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鸿逵

增加 2,47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民 族: 回族 出生地 甘肃河州 出生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1970年 职 业 军人 信 仰 伊斯兰教 乳 名 三元 字 少云
'''马鸿逵'''
西北军阀“四马”之一,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被人称为[[宁夏]]的“ 土皇帝”。加授陆军上将衔,曾获得一等云麾勋章,胜利勋章。抗战时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后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
 
== 人物生崖 ==
[[马鸿逵]],字少云,1892生于[[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国民党军西北军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兰州陆军学校毕业。
'''马鸿逵''',西北军阀“四马”之一,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被人称为宁夏的“ 土皇帝”。加授陆军上将衔,曾获得一等云麾勋章,胜利勋章。抗战时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后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
人物生平编辑
马鸿逵,字少云,1892生于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国民党军西北军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兰州陆军学校毕业。
早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宁夏新军都统,1914年至1917年任袁世凯、黎元洪的侍从武官。
[[File: 马鸿 逵2.jpg|缩略图 |左|4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9545288894&di=62cd87551192d5f32b851e48fc7ffc01&imgtype=0&src=http%3A%2F%2Fwww.zhddxt.com%2Fpic%2Fimage%2F20180227%2F2018022715260462462.jpg 原图链接][http://www.zhddxt.com/article-detail.asp?id=865 图片来源于大道学堂网 马鸿逵]]] 1919年,段祺瑞上台后, [[ 马鸿逵 ]] 升任第五混成旅旅长。 1926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南方北伐, [[ 马鸿逵 ]] 部扩编为国民联军第4路军,任总司令。 1927年初,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第4军, [[ 马鸿逵 ]] 任军长。1929年投靠 [[ 蒋介石 ]] 。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 [[ 蒋介石 ]] [[ 马鸿逵 ]] 部扩编为讨逆军第15路军并封他为总司令 1931年1月, [[ 马鸿逵 ]] 部被调往河南,参与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攻。 1933年初, [[ 马鸿逵 ]] 正式就任 [[ 宁夏 ]] 省主席,1936年9月加授陆军上将衔。 抗日战争爆发后, [[ 马鸿逵 ]] 出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12月,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
