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维基百科

增加 2,71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吉米·威尔士: 出生于1966年,美国人,维基百科和Wikia公司的发起人和共同创始人。
* 拉里·桑格: 出生于1968年,美国人,维基百科的联合创始人,大众百科创始人。
 
==捐赠人==
维基百科是非盈利组织的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其中重要的捐助者包括以下:
* 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
* 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
* 卡特、维珍集团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布兰森爵士
* 亚马逊公司创办人杰夫·贝佐斯
* Craigslist创办人克雷格·纽马克(Craig Newmark)
* 2019年1月22日,谷歌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宣布,该公司将向维基百科再投资310万美元。<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B%B4%E5%9F%BA%E7%99%BE%E7%A7%91 百度百科]</ref>
==争议==
维基百科的元老编辑常为了个别条目内容和网站的运作规则,而在网上开火骂战,令新人不敢加入。甚至成立过「维基计划挽留编辑」讨论区专页,但里头最热议的话题,变成「管理员的欺凌事件」,争辩「维基百科是否已变成恶人横行的疯人院」,指控「你今日开新户口是否就是想对付我?」。虽然现在这个事件簿已经不是热门议题,但是全世界的维基百科都存在元老控制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偏见和机器人横行无阻的机器百科。<ref>{{cite news|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37 |title=老鳥排擠新人、公正性受質疑 |publisher= 关键评论 |date=2013-10-28}}</ref>
维基媒体基金会执行理事加德纳指出,资深维基人就像「报社里对写作风格指南倒背如流的老学究」,但网站健康发展是需要「热血新人」。爱尔兰资深维基管理员莫兰指维基百科的真正问题,是维基人多年来建立了一大套官僚指引,单是解释该网站「观点中立」的英文文章,就洋洋洒洒写了5,000字,讨论往往变成斗抛规章而不触及实质问题,也妨碍新人参与。维基变成「供明白其惯例、融入社群、懂得避开自动删除机制,而仍然愿意贡献时间与心力的人编辑的百科」。 根据美国的一所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指出,新人的编辑改动越来越被容易删除,并且是立即删除,也是因为元老欺负新人,所以维基百科式微,并没有新血加入。故维基百科发展了许多机器人去巡查页面。恶性循环之下,维基百科只好开设各种课程培养新血,新人为了学习编辑不被机器人删除文章,还要去上所谓的维基百科课程,一个失去人性化,改以机器人为导向的百科全书,一个写文章还得机器审查的可笑机制。 一个为了占领版面,讲话大声自命清高,而与google合作的不公正维基百科大概是从2016年开始,两大龙头开始合作,形成一党独大的信息侵入。搜索谷歌关键词,第一个页面在右边都是所谓的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维基百科。但是这么一个独大的网站存在,这个网站的偏见和不正确的观点会深深影响到世上的人。比如假新闻。 最近火红的树葬并不是什么好的主张,但是因为网络随时可见,导致人们相信树葬是好的,是正确的。树葬不立碑、不造坟,树葬10年成长20倍!零花费是其次,重要是让家人能够喘口气。同样归类在公墓外的环保葬还有海葬,是指火化后的骨灰研磨成小颗粒或细粉,再将处理过的骨灰装到无毒易分解的容器中,抛洒于政府划定的海域。这种方式在中国传统古代历史来说,根本就是不孝,不慎终追远,还搞「电子追思」网站,提供在线追思及祭拜,留言写下对故人的思念,以动画形式将你的思念寄往天上。久而久之,形成不祭祀祖先,不思念父母,不尽孝,让亲人尸骨无存,还把亲人的骨灰当肥料,死后当成昆虫去浇肥了。 == 參考資料政治偏见==2011年的研究指出,三万条有关美国政治的维基百科条目,有对美国民主党的偏见,而维基百科在各国语言里的政治观点,更有不同的偏见。譬如委内瑞拉的临时总统瓜伊多Juan Guaidó被一些国家承认,而被委内瑞拉承认的总统马杜洛,也被一些国家承认。这样的情况下,马杜洛在英文的维基百科上,尽是批评声浪。  ==色情的维基百科=={{Reflist|2}}深夜是最好上网的时刻,尤其是宅男。所以中文的维基百科AV女优数据齐全,但女作家条目少。一个充满色情的”深夜版”维基百科,可以在AV女优条目里看到邪淫的描述,和不少养眼的成人剧清单。内容涵盖的范畴亦因应维基人的喜好和专长而比重失衡,并且在准确度上有所失真。 
==参考来源==
{{Reflist|2}}
[[Category:其他非營利機構 ]]
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