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赤道逆流

增加 2,618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赤道逆流'''是渔业资源学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f>[https://www.sohu.com/na/421150901_12066970…”


'''赤道逆流'''是渔业资源学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f>[https://www.sohu.com/na/421150901_120669707 涨知识:100个汉字让你读懂中华文明!],搜狐,2020-09-27 </ref>,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ref>[http://society.sohu.com/a/590349065_123753 如何从“汉字之美”认识中华文明?],搜狐,2022-10-05</ref>。

==名词解释==

赤道逆流,又称“反赤道流”,是赤道两侧南、北赤道海流之间的逆向海流,由于赤道北面和南面都出现向东的[[海流]],所以赤道流可分为北赤道逆流和南赤道逆流。它自西向东流动,以补充大洋[[东部]]因赤道海流带走的海水,故具有补偿流和倾斜流性质;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因此赤道逆流表层海水具有高温低盐性质。

赤道逆流位于北纬3~5度到10~12度之间,其流速约40~60厘米/秒,最大为150厘米/秒,冬季较小,只有15~30厘米/秒以下。

1943年,Sverdrup等人描述了太平洋北赤道逆流,之后不断有关太平洋北赤道逆流的观测数据和研究结果涌现出来。

1959年,Reid提出太平洋南赤道逆流。

1968年,Henri Rotschi根据“Coriolis”号调查船在赤道区东经170度经向断面上测得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氧资料,详细地分析了太平洋南赤道逆流的存在及其有关特征。

1976年3月至1978年10月,中国国家海洋局先后四次组织“向阳红5号”船,对中太平洋赤道区(北纬10度——南纬20度,东经160度——西经170度)进行了综合科学调查,之后在“全球大气试验”期间(1979年1一6月)两次组织“实践号”和“向阳红9号”船对该区进行了调查。这些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各月,即1一6月和9一10月,在西向的南赤道流中间(南纬4度一13度),确实存在一支东向流,所处的纬度范围与Ried1959年根据动力计算发现的太平洋南赤道逆流的位置基本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太平洋南赤道逆流的存在。

2010年,中国发起首个海洋领域大型国际合作计划“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POCE)”。科研人员在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上,发现并命名了北赤道逆流下的北赤道次表层逆流,揭示了菲律宾以东潜流的季节内变化和机制等。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275,8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