篇,国内核心期刊收录152篇;发明专利申请39项,获授权24项;软件着作权登记16项。
2021年9月,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自主设计研制的火星 [[ 无人机 ]] 原理样机预研项目已通过验收。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776,8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