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乾隆获得《富春山居图》的渠道

增加 3,617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乾隆赏画</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s3.baidu.com/feed/c…”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乾隆赏画</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s3.baidu.com/feed/c8ea15ce36d3d5399552c3a96ad90754342ab0d4.jpeg@f_auto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pics3.baidu.com/feed/c8ea15ce36d3d5399552c3a96ad90754342ab0d4.jpeg@f_auto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乾隆获得《富春山居图》的渠道'''《富春山居图》1745年,[[乾隆]]得到一幅《富春山居图》他对画作题跋50次,直到画中密密麻麻无处下笔,而今经过鉴定发现乾隆题字的《富春山居图》其实是赝品,而真迹却被他束之高阁,那么乾隆是怎么得到一真一假两幅《富山春居图》的呢?<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40239.html 乾隆获得《富春山居图》的渠道 故宫历史网] </ref>
==乾隆是如何得到《富山春居图》的==
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花了两千两银子,买得《富春山居图》后半段《[[无用师卷]]》,竟闹出了一段收藏史上的笑话。此前一年(1745年),乾隆得到了一本《[[山居图]]》,他写道:“偶得子久《山居图》,笔墨苍古,的系真迹”,认为这就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购得《无用师卷》后,乾隆就有了两幅一样的作品,他剪烛粗观,思虑再三,最后决定,“旧为真,新为伪”,确认先买的《山居图》是真的。《山居图》(后世称为子明卷)其实是明末文人临摹《无用师卷》的摹本,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题款,把乾隆帝蒙骗了。乾隆毕竟是一个很好的鉴赏家,虽然断言《富春山居图》是假的,但因为这幅作品“有古香清韵”,“非近日俗工所能为”,也心存疑虑,一时难断,等待“他日之辨”。

可悲的是,清廷梁诗正、沈德潜等大臣,即使明知《山居图》是赝品,也不敢点破,后来将真正的《无用师卷》编入《石渠宝笈》次等,并书贬语于其上。直到1816年,胡敬等奉嘉庆帝编纂《石渠宝笈》三编,《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始得正名,洗去尘冤。

第二年,乾隆十一年的冬天,《[[富春山居]]》无用师卷来到了[[弘历]]面前。他一边坚定地宣布无用师卷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理由是,这幅画虽不是真迹,但画得还不错。为此他还特意请大臣来,在两卷《富春山居图》上题跋留念。来观画的大臣无一例外地歌颂了皇帝热爱艺术、不拘泥真伪的广阔胸怀,可谁也不敢点破:这幅画它本来就是真迹。在梁诗正、沈德潜等大臣的附和下认定后者是赝品,编入《[[石渠宝笈]]》次等并命梁诗正书贬语于此本上。直到1816年胡敬等奉嘉庆帝编纂《[[石渠宝笈]]》三编,《富春山居图》始得正名被编入,洗去尘冤。

不管乾隆帝的鉴定结论何等荒谬,真迹确实从此进入宫廷,在乾清宫里静静地存放了近200年。1933年,故宫重要文物南迁,包括《富春山居图》在内的万余箱珍贵文物,先运抵上海,再运至南京。1949年,又随国民党败退,辗转迁台。真伪两卷《富春山居图》都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2758170305300516&wfr=spider&for=pc  乾隆得到名画疯狂题跋,谁知竟是赝品,第二年真迹才被他搜罗到手 李砍柴]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3,3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