 1949年9月底 [[ 马鸿逵 ]] 逃到台湾,受到台湾“国防部”次长郭寄峤及马步芳父子的指控,要他对西北败局负责。不久,他被“撤职查办”,感到在台湾无容身之地,便谎称去美国就医,后来长期住 [[ 洛杉矶 ]] 。 1970年1月14日, [[ 马鸿逵 ]] 病逝于 [[ 洛杉矶 ]] [[ 马鸿逵 ]] ,1892生于 [[ 甘肃 ]] 河州(今 [[ 甘肃 ]] 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韩家集阳洼山村, [[ 马福祥 ]] 长子,祖父马千龄,在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时,因劝说 [[ 马占鳌]](马千龄的同族侄女婿)降清,被 [[ 左宗棠 ]] 称之为“ 良回”。  就是 [[ 马鸿逵 ]] 后来自诩他家“不是造反的回回”一语的缘由。 [[ 光绪 ]] 初年,马千龄次子 [[ 马福禄 ]] 中武举人、武进士。 [[ 马福禄 ]] 在对抗八国联军的战斗中牺牲后, [[ 马鸿逵 ]] 之父 [[ 马福祥 ]] 继承了其兄的职务和部队。马鸿宾是 [[ 马福禄 ]] 之子, [[ 马鸿逵 ]] [[ 马福祥 ]] 之子。 [[ 马鸿逵 ]] 自幼受家庭重教习武影响,读书习武。18岁人 [[ 甘肃 ]] 陆军学堂学习,期间参与反清活动,秘密加入同盟会,被清军逮捕入狱。经 [[ 马福祥 ]] 奔走,保释出狱。后 [[ 马福祥 ]] 令他入军,任“昭武军”教官,骑兵中营帮带,率部阻击 [[ 白朗 ]] [[ 袁世凯 ]] 因马鸿逵围剿白朗有功,授其陆军少将衔。后来 [[ 袁世凯 ]] 为牵制各路军阀,令送公子入京, [[ 马鸿逵 ]] 亦入京任侍卫武官。“昭武军”奉 [[ 袁世凯 ]] 之令,改编为“ [[ 宁夏 ]] 新军”, [[ 马鸿逵 ]] 任新军分统,但仍在京担任侍卫。 [[ 袁世凯 ]] 死后, [[ 马鸿逵 ]] 继任 [[ 黎元洪 ]] 的侍从武官。冯国璋任代总统, [[ 马鸿逵 ]] 因其父与冯是盟兄弟,仍在京任侍从武官。 [[File:马鸿逵3.jpg|缩略图 |右|4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9552503395&di=d95c94c97487317b5ad2360940111543&imgtype=0&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front%2F368%2Fw640h528%2F20190219%2F5rVh-htfpvza2494873.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1460169451_57086aeb00100fkwn.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马鸿逵]]]  == 统治宁夏 编辑==  1929年11月, [[ 马鸿逵 ]] 从信阳北上赴任。主政 [[ 宁夏 ]] [[ 马鸿逵 ]] 在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上,宣布清丈地亩、整理金融、建立保甲、“围剿”红军为四大治宁方针。颁布《清丈地亩条例》,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清查核实地亩。颁布《 [[ 宁夏 ]] 省各县保甲人员服务规程》,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行连环具结的保甲制度,防范红军。在 [[ 宁夏 ]] 银行私印纸币345万元,强令百姓用手中旧币折半兑换新币。 参加抗战的时期, [[ 马鸿逵 ]] 曾经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大量征兵。 [[ 马鸿逵 ]] 主宁期间,注重创办地方教育,遵父遗嘱,民国二十三年(1934)用 [[ 马福祥 ]] 遗产建成 [[ 宁夏 ]] 中阿学校,在家乡创办以 [[ 马福祥 ]] 字命名的“云亭中学”。成达师范第一届留学 [[ 埃及 ]] 的学生出国时,他赞助白洋5000元。组织军队用两年时间修成长130多里、灌田20多万亩的“云亭渠”。 [[ 马鸿逵 ]] 的宁马军队,士兵将官也要求“识字三千”。 1932年8月, [[ 蒋介石 ]] 已任命 [[ 马鸿逵 ]] [[ 宁夏 ]] 省主席。但 [[ 马鸿逵 ]] 希冀任河南省主席一职,长期滞留中原, [[ 宁夏 ]] 省政由他人代理。 [[ 蒋介石 ]] 亦曾有意给他河南地盘,后来因 [[ 刘峙 ]] 报称 [[ 马鸿逵 ]] 贻误军机, [[ 蒋介石 ]] 改变主意,不仅不发表新职,反以 [[ 刘峙 ]] 压迫 [[ 马鸿逵 ]] ,马处境窘迫呼援无门( [[ 马福祥 ]] 于1932年夏死)。 恰这时甘、宁政局紊乱, [[ 蒋介石 ]] 要他回 [[ 宁夏 ]] 就职,于是急急赶回西北。 离开河南时,接 [[ 蒋介石 ]] 的命令, [[ 马鸿逵 ]] 部队基本不动,由马鸿宾接带,马鸿宾在 [[ 宁夏 ]] 部队则交 [[ 马鸿逵 ]] ,双方互换番号。 [[ 马鸿逵 ]] 借蒋允其可带直属部队返宁为理由,连夜选拔精壮人员,密藏优良武器,于隆冬寒天,将部队运往包头,再由包头步行,星夜兼程进驻 [[ 宁夏 ]] 。留在河南的队伍,只是一些老弱病残而已。后马鸿宾又托词留在了 [[ 宁夏 ]] 。此后,两马之间为利益和军饷产生了许多矛盾。 