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錢永健

增加 3,87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钱永健.jpg|250px|缩略图|右|[http://www.bio-equip.com/news/2017/2017913162432712.jpg 原图链接][http://www.bio-equip.com/news.asp?ID=453076491 图片来自中国生物器材网]]]
'''钱永健'''({{lang|en|'''Roger Yonchien Tsien'''}},{{bd|1952年|2月1日|2016年|8月24日|T錢}}),[[美国]]第一代[[华裔]],为[[美國]][[生物化学]]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因为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與[[下村脩]]和[[马丁·查尔菲]]共同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ref>[http://news.sina.com.cn/w/2008-10-08/175916418114.shtml 钱永健等三位美国科学家获诺贝尔化学奖]</ref><ref>http://www.ch.ntu.edu.tw/nobel/2008.html</ref><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2008/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8]</ref>。
 
== 个人简介 ==
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在新泽西州利文斯顿长大。钱永健的家族可谓是“科学世家”,出了多位科学家和工程师。他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小时候患有哮喘,只能经常待在家里。他对化学实验感兴趣,常常在家中地下室里做化学实验,一做就是几个小时。他8岁时的实验记录本如今被收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博物馆中。16岁时,钱永健获得生平第一个重要奖项,也是美国授予高中生完成科研项目的最高奖:西屋科学天才奖,当时他研究的是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钱永健后来获得美国国家优等生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学习,20岁获得化学物理学士学位并前往剑桥大学深造,后获生理学博士学位。他于1989年起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工作,至今已有27年。钱永健去年8月24日单独骑车后没有回家,被找到时已经去世。世人猜测钱永健是在骑自行车时去世的。钱永健一生获奖无数,几乎囊括所有生命科学领域大奖,也是唯一一位华人沃尔夫奖和诺贝尔奖“双得主”。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ref name="QYJ">[http://www.bio-equip.com/news.asp?ID=453076491 纪念钱永健先生,我们来讲讲GFP的前世今生]</ref>
 
=== 会发光的蛋白GFP ===
[[File:绿色荧光蛋白.jpg|250px|缩略图|右|[http://www.bio-equip.com/news/2017/2017913162659373.jpg 原图链接][http://www.bio-equip.com/news.asp?ID=453076491 图片来自中国生物器材网]]]
20世纪后期,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为代表的一系列生物荧光标记蛋白的发现与应用,为生物学的大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自此之后,科学家们能够很方便地观察到活细胞的细微结构和生理过程,之前难以观察及研究的例如胚胎的发育过程、癌细胞的扩散方式等,如今变得轻而易举。绿色荧光蛋白不仅无毒,而且不需要借助其他辅酶,自身就能发光,可以让科学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活细胞的动态过程。当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和我们感兴趣的有机体内所拟研究的蛋白质基因相融合时,蛋白质既能保持其原有的活性,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能力也不受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这种发光的“标签”,科学家就能做到对蛋白质的位置、运动、活性以及相互作用等一目了然。在一个活体中有数万种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精细地控制着重要的化学进程。如果蛋白机制发生故障,通常就会发生疾病。绿色荧光蛋白可帮助研究这类机制,这就是为什么绿色荧光蛋白成为生物科学极其重要的工具。在它的帮助下,科学家还能对各种细胞的命运了如指掌,比如,脑神经细胞是如何发育起来的,或者癌症细胞是如何扩散的……<ref name="QYJ" />
 
== 人物评价 ==
著名生物学家[[饶毅]]曾写道:“钱永健的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开始就引人瞩目。他可能是世界上被邀请作学术报告最多的科学家,因为化学和生物界都爱听他的报告,既有技术应用,也有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人认为钱永健会得诺贝尔奖,可以是化学奖,也可以是生理学与医学奖。”得益于严谨的家教,人们印象中的钱永健总是谦逊、低调、诚恳。看问题的眼光独到、犀利,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和专注,对学生和同事慷慨无私。
==參考文獻==
{{reflist}}
5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