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溥心畲

增加 7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其後又與夫人[[羅清媛]]合辦畫展,再度名震丹青,被公推為"北宗山水第一人"。诗书画俱佳的溥心畲在作品上大多用行书书写自题诗,其书写笔势流畅,气韵连贯,这一点即使是与他齐名的张大千也难与之相比。
1949年去台北, 應當時的師大美術系主任黃君璧聘請講授國畫課程、 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 《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云,“三十年中,清室懿亲,以诗画词章有名于时者,莫如溥贝子儒。...清末未尝知名,入民国后乃显。画宗马夏,直逼宋苑,题咏尤美。人品高洁,今之赵子固也。其诗以近体绝句为尤工。”画中九友现代画家之一。平生曾多次举办画展,著述有《四书经义集证》《金文考略》《陶文存》《尔雅释言经证》《华林雪叶》《慈训纂证》《经籍择言》《寒玉堂论画》《寒玉堂类稿》《诗文集》等。
==最后的王孙画家==
光绪皇帝赐名,后以名为姓,初字仲衡,改字心畲,以字行,又号西山逸士,辽宁人,出生于北京。他曾祖父是宣宗道光皇帝,祖父是清末重臣恭親王奕訴,奕訴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以聰敏賢能著稱,英法聯軍後督辦和局有功,又與慈禧太后聯合政變後,授議政王兼領軍機處。父親載瀅則為恭親王次子。五個月大由祖父奕訴攜帶入朝謝恩,光緒皇帝賜頭品頂戴。三歲。祖父奕訴逝世,兄溥偉繼承恭親王爵位。四歲。學習書法。弟溥佑出生。五歲。義和團事件爆發,父親載澄遭革爵歸宗,並交宗人府圈禁。六歲。開始讀書受教读《论语》 《孟子》,9岁能作律诗、古诗,12岁已能为古文。他天资颖悟,乂内向好学,用功不懈,经史子集,无所不窥,其国学功底足成一家,惜为可名所掩,不为人知。 他曾自言:“一生之学在于经学,馀事为诗,其次书法,画再次耳。” 據說溥心會五歲那年,慈禧太后曾把它抱在膝上,出了幅對子,他竟對答如流。慈禧大喜賜以四件寶物,並說明本朝的靈氣都鍾於此幼童身上,他日此子必以文才傳世<ref name="詹前裕2004">{{cite book|author=詹前裕|title=溥心畬: 復古的文人逸士|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B81HAQAAIAAJ|year=2004|publisher=藝術家出版社}}</ref>。
溥心畲北京政法大学毕业后 因德國亨利親王之介紹遊歷德國, 留学柏林大学,并获得天文学和生物学博十学位 。辛亥革命后隐居于北京西山戒台寺,后迁居颐和园,专事绘事<ref name="劉繼才2012">{{cite book|author=劉繼才|title=趣談中國近代題畫詩|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wKpcDwAAQBAJ&pg=PT134|date=1 August 2012|publisher=遼寧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5-07383-1|pages=134–}}</ref>。清宗室弟孒平畤的生活就是念書、作詩、習字,因此自幼即受到嚴謹的文學教育,成為往後深厚文學修養的基礎。1911年清朝被推翻,1912年袁世凱圍 攻恭工府、溥心畬方為16、7歲與母、弟避居西山戒臺寺,ㄩ後就以「西山逸士」自稱 。1924年返回恭王府定居,已是過時的皇族,過著隱居的生活,寄情書畫。
溥心在畫作上經常用「心畬」、「溥 儒」一,也曾用「西山逸士溥儒」以及「大清 國宗室溥儒」,不同署名呈現他所歷經大時 代政治、社會轉變。他一生經歷晚清的結東 、民的開國到國共分立,正是中國政治、 社會轉變最人的時。由他在畫上的署名, 可看到其身份上的轉變<ref name="溥心畬-數位典藏經紀授權中心">{{cite book|author=溥心畬-數位典藏經紀授權中心|title=皇室雅趣|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AxgDwAAQBAJ|publisher=Memobook Service Co., LTD|id=GGKEY:WUGRTRUPKDQ}}</ref>。
纵观溥心畲的书画生涯,不能不让人提起京西的戒台寺来。换句话说,溥心畲之所以可以取得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与戒台寺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戒台寺虽然是唐代古寺,却几乎是溥心畲的家庙。溥心畲在戒台寺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溥心畲的山水画杰作主要取材于戒台寺外的景观。如对戒台寺附近秋季景致的写生,一幅《秋山图卷》,画的是秋天戒台寺周围的群山。丹枫古刹,意境万千,一般人想也很难想像得出那样的绝妙之笔,因而被后人誉为神品。这样的神来之笔,是与溥心畲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思想境界不无关系的<ref name="韩春鸣2004">{{cite book|author=韩春鸣|title=天涯芳草|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QbcLAQAAMAAJ|year=2004|publisher=文物出版社}}</ref>。
关于这位溥嫂李墨云,一般评价不高;但是1949年溥儒選擇從舟山群島偷渡去台湾而沒有留在中國而後在文革中遭罪,或許是她的功勞。据说溥本人犹疑不决,竭力劝行者乃其后妻雀屏女士<ref name="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2006">{{cite book|author=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北京市委员会. 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title=北京文史资料精选|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2C55AAAAIAAJ|year=2006|publisher=北京出版社|isbn=978-7-200-06536-7}}</ref>。
==天真特異生活趣聞多==
心畲先生的生活趣聞與天真特異的性格,是最為一般人所津津樂道的事情,因此大畫家的小故事也特別多。一般人對心畲先生的批評是詩書畫是好到極點,其人則怪到極點,萬大鎵先生認為他的怪可歸納為三方面:第一怪是不能管理自己的衣食起居。第二怪是善忘。第三怪是好吃,食量大,吃相難看。”由此可見,萬公潛對溥氏的了解是入微的。他雖善忘,但有一事卻不會忘記,如果你說請他吃鈑,他會牢牢記在心頭。心畲先生的吃相,真是旁若無人,喜歡的菜,擺在自己面前,旁人伸一筷,會向你瞪眼,只有等他吃夠了,才能分嚐他的餘羹,這種吃相,熟朋友見怪不怪。<ref name="溥儒楊新1997">{{cite book|author1=溥儒|author2=楊新|author3=許愛仙|title=溥心畬書畫集|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79NHAQAAIAAJ|year=1997|publisher=故宮博物院}}</ref>。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