1933年年初, [[ 马鸿逵 ]] 正式就任 [[ 宁夏 ]] 省主席职务。他摆出一副励精图治的姿态,提出了“实行三民主义”、“消灭烟毒土匪”两大施政目标,制定公务员“行为准则”的八项要求,甚至连官吏、职员的着装都有规定(必须一律短装)。 [[ 马鸿逵 ]] 真正的信条是他常说的一句话:“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钱。”他的一切活动无不是以“抓兵”、“抓权”、“刮钱”为目的展开的。 为了独自控制地方政权, [[ 马鸿逵 ]] 处处安插亲信。 [[ 宁夏 ]] 当时交通落后,生产极不发达,加上位置边远, [[ 蒋介石 ]] 感到无须控制太严,决定 [[ 宁夏 ]] 省政府委员、各厅、处长,除教育厅长外,其他均由 [[ 马鸿逵 ]] 自行提名保荐。 尽管如此,马仍然一连赶走了五个国民党政府派来 [[ 宁夏 ]] 的教育厅长,最后由他自己保荐亲信杨作荣上任。 [[ 马鸿逵 ]] 以军管政,以政管党,国民党 [[ 宁夏 ]] 省党部及各县党部,都在他的操纵之下。 [[ 马鸿逵 ]] [[ 宁夏 ]] 长期实行所谓“合署办公”,其总司令部和省政府主管各部门的人员,每天早上到马的办公室外等候召见。前者出,后者进,依次问安、汇报、请示。 [[ 马鸿逵 ]] 高坐太师椅上,根据自己的好恶发号施令。他的办公桌旁不另设椅凳,召入者只能站着回答,如同蒙童背早课。僚属们谓这种做法为“上朝”。马遇事外出,军政事务则由其次子马敦静代行。马敦静每于此时昂然出入省政府办公厅,执笔乱批公文,各属官恭敬听命之态,一如对 [[ 马鸿逵 ]] 本人。 == 参与战争编辑政治生涯 ==  第二次直奉战 1924 争1924 年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 马鸿逵 ]] 所部改编为国民军,经冯玉祥同意,第五混成 布列松镜头里的马鸿逵布列松镜头里的马鸿逵旅扩编为新编第七师, 旅扩编为新编第七师,[[ 马鸿逵 ]] 继任师长,从磴口移驻石嘴子,将绥远让给冯玉祥部驻防。   后又奉命驻防金积、灵武一带,在此整兵经武,扩充兵源, [[ 董福祥 ]] 之孙董恭带一个团投 [[ 马鸿逵 ]] ,接着李凤藻、李成荫等相继率部往投, [[ 马鸿逵 ]] 实力大增。   民国十五年(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任命 [[ 马鸿逵 ]] 为国民联军第四路军司令兼第七师师长,不久又兼任西安警备司令。直鲁联军溃败, [[ 马鸿逵 ]] 部收缴武器装备颇多,部队又一次得到扩充和武装。是年秋,奉命出兵援陕,受共产党员 [[ 刘志丹 ]] (时任 [[ 马鸿逵部 ]] 政治部主任)的影响,   配合北伐战争,倾向革命,取得援陕战役胜利。民国十六年(1927年) [[ 蒋介石 ]] “清党肃军”时, [[ 马鸿逵 ]] 派人将 [[ 刘志丹 ]] 护送过黄河到 [[ 陕北 ]] 。6月冯部国民军改编为国民党第二集团军, [[ 马鸿逵 ]] 任第四路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翌年第四军又缩编为第十七师。 中原大战 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 [[ 马鸿逵 ]] [[ 韩复榘 ]] 、石友三在 [[ 洛阳 ]] 联合通电反冯拥蒋, [[ 蒋介石 ]] 迅即复电嘉奖,将 [[ 马鸿逵 ]] 部十七师扩编为讨逆军第十一军, [[ 马鸿逵 ]] 任军长兼六十四师师长、郑州警备司令、河南省政府委员。   拨给军饷30万银元,千余支新枪。民国十九年(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 [[ 马鸿逵 ]] 攻占 [[ 山东 ]] 泰安市,升任讨逆军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兼徐州警备司令。后唐生智、石友三、 [[ 韩复榘 ]] 密谋反蒋, [[ 韩复榘 ]] 以徐州为交通枢纽、军事重镇,且与 [[ 马鸿逵 ]] 为倒冯投蒋时的契友,联络 [[ 马鸿逵 ]] 共同倒蒋,并委派孙桐萱协商, [[ 马鸿逵 ]] 同意反蒋。  [[ 韩复榘 ]] 派一个旅进驻徐州,以监视 [[ 马鸿逵 ]] [[ 马鸿逵 ]] 思虑再三,深感 [[ 蒋介石 ]] 势大,倒蒋难以成功,遂向蒋告密。 [[ 蒋介石 ]] 得知密报,即采取措施,反蒋遂告失败。  ==视频== ====== 马鸿逵 得蒋信任 和马步芳心生间隙 马继援信心满满道:亲率数万精兵夺西安 ======  {{#iDisplay:r08511w5dxv |680|380|qq}} [[马鸿逵]]得蒋信任,奉 令参加围剿红军。所部十一军被 [[ 蒋介石 ]] 缩编为第三十一师,师部驻信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 蒋介石 ]] [[ 马鸿逵 ]] “剿匪”不力,大为不满,令 [[ 刘峙 ]] 以优势兵力包围马部驻地信阳,双方严阵以待,大战一触即发。  [[ 马福祥 ]] 闻讯抱病奔走汉口(时 [[ 蒋介石 ]] 在汉口)、信阳之间,为 [[ 马鸿逵 ]] 说情,在汉口身染时疾,旧病复发。 [[ 马鸿逵 ]] 得知老父为救自己劳累染病的消息,急奔汉口,遵医嘱转北平途中 [[ 马福祥 ]] 病逝。 [[ 蒋介石 ]] 得报,派员慰问致祭,令 [[ 刘峙 ]] 撤军。为“顾念西北宿将”,任命 [[ 马鸿逵 ]] [[ 宁夏 ]] 省政府主席兼第十五路军总指挥,但只准带两个团入宁。 “四马拒孙”战争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夏, [[ 蒋介石 ]] 任命 [[ 孙殿英 ]] 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又密使 [[ 马鸿逵 ]] 、马鸿宾、 [[ 马步芳 ]] [[ 马步青 ]] 联合拒孙,史称“四马拒孙”。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 孙殿英 ]] 率八万之众西进,经 [[ 宁夏 ]] [[ 马鸿逵 ]] 、马鸿宾与 [[ 马步芳 ]] 结盟拒孙,投入 [[ 宁夏 ]] 主力。青海 [[ 马步芳 ]] 率兵参加,战况甚为激烈, [[ 蒋介石 ]] 看孙军不支,派轰炸机一架轰炸孙军阵地,宁青军士气大振,孙部溃退河南。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 [[ 马鸿逵 ]] [[ 蒋介石 ]] 电令,截击北上红军。接电令后即向定边调动人马,并向 [[ 蒋介石 ]] 进呈《剿共意见书》,献策乘红军长征初到陕北立足未稳,应立即全力“永绝根株”, [[ 蒋介石 ]] 亲到 [[ 宁夏 ]] 布置“围剿”红军。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 蒋介石 ]] [[ 马鸿逵 ]] 陆军中将衔。 [[ 马鸿逵 ]] 再次向 [[ 蒋介石 ]] 进呈《剿共意见书》, [[ 马鸿逵 ]] 部在盐池县与红军激战,红二十五军攻盐池后连克定边、安边、豫旺,马部一触即溃。 [[ 马鸿逵 ]] 到吴忠堡给部下面授机宜,如红军强大不能抵抗时就放弃河东,坚守河西,保守 [[ 宁夏 ]] 。   奉蒋介石之命,令所部在同心、豫旺、韦州、金积、灵武等地与陕甘宁边区接壤的地方构筑“防共碉堡线”,共构筑碉堡220余座,蒋介石特加授马鸿逵陆军上将衔。 [1] ''' 抗日战争'''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 [[ 马鸿逵 ]] 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 [[ 马鸿逵 ]] 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大量征兵。派第一、二骑兵旅参加绥西抗战。民国三十四年(1945) [[ 蒋介石 ]] 授予 [[ 马鸿逵 ]] 胜利勋章,并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并配合 [[ 马步芳 ]] 的军队作战。 [1]  ==视频== ====== 兰州 役马步芳请求马鸿逵出兵兰州,马鸿逵竟置之不理 ======  {{#iDisplay:g0819ili048 |680|380|qq}} == 内战 == 1947年 [[ 马鸿逵 ]] 为配合 [[ 胡宗南 ]] 重点进攻 [[ 延安 ]] ,组织 [[ 宁夏 ]] 兵团并兼任总指挥,向盐池、定边、靖边等地进攻, [[ 蒋介石 ]] 授予 [[ 马鸿逵 ]] 一等云麾勋章。 [[ 马鸿逵 ]] 发布《告宁夏全省民众书》反共总动员令,并二次出兵包头,与解放军作战 。12  12 月底,国民党政府准 [[ 马鸿逵 ]] “回籍养病”,其次子马惇静代理 [[ 宁夏 ]] 省主席。1949年郭寄峤因贪污横行,引起各方不满,在 [[ 甘肃 ]] 无法立足。 [[ 马鸿逵 ]] [[ 马步芳 ]] 在青海民和享堂会晤协商,商定互相推举, [[ 马步芳 ]] 任西北军政长官, [[ 马鸿逵 ]] [[ 甘肃 ]] 省主席。   并商定组建“宁青联合兵团”,在陇东阻击西进的解放军。回 [[ 宁夏 ]] 后组织 [[ 宁夏 ]] 兵团,向陕西咸阳、乾县进兵。 [[ 马步芳 ]] 任西北军政长官后不履行享堂诺言,7月 [[ 马鸿逵 ]] 到台湾购置房产后飞抵 [[ 广州 ]] ,控告 [[ 马步芳 ]] 欲自兼 [[ 甘肃 ]] 省主席。   返回后在 [[ 甘肃 ]] 静宁召开的“青宁联合兵团”军事会议上发觉 [[ 马步芳 ]] 想让 [[ 宁夏 ]] 兵团打头阵,立即电令所部退守 [[ 宁夏 ]] ,青宁联盟破裂。8月,国民党行政院任命 [[ 马鸿逵 ]] [[ 甘肃 ]] 省主席。