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嘉莉娜·巴莉诺娃

移除 12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嘉莉娜·巴莉诺娃'''('''Galina Barinova,'''1910年10月7日-2006年-2006年9月20日), 在[[圣彼得堡]]出生。母亲 (MariaBarinova (Maria Barinova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钢琴师事F.Busoni,作曲则师事N.Rimsky ­Korsakov)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钢琴及作曲教授。父亲(VsevoldBarinova)是法律专家,同时也是具职业水平的业余钢琴家,巴莉诺娃在这种音乐家庭诞生,很小就接触音乐,4岁时就开始学习小提琴了<ref> {{cite news | url =http://www.xtqzf.com/15068.html | title =嘉莉娜·巴莉诺娃 | date =2016-04-07 | publisher =www.xtqzf.com | accessdate =2019-04-03}}</ref>。
==10歲以前多位名師指導==
由于双亲与音乐的关系,巴莉诺娃到10岁首次登台前,都是拜当时著名的小提琴家为师,如[[查分特诺夫斯基]](V.Zaventnovsky),波兰的[[科汉斯基]](P.Kochanski,1887-1934)及奥尔的弟子[[阿许尔翁]](J.Achron,由于双亲与音乐的关系,巴莉诺娃到10岁首次登台前,都是拜当时著名的小提琴家为师,如查分特诺夫斯基(V.Zaventnovsky),波兰的科汉斯基(P.Kochanski,1887­1934)及奥尔的弟子阿许尔翁(J.Achron,1886-1943)等人,不过随着这些老师的相继离开圣彼得堡,也使得巴莉诺娃无法拥有系统化且长时间的学习。1886-1943)等人,不过随着这些老师的相继离开圣彼得堡,也使得巴莉诺娃无法拥有系统化且长时间的学习。 
==小提琴界的花木蘭==
巴莉诺娃在列宁格勒乐音乐学院(原圣彼得堡音乐院)深造,除了小提琴之外,她还专研理论及作曲的课程。1927年以完美的毕业演出取得音乐学院的文凭,马上成为列宁格勒爱乐的独奏家,经常在当地的音乐会登台。
二次大战结束后,巴莉诺娃展开她的演奏生涯,并与许多知名的指挥家及乐团合作演出,在欧洲及亚洲都可见到她的演奏足迹,1949年首次访问中国,1950后巴莉诺娃已成为俄国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1956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担任教职,1967年升任为教授(同年柯冈的夫人E.吉列尔斯也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担任小提琴教职),为莫斯科音乐学院第一位女性小提琴教授。
 
==第一位具世界水平的俄国女性小提琴家==
她曾经说过:「我的目标就是演奏好的音乐,能够与优秀的音乐家、乐团在好的音乐厅演奏,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在意的事。」在她之后俄国女性小提琴家人才辈出,从1937年比利时的易沙意小提琴大赛的两位得主,克莱曼的前妻T.Griedenko,欧伊斯特拉夫著名的三位女子:L.Isakadze、R.Fain、L.Mordokovitch,目前定居美国的N.Beilnina,1953年隆­提博(Long­Thibaud)大赛的首奖得主N.Shkolnikova,到目前走红于国际乐坛的[[慕洛娃]](V.Mullova)等,都为俄国小提琴界留下了相当好的典范,这其中巴莉诺娃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力。2004年,巴莉诺娃被爱沙塔尼亚音乐学院(TheEstonianAcademyofMusicandTheatre)授予荣誉士的头衔,虽然她在西方乐界知名度并不高,也鲜少书籍对她有任何论述,不过她对俄国琴坛的贡献及成就,绝对是可和其他几位同期知名的俄国大师平起平坐的。
9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