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纸墨笔砚

增加 1,440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纸墨笔砚</big>'''|-|<cente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1127917687,1651889093&fm=253&fmt=auto&app=138&f=JPEG?w=750&h=470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BA%B8%E5%A2%A8%E7%AC%94%E7%A0%9A&step_word=&hs=0&pn=3&spn=0&di=7169026086108397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211930015%2C233802283&os=3451273200%2C3273559407&simid=3136150169%2C3811165570&adpicid=0&lpn=0&ln=1435&fr=&fmq=167218132806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www.hongyaxuan.com%2Fuploads%2F2015%2F0916%2F2015091603214268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i5g2ywx7wg_z%26e3Bv54AzdH3FzfrfAzdH3Fda8cal8mc80d_z%26e3Bip4s&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IsNiw0LDEsN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File:align= light|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中文名称;纸墨笔砚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含义;泛指毛笔、黑墨、宣纸、砚台
|- | align= light|起源;南北朝时期
著作;明代文学家屠隆《纸墨笔砚笺》
|}
'''纸墨笔砚''',为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又称“文房四宝”,泛指:毛笔、黑墨、 [[ 宣纸 ]] 、砚台。简称“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 [[ 变化 ]]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徽州婺源(今属江西)龙尾砚。
而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 [[ 湖笔 ]] (浙江省湖州)、 [[ 徽墨 ]] (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 [[ 端砚 ]] (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ref>[ http://www.zihua01.com/browse/category-165.aspx 纸墨笔砚], 第一字画网 , --2022年12月13日</ref>
==出处==
宣纸因产于古宣州而得名。
有一千多年的 [[ 历史 ]] ,宣纸生产主要集中在泾县。
宣纸因质地细薄、棉韧、洁白、紧密而著称于世。 以耐老化、拉力强及不变色为最大特色,有“千年寿纸”之称。红星牌宣纸获全国著名品牌。
徽墨产于徽州地区的屯溪、歙县、绩溪等地。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徽墨以松为基本原料,渗入20多种其他 [[ 原料 ]] ,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宜书宜画。高档徽墨有超顶漆烟、桐油烟、特级松烟等。
徽墨的生产始于南唐。创制人是奚超、奚廷父子。
唐中叶至唐未,由于藩镇之乱,连年征战,大量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南移,奚氏一家由河北易水(今易县)南迁,为黄山白岳之奇和练溪、新安之妙所吸引,遂定居歙州。
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时得皖南的古松为原料,又改进了捣松、和胶等 [[ 技术 ]] ,终于创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
南唐后主李煜,雅爱书法绘事,将召奚廷担任墨务官,井赐给“国姓”的奖励。于是,奚氏全家一变而为李氏。李廷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
宋时,随着制里亚的繁荣,形成了“徽人家传户习”以及“新安人例工制墨”的盛况。
黟县的张遇、黄山的沈桂、歙州的潘谷、新安的吴滋,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纪制墨业的著名 [[ 人物 ]]
张遇是油烟墨的创始人,以制“供御墨”闻名于世,其“龙香剂”为历代收藏家追来的瑰宝。
风靡一时的制墨高手潘谷,被世人誉为“墨仙”。他制的“松丸”、“狻猊”等墨品,具有“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的优点,被称为“墨中神品”。晚年时,不幸落水溺死。
死后,苏东坡写下“一如入海寻 [[ 李白 ]] ,空看人间画墨仙”的诗句悼念他。
==湖笔==
湖笔,又称“湖颖”。
颖是指笔锋尖端一段整齐透亮的部分,笔工们称为“黑子”,这是湖笔最大的 [[ 特点 ]]
这种笔蘸黑后,笔锋仍是尖形,把它铺开,内外之毛整齐而无短长。
这一带的山羊,每只平均只出三两笔料毛,有锋颖的也只有六钱。
一支湖笔,笔头上的每一根具有锋颖的毛都是在无数粗细、 [[ 长短 ]] 、软硬、曲直、圆扁的羊毛中挑选出来,具有尖圆齐健,毫细出锋,毛纯耐用的优点。
“黑子”的深浅,体现锋颖的长短。
湖笔一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制而成。
善琏湖笔的成名,与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有密切关系。号称“日书万字”的湖州人赵孟頫,他对当地湖笔制作 [[ 技艺 ]] ,十分关心和重视。
据《[[湖州府志]]》载:他曾要人制笔,一管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这种严格的质量要求,一直流传至今。
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
中国的毛笔,起源甚早,而“湖笔”之闻名于世,当在六、七百年以前的 [[ 元朝 ]]
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
改制湖笔成功后,便将技艺传给善琏百姓,使之当地几乎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
2000多年的历史,汉、晋、隋、唐、宋、元时期及当代笔工各领风骚,湖笔已深深融入了这块 [[ 土地 ]] 。因此善琏建有蒙恬庙供之。
蒙恬去世后,善琏笔工不忘笔祖恩惠,捐银在永欣寺旁建造“蒙公祠”,又称蒙溪。
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湖笔的成名,与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有关,他对当地的湖笔制作技艺,十分关心和 [[ 重视 ]]
据《[[湖州府志]]》记载:他曾要人替他制笔,即使一支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要求非常严格。
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取石于古歙州(今歙县)的龙尾山,故称“歙砚”。
歙砚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歙砚石质坚韧,具有下墨快、不损笔锋、墨水不涸、洗之易净等特点,其中“坚润”二字体现了歙砚的 [[ 特色 ]]
歙砚的品种繁多,其中以罗纹、眉子为上品。
五代末,江南战乱,砚坑淹没,制砚业日趋衰落。
直到宋朝景年间,校理钱芝到歙县任职,遣人找到了被淹没的砚坑,便采取 [[ 措施 ]] ,疏浚溪流,石乃复出,制砚业重又兴起。
以后嘉右年间,再次征民工开掘。于是,歙砚生产又一次呈现繁荣景象,精品不断问世,并涌现出以周全为代表的一批雕砚高手。在此期间,一些论述领砚的专著,如《[[歙州砚谱]]》、《[[歙砚说]]》、《[[歙石辨]]》也相继刊印。
如今,在安徽省博物馆内,尚保存着一批解放后出土的宋代歙砚,其石质坚润细密,雕琢古朴雅洁,了无繁缛之饰,看后令人爽心悦目。
歙石的地质年代后属震旦纪,距今十亿年,是一种泥质粘板岩,广东端石的地质年代为泥盆纪,距今四亿年,是一种泥质变质 [[ 疑灰岩 ]]
歙石的平均硬度,为四度左右,比端石高零点五度。由于歙石坚润,故有“多年宿墨,一濯即莹”的优点,为端石所不及。
苏轼有首诗云:“罗细无效角浪平,米丸犀壁浦云泓,午窗睡起人初静,时听西风拉瑟声。”
——同见诗人对歙砚迷恋的 [[ 程度 ]] 了。
曾任端明殿学士的书法家蔡襄,偶得一方歙砚后喜吟道:“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把保歙砚比拟为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这足以 [[ 说明 ]] 一方精品联现是何其珍贵而难得的了。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m0311st2rf0|480|270|qq}}
<center>中国文房四宝 </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630 中國文化史]]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