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吴

增加 9,026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吴国,是朱元璋在中国东南地区称王时建立的政权,首都为应天府(今南京)。为与张士诚在隆平府(今苏州)建立的同名政权相…”
吴国,是朱元璋在中国东南地区称王时建立的政权,首都为应天府(今南京)。为与张士诚在隆平府(今苏州)建立的同名政权相区别,故称西吴。

5
本词条 有内容无目录,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吴国

简称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应天府

主要城市
徽州府、杭州府、苏州府


官方语言
南京官话

货币
龙凤通宝、大中通宝

政治体制
君主制

国家领袖
朱元璋

目录
1称呼
2历史
3政治
4军事
5经济
6文化
7外交
折叠编辑本段称呼
1364年元旦,朱元璋在南京称吴王,南京属孙权的吴地,因1363年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故历史上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吴世系

皇帝

年号

在位时间

在世时间

备注

朱元璋

龙凤

1364-1368

1328-1398

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蒙古统治者争权夺利,包括汉族在内广大人民受到空前压迫,国库也日渐空虚,1351年,朝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成为民变的导火线,导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不久,贫苦农民出身濠州人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之后,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1355年,刘福通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任小明王左副元帅。1356年,朱元璋率兵占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一些军事要地,获得了一块立足的基地。此时的朱元璋处境艰难。朱元璋采纳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1363年,通过鄱阳湖水战,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次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1364年,陈友谅势力被完全消灭。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史称西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与位于平江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

1366年小明王沉于江中溺死,朱元璋将明年改为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之后朱元璋又灭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之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之后朱元璋继续消灭位于四川的明玉珍势力和据守云南的元朝梁王。又深入漠北,进攻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折叠编辑本段政治
朱元璋率军攻克皖南徽州时,听说徽州名儒朱升很有学问和才干,朱元璋便仿效刘备亲顾茅庐的做法,向朱升请教夺取天下的时务策略。

朱元璋每攻取一地,都最大限度地征召当地的文士武将。很快,浙江名士许元、叶瓒玉、胡翰、汪仲山、李公常、金信、徐孳、童冀、戴履、张启敬、吴沉等都成了朱元璋的座上客。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等浙东文人一起到了应天,朱元璋亲自接见,待以上宾。

折叠编辑本段军事
折叠消灭张士诚
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至二十七年(1366年一1367年)九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军在平江(今江苏苏州)开始了消灭张士诚军的作战。

剪断张士诚两翼,再断两臂后,对平江已形成北、西、南合围之势,为贯彻其围困平江,攻其腹心的战略方针,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完成了围困平江的战略部署:徐达屯葑门、常遇春屯虎丘、郭兴屯娄门,华云龙屯胥门,汤和屯阊门,王弼屯盘门,张温屯西门,康茂才屯北门,耿秉文屯城东北,仇成屯城西门,何文辉屯城西北。朱元璋军在整个部署中,秋毫无犯,民大悦。徐达部相继在鲇鱼口(今江苏吴江县西北)、尹山桥(今江苏吴县南)击败张士诚外围军,并在官渎(今苏州娄门外官渎桥)焚毁张军战船千余艘。在朱军的威慑下,松江(今江苏松江)府、嘉定(今江苏嘉定)州,于二十七年正月,相继投降,使平江更加孤立。

朱军在城外构筑长围,又搭起木塔、筑敌楼三层瞰城中,每层配备弓弩、火铳和襄阳炮,日夜攻击。围攻八个月,张士诚军不支,将士多降。张士诚先后两次突围不成。六月初七,张士信被炮炸死。九月,徐达部攻入葑门,常遇春部攻入阊门,张士诚部将唐杰,潘元绍等降。张士诚率余兵巷战失败,自杀未成被俘,朱军遂占平江。通州(今江苏南通)、无锡(今江苏无锡)等地相继投降,东吴政权灭亡。张士诚被俘,解往应天。朱元璋问话,他不搭理;李善长问他,他则破口谩骂。无奈,朱元璋只得命手下卫士以乱棍打死张士诚。当时张士诚47岁。

折叠歼灭方国珍
吴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已攻克平江,命参政朱亮祖进攻台州,方国瑛迎战,战败逃走。朱亮祖又攻克温州。征南将军汤和率大军长驱直入抵达庆元,方国珍率部逃亡入海,又被追兵在盘屿打败,其部将相继投降。汤和多次派人向方国珍说明顺从与抗拒的不同后果,方国珍这才派儿子奉表乞降,说道:"臣听说天无所不盖,地无所不载,王者体天法地,对人无所不容。臣长期以来蒙受主上的宽待之恩,不敢做出自绝于天地的事,因此一陈愚衷。臣本是庸才一个,遇上这多事之秋,起兵于海岛,没有父兄之力相助,又没有帝制自为的野心。当主上率军浩浩荡荡到达婺州时,愚臣马上派儿子前去侍奉,就已经知道主上会有今天,我将如依日月之余光,望雨露之余润。而主上推诚布公,派我驻守乡郡,就像以前吴越一样。臣遵奉条约,不敢妄生枝节。只因堂侄性情暴躁,偷偷挑起衅端,烦劳问罪之师,我心里战战兢兢,因此派守军出迎。然而最后还是飘浮入海,为什么呢?孝子对于父亲的责罚,如果是轻微的杖责便接受,如果是重杖的话便会逃避,臣的事情就与这种情况相类似。我想马上自缚去朝廷请罪,又惟恐遭斧钺之诛,假使天下后世不知道臣得罪你有多深,将会说主上之心不能容臣,这岂不会连累天地之大德吗?"以上这些话大概都是出自方国珍的部下詹鼎之口。

朱元璋看后,觉得方国珍可怜,便赐信说:"你违背我的告诫,不马上收手归命,反而流入海上,负恩实在太多。今天你已走投无路,又情词恳切,我理当以你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你不要自起疑心。"于是催促方国珍入朝拜见,当面责备他说:"你来得不是太晚了吗?"方国珍顿首拜谢,授为广西行省左丞,只享食禄而不上任。

折叠北伐中原
吴元年(1367年)命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人由淮河入河南,北伐中原。 为减少北伐阻力,争取人民拥护,出兵之前,朱元璋特别告诫将士,师到之处,切勿杀掠。 并向北方人民发布檄文,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对汉族各阶层人民产生了一定的号召力,所以北伐比较顺利。为了保障北伐,令留守江淮之部队加强戒备,以防元军袭击。

朱元璋对北伐又作出了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

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由吴王变为大明开国皇帝,西吴政权随即结束。

折叠编辑本段经济
朱元璋还在西吴地区制订屯田垦荒措施,普遍推行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奖励开垦种植,对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加以控制。斟酌元制,改革弊政,进行了一些列改革,如立盐茶课、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等。

西吴时期朱元璋还发行过大中通宝的钱币。此钱为小平大型钱,背穿上有一"济"字,世所珍罕,是中国名珍之一。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
吴元年(1367年),尚未建立全国政权的朱元璋已下令开科取士,文、武科。 诏书虽然已经颁发,但是并未有科举程序和条令见载史籍。

折叠编辑本段外交
西吴时期,东有张士诚东吴政权,西有陈友谅陈汉政权,而北面是蒙古人和小明王的混战区。整个西吴政权处于夹缝中。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