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横山老腰鼓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横山老腰鼓</big>'''|-|<center><img src=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3066870809/641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A8%AA%E5%B1%B1%E8%80%81%E8%85%B0%E9%BC%93&step_word=&hs=0&pn=35&spn=0&di=7169026086108397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727569259%2C1202213979&os=2388193867%2C3383701353&simid=2727569259%2C1202213979&adpicid=0&lpn=0&ln=1004&fr=&fmq=167244981583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inews.gtimg.com%2Fnewsapp_bt%2F0%2F13066870809%2F641&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etjo_z%26e3Btgjof_z%26e3Bqq_z%26e3Bv54AzdH3FwAzdH3Fdad8a8d8AabcXNaa&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IsMSw2LDQsN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File:align= light|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遗产类别;传统舞蹈
|}
'''横山老腰鼓''',陕西省横山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横山腰鼓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按表现形式可分为 [[ 小场腰鼓 ]] 、 [[ 四人腰鼓 ]] 、 [[ 老腰鼓 ]] 、 [[ 新腰鼓 ]] 几种类型。流传在陕北地区的横山老腰鼓又称“文腰鼓”,是现存唯一的老腰鼓,其产生可追溯到 [[ 明代 ]] 中期。它主要分布于横山县的 [[ 芦河川 ]] 、 [[ 小理河川 ]] 、 [[ 大理河川 ]] 、 [[ 黑木头川 ]] 流域,而以 [[ 南塔乡 ]][[ 张村地村 ]] 最具代表性。
2008年6月14日,横山老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42。<ref>[ https://www.sohu.com/a/535998522_407736 文史 | 横山老腰鼓的前世今生 ], 搜狐 , 2022-04-07 </ref>
==历史渊源==
陕北横山县黑木头川南塔乡张存有地,是横山老腰鼓的发祥地。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俗舞蹈形式。它产生的具体年代,当代还未见史籍详细记载,据横山文化馆调查及部分庙宇石碑的文字存证推测,至少可追溯到明代中期。 边民久居塞上,也习而为之,逐渐将老腰鼓的应用由战事扩展到民间娱乐之中,经长期演变,形成 [[ 豪放激昂 ]] 、 [[ 刚劲有力 ]] 并带有军旅站阵色彩的腰鼓艺术。也有传说,横山老腰鼓是古代劳动人民 [[ 逢年过节谒庙 ]] 、 [[ 祈神 ]] 、 [[ 拜神 ]] ,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逐渐由祭祀舞蹈发展而来的一种民俗性的民间舞蹈艺术。横山腰鼓影响较大并流传久远。
清光绪年间和民国十七年就有横山腰鼓艺人曾在延安、安塞的真武洞、西河口传艺,是安塞腰鼓的前身和源头。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横山遭到百年大旱,当地乡民为了求神祈雨,殿市乡曾组织了一支二百人的腰鼓队,抬着神楼子,在当地庆丰寺续三天进行了通宵达旦的击鼓祈雨活动。最后,横山终于下了雨,老乡们为了感谢二百人祈雨敬神的功称其为“神龙腰鼓队”。
1946年南塔乡张存有地村腰鼓艺人 [[ 李应海 ]] 、 [[ 李应和 ]] ,在延安川口六乡与著名劳动英雄杨步浩组织秧歌队,在延安演出后轰动时。后来边区政府组织他们给 [[ 毛主席 ]] 、 [[ 朱总司令 ]] 拜年,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誉。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腰鼓很快普及到各个解放区乃至全国。
