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后三点起落架

增加 3,228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后三点起落架'''是中国航空航天科学技术里的一个名词术语。 随着社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


'''后三点起落架'''是中国航空航天科学技术里的一个名词术语。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ref>[https://www.sohu.com/na/433723048_120596511 汉字小时候|一个文字,一段历史],搜狐,2020-11-24</ref>渐渐发展到了小篆<ref>[https://www.sohu.com/a/146069760_301850 书法丨原来小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搜狐,2017-06-05</ref>,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为前二后一式布局,主要用于早期型号[[飞机]],如今已不常用。

应用学科 [[航空]]科技(一级学科),飞行器结构及其设计与强度理论(二级学科)

早期在螺旋桨飞机上广泛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其特点是两个主轮在重心稍前处,尾轮在机身尾部离重心较远。

后三点式起落架的结构简单,适合与低速飞机,因此在四十年代中叶以前曾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形式的起落架主要应用于装有活塞式发动机型、超轻型低速飞机上

优点

一是在飞机上易于装置尾轮。与前轮相比,尾轮结构简单,尺寸、质量都较小;

二是正常着陆时,三个机轮同时触地,这就意味着飞机在飘落(着陆过程的第四阶段)时的姿态与地面滑跑、停机时的姿态相同。也就是说,地面滑跑时具有较大的迎角,因此,可以利用较大的飞机阻力来进行减速,从而可以减小着陆时和滑跑距离。因此,早期的飞机大部分都是后三点式起落架布置形式。

缺点

(1)在大速度滑跑时,遇到前方撞击或强烈制动,容易发生倒立现象(俗称拿大顶)。因此为了防止倒立,后三点式起落架不允许强烈制动,因而使着陆后的滑跑距离有所增加。

(2)如着陆时的实际速度大于规定值,则容易发生“跳跃”现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飞机接地时的实际迎角将小于规定值,使机尾抬起,只是主轮接地。接地瞬间,作用在主轮的撞击力将产生抬头力矩,使迎角增大,由于此时飞机的实际速度大于规定值,导致升力大于飞机重力而使飞机重新升起。以后由丁速度很快地减小而使飞机再次飘落。这种飞机不断升起飘落的现象,就称为“跳跃”。如果飞机着陆时的实际速度远大于规定值,则跳跃高度可能很高,飞机从该高度下落,就有可能使飞机损坏。

(3)在起飞、降落滑跑时是不稳定的。如过在滑跑过程中,某些干扰(侧风或由于路面不平,使两边机轮的阻力不相等)使飞机相对其轴线转过一定角度,这时在支柱上形成的摩擦力将产生相对于飞机质心的力矩,它使飞机转向更大的角度。

(4)在停机、起、落滑跑时,前机身仰起,因而向下的视界不佳。

基于以上缺点,后三点式起落架的主导地位便逐渐被前三点式起落架所替代,只有一小部分小型和低速飞机仍然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271,6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