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沃尔特·李普曼

增加 1,711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注释
1967年退休,继续为《新闻周刊》等撰写评论。
1974年85岁生日时,纽约市授予他最高荣誉青铜奖。<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24/08/40483699_639656288.shtml 传播学大神之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 个人图书馆 2017年3月24日]</ref>[[File:舆论1.jpg|缩略图|左|沃尔特·李普曼的著作。]]===影响===
===影响==={{wikibooks|Communication_Theory/Propaganda_and_the_Public|传播理论/宣传以及公众(英语)}}“今日与明日”是美国言论史上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专栏,为李普曼赢得了世界声誉(该专栏后汇为81卷出版),他也因此获于1958年、1962年两次获得[[普利策奖]]。<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3db52a10102y3gq.html 《舆论-[美]沃尔特·李普曼》txt,pdf,epub,mobi_24小时..._新浪博客 2018年6月1日]</ref>
===著作===
{{wikisource|Public Opinion}}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他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stereotype)。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他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stereotype)。<ref>[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1101/07565457943.shtml 沃尔特·李普曼:抵御混乱的大墙 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08年11月1日]</ref> 撰有《政治导向》、《放任与驾驭》、《舆论学》 <ref>[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7206450.html [美]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pdf在线阅读_爱问共享资料 2013年6月7日]</ref> 、《良好的社会》、《共产主义世界与我们的世界》等30种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新闻学及外交等多个领域,以下为著名作品:
* 《外交的主宰》1915年,国际问题的第一部著作。<ref>[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17561 沃尔特·李普曼-中文百科在线 2011年2月27日]</ref>
* 《道德序言》1919年
* 《自由与新闻》1920年
报纸的运营模式
报纸依靠广告收入维持生计抑或盈利,而不是发行。“我们希望报纸给我们提供真实情况,而不管提供这种真实是多么赔钱。我们承认这种供应是非常重要的,但对这种艰难而且常带有危险性的供应,直到最近,我们只愿意用铸币厂制造的最小的硬币付给报纸。”(《 [[ 舆论学 ]] 》,P212)因此,李普曼认为“读者们与报刊之间的这种临时的和单方面的关系是我们文化的一种异常现象。”<ref>[https://www.juzimi.com/writer/222809 沃尔特·李普曼经典语录_名言_名句赏析_句子迷]</ref>
报刊“非鹿非马”的性质
读者如何评价一张报纸
“如果我们要评价一张报纸,我们每一个人都注意通过与我们有关的那部分新闻的处理情况来评价。……一个人在早餐桌上除了用自己的观点与报纸的观点相核对以外,还能有更好的尺度吗?所以,有能力要求报纸担负最严格的报道义务的,多数不是普通的读者,而是那些专门为他们自己的经验辩护的人。”(《舆论学》,P217)<ref>[https://book.jd.com/writer/ 沃尔特·李普曼_1.html 沃尔特·李普曼的书_沃尔特·李普曼的作品_沃尔特·李..._京东图书]</ref>
报道采访的地位问题
李普曼认为新闻事业违反了所谓的“才能的租金”这种经济原则,“致使新闻采访并不像它的社会重要性那样,对一些受过训练的和有能力的人具有吸引力。我认为有能力的人带着尽快离开的想法来从事‘正直的报道工作’这个事实正是为什么它从来没发展到足以使那些工头的传统给予它一种专业的特权和一种唯恐失掉的自尊的主要原因。”(《舆论学》,P221)<ref>[http://www.sohu.com/a/300020467_120060735 【法律格言】沃尔特·李普曼(一)_内容 搜狐文化 2019年3月7日]</ref>
[[ 新闻 ]] 的性质
1.“报纸并不想要注意全人类的事。它们有值守人员驻在某些场所,如警察局、验尸所、区事务所、市政厅、 [[ 白宫 ]] 、参议院、众议院等处。”(《舆论学》,P224)<ref>[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011/136779201.shtm 《幻影公众》—沃尔特·李普曼.pdf 2017年10月12日]</ref>
2.“新闻首先并不是社会情况的一面镜子,而是一种突出的事实的报道。……任何偶然发生的事能被确定、具体化、衡量和定名称的越多,则能报道的新闻也越多。”(《舆论学》,P226)
编辑选择的依据——固定成见
“要获得读者的注意力……要激起读者的感情,要引诱他在阅读时就产生与新闻相一致的感情。……为了进入新闻,在新闻报道中他必须找到一个熟悉的立足点,而这个立足点是由固定成见提供的。”(《舆论学》,P234)<ref>[https://www.ximalaya.com/youshengshu/15684801/89998408 沃尔特·李普曼在线收听_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_喜马拉雅FM 2018年5月22日]</ref>
新闻和真实是两回事
“新闻的作用是突出的表明一个事件,而真实的作用是把隐藏的事实显露出来……”(《舆论学》,P237),但是李普曼认为新闻之所以达不到真实的程度在于记者“在应用心理学中没有专业的训练”,“他越了解他自己的弱点,就越承认没有客观检验的标准,他自己的意见主要由他自己的成见,根据他自己的准则和他自己迫切的兴趣所形成的。他知道他是通过主观透镜在观察世界。”(《舆论学》,P238)
至此,李普曼持的悲观主义态度已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他已经完全陷入了个人的悲观情绪和深渊之中。他对报刊相当失望,他说报纸“脆弱的难以实现人民主权论的全部义务,难以自发地提供民主主义者所希望的天生的真实。”(《舆论学》,P239)<ref>[https://book.douban.com/author/302769/ 沃尔特·李普曼 WalterLippmann (豆瓣) 沃尔特·李普曼简介]</ref>
他用了一个比喻来阐述他认为“报刊不能代替一些机构”的想法:“它(报刊)就像探照灯的光束一样,不停地照来照去,把一件又一件事从黑暗处带到人们的视域内。人们不能够单凭这种光线来从事世界上的工作。……他们……只能凭他们自己坚定的见解,当报刊的见解与之相符时,就展现出一种清楚的情况足以作出为一般人能接受的决定。”(《舆论学》,P240)。<ref>[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74874171/ 沃尔特·李普曼论冷战 豆瓣小组 - 发帖时间: 2015年5月3日]</ref>
===深入阅读===
* (美)斯蒂尔,于滨、谈锋、陈小平译:《李普曼传》(中国大陆)[[中信出版社]], ISBN 978-7-5086-1233-1
===外部链接===
* [http://wiki.uscpublicdiplomacy.com:16080/mediawiki/index.php/Walter_Lippman USC Center on Public Diplomacy Profile]{{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 [http://nobsblog.blogspot.com/1999/03/men-of-destiny-by-walter-lippman-1927.html Walter Lippmann ''Men of Destiny'' (1927)]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224052852/http://www.spartacus.schoolnet.co.uk/USAlippmann.htm Biography with excerpt from works]
* [http://mssa.library.yale.edu/findaids/eadHTML/mssa.ms.0326.html Guide to the Walter Lippmann Papers, Manuscripts and Archives,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美国人文社会人物、记者]]
129,4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