腰鼓群舞表演则属于新腰鼓表演形式,人数不限,规模盛大气势尤为壮观。四人鼓子手表演,是由一名“伞头”、四名“鼓子手”、四名“拉花”表演,纯属情绪舞蹈。八人鼓子手表演是由“伞头”、“拉花”、“杂色丑角”表演,其排列十分讲究,形式较为普遍,属大场表演。
横山老腰鼓分为“ [[ 文鼓 ]] ”与“ [[ 武鼓 ]] ”两大类。“文鼓”一般由老人表演,又称《[[老人腰鼓]]》。表演时常用的动作有“缠腰打”、“掏腿打”、“转身打”、“前进步”、“十字步对打”、“对转”等。此种腰在当地又称“下三路”动作。“武鼓”又称“后生腰鼓”,也叫“上三路”,多由年轻《[[横山腰鼓]]》之二小伙或体力充沛、精神焕发的中年人表演。节奏铿锵有力,舞姿跳跃欢快,动作奔放有力,气氛强烈粗犷。动作幅度大、力度强、节奏快、变化多,有连续的跳跨蹦转、踢蹲翻踏的动作,总是在“快而不断、狂而不乱”的套路中进行。当地艺人还总结归纳了几句口决:“转身击鼓踢腿髙,跑跳腾空接跪打,憋蹦有力跨步大,翻个筋斗蹲步巧。”
横山老腰鼓还分为四种表演形式有:
四人腰鼓:指表演时必须有四名“鼓子手”和四名“拉花”同场表演。“拉花”可手执彩扇,或持小镲双手随鼓点节奏敲击,有时也可边敲边唱,对歌对舞。此种形式属于一种小场节目,迄今仍在安塞、米脂等地有所流传。
老腰鼓:一种民间传统的腰鼓舞队形式。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由一名手执灯笼伞的伞头,率领八名“ [[ 鼓子手 ]] ”和八名“ [[ 拉花 ]] ”,以及其他民间舞蹈节目和队尾蛮婆、蛮汉等一批丑角组成的综合性民问舞队,游村转乡,挨门拜年。表演程式与《[[安塞腰鼓]]》和《[[硖北秧歌]]》程式基本一样,分为“路鼓”、“场地鼓”两种。此种《[[老腰戟]]》形式以突出舞者的自娱性为主,全由“鼓子于”在同一节奏中任意表演、即兴发挥,对动作、舞姿从未进行过统一和规范。特别是舞者双腿屈膝下蹲,上身后仰挺腹的动作,形成了一种拙而不笨、粗而不野狂而不蛮、垮而不丑的一种粗犷、刚健、质朴、浑厚的陕北汉子的形象。由于不强调整体动作的统一性、规范性和表演性,使“鼓子手”的舞姿各具千秋、变化多端真可谓是多姿多彩、千奇百态,展现了《[[横山腰鼓]]》丰富多彩的韵律特色。
新腰鼓:自1942年新秧歌运动之后,陕北各地出现了一种以腰鼓为主的表演形式。在伞头的率领下,组织数十名或百余名“鼓子手”进行广场性的群体腰鼓表演,并将腰鼓队中的其他形式,包括“拉花”小场舞蹈节目以及队尾跟随的各类丑角人物等都删除了,成为一种纯腰鼓表演形式,从而更突出了震撼人心的表演气氛和情绪,以及民间腰鼓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新腰鼓]]》成为广大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活动。在陕北各县更为普及。
==舞蹈动作==
横山老腰鼓表演的基本动作有“ [[ 二脚不落地 ]] ”、“蹬腿打”、“ [[ 踹腿打 ]] ”、“反身连转步打”、“ [[ 过堂对打 ]] ”、“缠腰对打”、“ [[ 过堂连身转打 ]] ”等。主要场子有“枣核子倒开花”、“黑驴滚昼”、“黑虎掏心”等在打法上陕北横山老腰鼓始终保持着原生态的技法,保持着豪放、粗犷、激越、诙谐的特点和传统品格。鼓子手动作矫健有力、威武豪放、步法多变、舞姿优美、鼓点清脆、打法交替穿插。腰鼓队里的女角俗称“拉花”,多由男性反串,手握铰子、旋子,含嗔带羞,举步轻盈,与鼓子手成双配对。
横山老腰鼓长期保持着原生态的打鼓技法,在服装、道具、扮相、舞蹈动作等方面都极具特点,显示出豪放、粗犷、激越、诙谐的传统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传承人物==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榆林市横山区文化馆获得“横山老腰鼓”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1985年,由陕西省歌舞团 [[ 强凯 ]] 所编的《[[横山腰鼓]]》参加了在 [[ 葡萄牙 ]] 、 [[ 西班牙 ]] 、 [[ 法国 ]] 民间艺术节的表演。
2017年2月,在陕北榆林过大年,在榆林镇北台表演中,横山老腰鼓得到展示。
==文化轶事==
横山老腰鼓流传于 [[ 榆林市 ]] 横山县一种传统民间腰鼓形式,相传《[[陕北腰鼓]]》最早起源于横山县。由于横山土地贫瘠,连年遭灾,很多横山人逃荒他乡,也将腰鼓传向外地。其中去 [[ 安塞 ]] 的人最多,迄今安塞很多打鼓的人祖籍多为横山。据当地艺人介绍,《[[横山腰鼓]]》明代前俗称“打鼓”,后因表演中的“鼓子手”均将鼓斜挂于左侧腰故称其为《[[腰鼓]]》。 ==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k0184wx0zh4|480|270|qq}}<center>榆林非遗之-横山老腰鼓</center></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