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赣南客家山歌

增加 776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山歌,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且以口头传唱作为发表方式和传播手段。 '''<big> 赣南客家山歌 起源于赣南客家、流传和发展于赣南客家,因此而得名。它是与赣南客家人民紧密相随 </big>'''|-|<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5afd93d90304d96d.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744202&sid=5956955 来自 呢图网 生活伴侣,是客家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基本信息中文名赣南客家山歌|-
艺术形式山歌| align= light|
种族 中文名;赣南 客家山歌
地区赣南艺术形式;山歌
属性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族;客家
繁体 地区; 赣南 客家山歌
目录1山歌2形成发展3音律4风格折叠编辑本段山歌山歌,是 属性;一种 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 ,且以口头传唱作为发表方式和传播手段。"山歌"一词,在清代以前是所有民间歌曲的泛称,清末渐为"民歌"一词作为各类民间歌曲的总称,山歌遂成为民歌中的一个类别。客家人爱唱山歌,称唱山歌为"打"山歌,凡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客家山歌。他们在山野田间,老少同唱,世代相传,历久不衰。特别是兴国山歌,一曲"哎呀勒-"唱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闻名遐迩的"山歌之乡"。至今兴国县每年都有举行山歌擂台赛的传统。
折叠编辑本段形成发展繁体;赣南客家山歌|}
山歌,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且以口头传唱作为发表方式和传播[[手段]]。''' 赣南客家山歌 ,是随着 '''起源于赣南 客家 民系的形成而形成并 、流传和 发展 于赣南客家 因此而得名。它 中原移民文化 本地土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它产生于 赣南 客家 劳动 人民 中间,人们在山上砍柴、摘木梓、伐木放排、铲松油、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或为寻觅同 紧密相随的生活 ,以驱野兽强盗;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诉幽怨;或泄愤懑;或表男女爱慕之情等等,都用山歌的形式来表达。"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其丰富多彩的内容, 侣, 是客家人民生活 的一 面镜子 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其中又以情歌数量 <ref>[https://view.inews.qq.com/404 赣南 多,也最富特色。正如山歌所唱:"自古山歌唱风流"," 山歌唔唱唔风流"。诸如爱慕、试探、追求、初恋、热恋、拒爱、送别、相思、断情等等,均用大量形式各异的山歌来表达。如上犹的一 动听的3 山歌唱道:"高岭埂上打呼咒,细妹屋 吃晏昼;细妹听到呼咒响,筷子一扔碗一丢。"表现了细妹听到情哥唱 山歌 的哟嗬声,便无心吃饭的 ,如同 真活泼形象。又如兴国的《生死缠》:"入山看到滕缠树;出山看到树缠藤;树死滕生缠到死,滕死树生死也缠。"歌随人走,这首表现爱情生死不渝的 籁,值得收藏!|二古月|客家 山歌 ,不仅广泛流传于 | 赣南 | ] , 腾讯网 且在粤东、闽西、广西和台湾都有传唱。2021年3月5日 </ref>
