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嘉莉娜·巴莉諾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嘉莉娜·巴莉諾娃Galina Barinova,1910年10月7日-2006年9月20日), 在聖彼得堡出生。母親(Maria Barinova)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鋼琴師事F.Busoni,作曲則師事N.Rimsky ­Korsakov)是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鋼琴及作曲教授。父親(VsevoldBarinova)是法律專家,同時也是具職業水平的業餘鋼琴家,巴莉諾娃在這種音樂家庭誕生,很小就接觸音樂,4歲時就開始學習小提琴了[1]

10歲以前多位名師指導

由於雙親與音樂的關係,巴莉諾娃到10歲首次登台前,都是拜當時著名的小提琴家為師,如查分特諾夫斯基(V.Zaventnovsky),波蘭的科漢斯基(P.Kochanski,1887-1934)及奧爾的弟子阿許爾翁(J.Achron,1886-1943)等人,不過隨着這些老師的相繼離開聖彼得堡,也使得巴莉諾娃無法擁有系統化且長時間的學習。

小提琴界的花木蘭

巴莉諾娃在列寧格勒樂音樂學院(原聖彼得堡音樂院)深造,除了小提琴之外,她還專研理論及作曲的課程。1927年以完美的畢業演出取得音樂學院的文憑,馬上成為列寧格勒愛樂的獨奏家,經常在當地的音樂會登台。

1933年全蘇聯音樂比賽中獲獎,並受邀在廣播電台錄音,之後移居莫斯科,受到奧爾的學生采特林(L.Zeitlin)許多幫助,尤其在藝術的成熟度上更為顯著。

1937年獲全蘇聯音樂比賽冠軍,二次大戰爆發後,這位蘇聯小提琴界的花木蘭,義不容辭地到全國各地勞軍演奏為國效力,1943年她應邀到著名的德黑蘭會議演奏,1945年她和兩位蘇聯著名鋼琴家索弗尼特斯基(V.Sofronitsky)及吉列爾斯(E.Gilels)應邀到波茨坦會議中演奏,證明其演奏能力已備受肯定。

二次大戰結束後,巴莉諾娃展開她的演奏生涯,並與許多知名的指揮家及樂團合作演出,在歐洲及亞洲都可見到她的演奏足跡,1949年首次訪問中國,1950後巴莉諾娃已成為俄國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1956年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擔任教職,1967年升任為教授(同年柯岡的夫人E.吉列爾斯也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擔任小提琴教職),為莫斯科音樂學院第一位女性小提琴教授。

第一位具世界水平的俄國女性小提琴家

她曾經說過:「我的目標就是演奏好的音樂,能夠與優秀的音樂家、樂團在好的音樂廳演奏,這些對我來說都是非常在意的事。」在她之後俄國女性小提琴家人才輩出,從1937年比利時的易沙意小提琴大賽的兩位得主,克萊曼的前妻T.Griedenko,歐伊斯特拉夫著名的三位女子:L.Isakadze、R.Fain、L.Mordokovitch,目前定居美國的N.Beilnina,1953年隆­提博(Long­Thibaud)大賽的首獎得主N.Shkolnikova,到目前走紅於國際樂壇的慕洛娃(V.Mullova)等,都為俄國小提琴界留下了相當好的典範,這其中巴莉諾娃有着一定程度的影響力。2004年,巴莉諾娃被愛沙塔尼亞音樂學院(TheEstonianAcademyofMusicandTheatre)授予榮譽士的頭銜,雖然她在西方樂界知名度並不高,也鮮少書籍對她有任何論述,不過她對俄國琴壇的貢獻及成就,絕對是可和其他幾位同期知名的俄國大師平起平坐的。

參考文獻

  1. 嘉莉娜·巴莉諾娃. www.xtqzf.com. 2016-04-07 [201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