解放军逼近西北,兰州解放, [[ 马鸿逵 ]] 乘飞机去 [[ 重庆 ]] ,将军权交给儿子马敦静。 [1] 最后岁月编辑 1949年10月14日, [[File: 马鸿 逵及其妻妾儿子飞到了台湾, 逵6.jpg|缩略图|右|4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9552995499&di=0c6dcfb1138870d625c20362d2408fbf&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70919%2Fbd78f18d187a453085f10c926b1a63bf.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92987940_677519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宁夏 马鸿逵 即受到台湾“国防部”次长郭寄峤及 、青海 马步芳 父子 最后 指控,要 堪悲结局]]] === 客死 对西北败局负责。不久 乡 ===  1949年10月14日 台湾当局发表给予他“撤职查办”的处分。 [[ 马鸿逵 心灰意冷,决定出走。他先把四姨太刘慕侠送 ]]及其妻妾儿子飞 香港“治病” 了[[台湾]] 不久报称病危,马 [[马 鸿逵 以此请假离 ]]即受到 赴港,接着 赴美就医 国防部 ,以后 期居留美国洛杉矶。1950年10月携眷侨居美国洛杉矶市郊。1951年在美国记者招待会上 郭寄峤及[[马步芳]]父子的指控,要他对西北败局负责。 不久 马鸿逵呼吁美国政府援助 台湾 。1970年1月14日, 当局发表给予他“撤职查办”的处分。[[ 马鸿逵 在洛杉矶病逝 ]]心灰意冷,决定出走 建设公馆编辑马鸿逵在永宁县王 他先把四姨 堡曾建有两座公馆。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所在地 刘慕侠送到[[香港]]“治病”,不久报称病危 [[ 马鸿逵 四夫人刘慕侠的公馆 ]]以此请假离台赴港 人称 接着 四太太公馆 赴美就医 ”, 也叫“东公馆”;宁夏农学院(2003 以后长期居留[[美国]][[洛杉矶]]。 1950年10月携眷侨居美国[[洛杉矶]]市郊。1951 并入宁夏大学,原宁夏农学院校址成立民办银川大学 在[[美国]]记者招待会上 现银川大学更名为宁夏能源学院)所在地是 [[ 马鸿逵 的嫡 ]]呼吁[[美国]]政府援助台湾。1970年1月14日,[[马鸿逵]]在[[洛杉矶]]病逝。 '''公馆背后'''  [[马鸿逵]]在永 宁县 王太堡曾建有两座公馆。[[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所在地,是[[马鸿逵]]四夫人刘慕侠的公馆,人称“四太太公馆”,也叫“东公馆”;[[宁夏]]农学院(2003年并入[[宁夏]]大学,原[[宁夏]]农学院校址成立民办银川大学,现银川大学更名为[[宁夏]]能源学院)所在地是[[马鸿逵]]的嫡 马载德、庶母马书诚的公馆,人称“老太太公馆”,也叫“西公馆”。有关书籍编辑《马鸿逵传》宁夏籍作家张树林、张树彬所著长篇传记文学《 马载德、庶母马书诚的公馆,人称“老太太公馆”,也叫“西公馆”。 == 史料评价 ==  《马鸿逵传》[[宁夏]]籍作家张树林、张树彬所著长篇传记文学《 马鸿逵传》,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冲破历史的禁锢,对各方面史料进行了反复认真的分析比较,在力求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基础上,系统地记叙了 [[ 马鸿逵 ]] 自幼出入宦海、混迹官场的沧桑经历,倚父起家发展军事势力的崎岖道路,见风使舵参加军阀混战的血雨腥风,割据一方坐镇 [[ 宁夏 ]] 的政治生涯,追随 [[ 蒋介石 ]] “反共”到底的最后抉择,漂流海外客死他乡的凄凉结局,全面地展示 [[ 马鸿逵 ]] 其人的一生经历。 书中以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为主线,把 [[ 马鸿逵 ]] 的一生始终置于历史发展变革的大背景大环境之下,既有广为人知的史料援引,又有鲜为人知的轶闻撷取;既有大起大落的历史事件、炮火纷飞的战争场面,又有波澜起伏的生活细节、细致人微的心理刻画。 
《马鸿逵传》是一本集史学与文学于一体,融故事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汇史料性与可读性于一身的传记文学读物。书中人物、事件、地点等均力求保持历史真实。
{{#iDisplay:c0518gku7fk |680|380|qq}}
 
== 分类格式 ==
 
{{Reflist}}
 
[[Category: 军政人物]] [[Category:国民党]]
3,2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