折叠编辑本段音律==山歌== 在音律艺术上,由于赣南地处 山歌常出现在深山密林或田野山坑 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 且以口头传唱作 发表方式和 得远听得清, 播手段。"山歌" 般音调高扬 声音绵长。其最高音往往 第一句中就出现,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 清代以前是所有民间歌曲 艺术效果 泛称 然后逐 清末 下行至主音结束。在修辞手法上 为"民歌"一词作为各类民间歌曲的[[总称]] 从诗 山歌遂成为民 最基本 "赋、比、兴",到双关、对偶、歇后、排比、顶针(尾驳尾、捡脚跟)、反复重叠等各种修辞手法都有应用 一个类别 客家人爱 法上 山歌 有假嗓、本嗓和细嗓三种。假嗓,包括真假嗓结合 ,主要用于高腔 山歌;本嗓, 常见形型 "打"山歌 它润腔复杂多变 凡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 擅长即兴编词对 就有客家山 ;细嗓 。他们在山野田间 多为妇女单独自吟自 老少同 唱, 音量小 世代相传 音调宁静细腻 历久不衰。特别是兴国山歌 委婉动听。前两种 一曲"哎呀勒-" 遍祖国大江南北 成为闻名遐迩的"山 歌之 头尾还常加歌号子"嗬--喂"。 在句法结构上,主要 至今兴国县每年都 二句体和四句体。前者运用上下句不断反复而成,一字一音,重在表达 举行山 词内容;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而成,一般歌首有一长拖腔 擂台赛的传统
==形成发展==  赣南客家山歌,是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并发展的,是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它产生于客家劳动人民中间,人们在山上砍柴、摘木梓、伐木放排、铲松油、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或为寻觅同伴,以驱野兽强盗;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诉幽怨;或泄愤懑;或表男女爱慕之情等等,都用山歌的形式来表达。"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客家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而其中又以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富特色。正如山歌所唱:"自古山歌唱风流"," 山歌唔唱唔风流"。诸如爱慕、试探、追求、初恋、热恋、拒爱、送别、相思、断情等等,均用大量形式各异的山歌来表达。如上犹的一首山歌唱道:"高岭埂上打呼咒,细妹屋家吃晏昼;细妹听到呼咒响,筷子一扔碗一丢。"[[表现]]了细妹听到情哥唱山歌的哟嗬声,便无心吃饭的天真活泼形象。又如兴国的《生死缠》:"入山看到滕缠树;出山看到树缠藤;树死滕生缠到死,滕死树生死也缠。"歌随人走,这首表现爱情生死不渝的山歌,不仅广泛流传于赣南,且在粤东、闽西、广西和台湾都有传唱。 ==音律==在音律艺术上,由于赣南地处山区,山歌常出现在深山密林或田野山坑,为求传得远听得清,一般音调高扬,声音绵长。其最高音往往在第一句中就出现,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然后逐渐下行至主音结束。在修辞手法上,从诗歌最基本的"赋、比、兴",到双关、对偶、歇后、排比、顶针(尾驳尾、捡脚跟)、反复重 等各种修辞手法都有应用。在唱法上,有假嗓、本嗓和细嗓三种。假嗓,包括真假嗓结合唱,主要用于高腔山歌;本嗓,为常见形型,它润腔复杂多变,擅长即兴 辑本段 词对歌;细嗓,多为[[妇女]]单独自吟自唱,音量小,音调宁静细腻,委婉动听。前两种唱法,歌之头尾还常加歌号子"嗬--喂"。在句法结构上,主要有二句体和四句体。前者运用上下句不断反复而成,一字一音,重在表达歌词内容;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而成,一般歌首有一长拖腔。 == 风格==赣南客家山歌,最具地方风格的是"兴国山歌"有固定的"过山溜"。兴国山歌,有固定的歌头格式:"哎呀嘞--哎",音调既高且长,回荡山谷,意在引人 [[ 注意 ]] 。中间是字多腔少的数板性音调,然后又经过一个固定的句式:"心肝格"或"心肝哥(妹)" (苏区时期改为"同志哥"),预示着歌唱将要结束。如:"哎呀嘞哎!打只山歌过横排,横排路上石崖崖;行了几多石子路,心肝格,着烂几多禾草鞋。"过山溜,产生于龙南县扬村乡。过去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常有虎豹出没,人们走山路时,便唱起过山溜:"喔喂,打嗒--啊喂......"声音激越高亢,可传数里.以此一则邀集同伴,二则惊散猛兽,故一般都用假嗓高腔或真假嗓结合唱, [[ 技巧 ]] 性很高,难度较大。==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w07552wy6bh|480|270|qq}}<center>客家山歌走进全南演唱会全程回放剪辑版</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30 中國文化史]]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