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徐嘉

增加 9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生平
又历四年,徐州太守[[桂履真]](中行),聘请徐嘉去徐州就其家塾,于1884年底结束了家乡的馆事。徐先生从1858年开始到1884年底整整在家乡教书二十七年,他为淮安培养了许多有学行的人,笔者仅知学者,如[[王鸿翔]](研生)、[[徐钟恂]](绍泉),二人均为清末进士、翰林,工书善画,有诗集传世;[[王锡祺]](寿萱)《小方壶斋丛书》的编纂者,近代著名出版家;清末民初的淮安名流[[裴楠]](耔青)、[[秦遇赓]](湘渔)等。
1885年春,徐嘉应聘赴徐州,与金坛 [[ 冯梦华]](名煦)订交。冯是晚清探花,曾任安徽巡抚,他又是学者、诗人,“江左诗派”的领袖人物。其诗论宗潘养一(名德舆)先生。冯说“(余)久访养一先生余风流韵,今迟之且二十年,而得之于宾华”。他对徐嘉诗集《味静斋诗存》十分佩服,主动为其作序。1887年在友人、学生一再催促下,其诗集问世。
在徐州,教授之余,徐嘉游览了云龙山诸胜迹,多有诗作,桂氏藏书甚富,借以校订《顾诗笺注》,使他对顾炎武诗的研究更为深刻。他还访明遗民诗人万寿祺(年少)遗迹,将《隰西草堂集》,付手民重印。1889年徐嘉应 [[ 陈仲英 ]] 之聘,去浙江金华就其家馆,课其子珊源、慕韩,侄子舫等。约二年,陈仲英离职,先生亦辞馆归里。
1891年开始徐嘉主讲于精勤文社、盐城书院、尚志书院,前后十余年。他谆谆教导生徒,不但教授四书五经,还教授《[[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要求学生触类旁通,书要“读得进,走得出”,以培养“真才实学、品端有为之士为己任。”他说:“国家三年得一状元,未必能得一真实读书可传千古之人……子弟得数贵人,不如得一贤人。”
徐嘉说:“今日者沧海潢流,强邻伺隙,不讲新学,则势不行,兼讲旧学,则力不足。非读经史不为功,徒读经史亦不为功。”(《致顾持白》)1904年九月赴苏州师范学堂(今苏州大学前身)任监院(即院长)之职,兼国文国史教习。本可展其素志,却因为维护封建伦理礼教,重旧学反对新思想,受到一些教员、学生们的反对。徐嘉向上级建议开除几位教习以示惩警,没有得到同意。1906年秋辞职,仍回昆山。时科举已停,书院多改学堂,徐先生仍主持昆山县教育,时境欠佳,本人与家人多患疾病,惟有藉诗抒怀。
 
===去世===
  1908年春猝患风疾,语蹇手僵,不能动笔。五月归里。1913年9月5日去世,终年80。著有《顾诗笺注》20卷、《味静斋诗文集》20卷、《丛笔》1卷、《杂诗》1卷、《拾沈录》两种、《夜存录》8卷等。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