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978
次編輯
變更
潜育层
,创建页面,内容为“ '''潜育层'''是中国地理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度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文字,更是凝聚着…”
'''潜育层'''是中国地理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度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国的文化精魂<ref>[https://www.sohu.com/a/608048275_121124707 中国汉字魅力无穷],搜狐,2022-11-20</ref>。中国最早出现的和[[文字]]相关的文化记忆就是仓颉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蕴藏了无限的文化<ref>[https://www.sohu.com/a/360288638_693023 诗酒趁年华 | 品中国文字 悟千年精魂],搜狐,2019-12-13</ref>,然后就出现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词解释==
在沼泽底部的潜水长期浸渍下,经潜育化[[作用]]而形成的粘土或亚粘土层,其中高价铁锰化合物被还原为低价化合物,土色呈蓝灰色或青灰色,土壤多处于黏滞状态 。
潜育化过程是土壤长期渍水,受到有机质嫌气分解[[影响]],而使土壤中的铁、锰遭强烈淋溶。有时,由于“铁解”作用,可能使土壤胶体破换,土壤变酸。在排水较好的条件下,常产生机械淋溶的过程。由于铁的还原,使土壤呈蓝灰色或青灰色。此种蓝灰色土层称为”灰粘层“,多出现于沼泽土和还原性水稻土中。
—-般认为潜育化作用就是土壤在渍水条件下所产生的铁的还原作用。它使土体呈蓝至灰绿色,或有或无黄棕色、棕色或黑色斑块,以及铁或铁锰结核。有些学者也称之为灰粘化过程或潜水离铁过程。
潜育作用是所有潜---沼型土壤共有的。沼泽上是潜育化作用和泥炭积累的共同产物。
灰粘土具有潜育过程,不过其泥炭化作用较弱。洞庭湖区潜---沼型水稻土中的灰粘层一般是其前身沼泽土、灰粘土所残留的。在人类耕种过程中,土壤可能朝潜育化作用减弱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潜育化作用加强的方向演变。当人为灌溉不当或管理不力失去控制,潜育化作用则迅速加强。若渍水程度继续加剧,则向有机潜育土的方向发展,形成沼泽土。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