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姜嫄

增加 5,75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 姜嫄 ]]'''| 外文名 = | 圖片 =[[File:姜嫄.jpg|缩略图|居中|[https://gss3.bdstatic.com/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646ed829c7fc1e17fdbf8b3772ab913e/d4628535e5dde711b7282cc9afefce1b9d166112.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5%A7%9C%E5%AB%84/826976/0/d4628535e5dde711b7282cc9afefce1b9d166112?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出生日期 =| 出生地點 = 有邰氏部落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上古时代 | 民族 = 华夏族 | 職業 = | 教育程度 = | 信仰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姜嫄]]''' 一作姜原,姜姓,有邰氏之女,传说中周始祖后稷之母
姜嫄(上古时代人),姓姜,陕西省武功县人,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迹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务农,成为中国的农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原始社会末期,今关中西部的武功、杨凌一带曾是炎帝后裔姜族部落的封国有邰。姜族部落也称有邰氏。有邰氏有个女儿叫姜嫄,其子弃是周人的始祖。在夏朝时周族的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以后被奉为农神。弃成了农神,母以子贵,姜嫄也被后世尊为圣母。今武功县武功镇的南门外有姜嫄圣母墓、圣母祠正殿悬有“母仪邰城”的巨匾,表达了后人对这位生育农神,造福人类的伟大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农祖后稷。
<ref>[https://www.xzbu.com/4/view-5249837.htm 姜嫄]搜论文网</ref>编辑本段 == 人物简介==
姜嫄是炎黄子孙的圣母,也就是农业始祖后稷的母亲。但其历史演绎和历史文化并不被许多人知晓。
[[File:姜嫄生后稷.jpg|缩略图|[https://gss3.bdstatic.com/-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f2095feed8a20cf44290f9dd46084b0c/5fdf8db1cb134954a2a8300d5e4e9258d1094a21.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5%A7%9C%E5%AB%84/826976/0/5fdf8db1cb134954a2a8300d5e4e9258d1094a21?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姜嫄,系今天的陕西省武功县人,生于距今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末期,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在人类历史的最早文献中,姜嫄是华夏民族中首推第一的女性巾帼。《史记》记载有一年冬天,姜嫄郊游,在渭河岸边发现了一巨人的脚印,她感到非常惊奇,便踏着脚印走了过去。回家后,即有了身孕,怀胎十二个月生下一男婴。因为头大丑陋,自认为是怪物,遂将孩子抛弃了三次,都因有救星,而免于丧命,最终没有抛弃掉,所以给孩子取名为“弃”。当时是周朝开端,因而也叫“周弃”,他就是中华民族的农耕始祖——后稷,后人称“周始祖”。姜嫄对后稷的影响教育很大,她三弃之而垂训,亦为古之炼人之法,视其能否成人之后,立为“圣人”。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焉,民皆法则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随,”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左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弃发现了五谷种子,发明了耕种技术,发明了春谷制米技术,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古生代,开创了人类由茹毛饮血到烹调蒸煮的新开端。周弃恩泽后世,被誉为“圣人”,是与其母姜嫄的培养和教育分不开的。所以,世人尊姜嫄为“圣母”, 即圣人的母亲而名扬天下,芳垂史册。今武功县武功镇的南门外有姜嫄圣母墓、圣母祠正殿悬有“母仪邰城”的巨匾,表达了后人对这位生育农神,造福人类的伟大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农祖后稷。
 
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今关中西部的武功、杨凌一带曾是炎帝后裔姜族部落的封国有邰。那时,中华大地上有三大部落:一个是北部的游牧民族,系黄帝部落;一个是西部的农耕民族,系炎帝部落;还有一个是南部的狄戊民族,系蚩尤部落。在中原地区即宝鸡至郑州之间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为了争夺地盘,常常鹿战千野,血流成河。后来为了缓和双方矛盾,他们在部落交界(今陕西省武功和杨凌一带)共建了一个小城堡,初时叫“邰市”,后改名为“邰亭”。炎帝的后代姜嫄在“邰亭”一带迁居;黄帝的后代“帝喾”从今黄陵县一带迁封到“邰亭”。帝喾是“邰亭”的王,姜嫄是帝喾的元妃。炎黄两大部落合婚后,从此不再交战,和平共处,合为一家,这就是后稷诞生前的历史概况。这也是我们今天称华夏民族是炎黄子孙的来由。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722/22/16043777_486747003.shtml 山海經海經新釋卷十 山海經第十五 大荒南經]个人图书馆</ref>
==轶事典故==
人们为了记住姜嫄的功德,还流传着一段姜嫄圣母与“远志”的故事。
[[File:姜嫄河、姜嫄湖.jpg|缩略图|[https://gss3.bdstatic.com/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5f2652a997cad1c8d4bbfb254f3f67c4/9f510fb30f2442a7b65bbf23d343ad4bd01302da.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5%A7%9C%E5%AB%84/826976/11178929/9f510fb30f2442a7b65bbf23d343ad4bd01302da?fr=lemma&ct=cover 来自大众网图片]]]
在人们治病服用的中药中有一味药名叫“远志”,原来叫做“嫄志”,传说唐尧虞舜之际,天下洪水横流、民不聊生,《史记》载:尧帝命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尧帝乃求人,更得舜……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年后稷随大禹去全国各地治水多年不归的情形,后稷远去的时间过长,姜嫄十分思念,每天出门站在高处远望,天天盼望着儿子早日归来。
终于有一天,儿子划着木筏回来了,母子相见,悲喜交集,激动的话儿不知从何说起。当母子在家坐定时,姜嫄仔细端详着儿子,才发现他双眼红肿、发亮,身上烂疮往外流着黄水,面容憔悴、疲惫不堪。姜嫄见状,十分心疼,立即想方设法给儿子治病,四处求医、求神,多方施治,总不见轻。正在无奈之际,忽然想起:有一年她因劳累过度而得了病,只治不清,她见田间地头长的一种草,柳叶细枝、墨绿发亮、茎红根黄,用嘴细嚼,味甘、性温,当她嚼了几次以后,只觉得人轻松了,她就采集了许多,在锅里熬汤喝,这样喝了几天后,病完全好了。想到这儿,她赶忙去地里把这草采来给儿子熬汤喝。喝了一段时间后,病彻底好了,姜嫄望着又恢复了当年健壮而又有力的儿子,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姜嫄为儿子治好病的消息很快的传开了,人们在高兴之余又互相介绍,凡是得了这种病的人都来此诊治,一治一个好,名气越来越大。来此采药、治病的人越来越多,姜嫄为了儿子和人们记住这个药草,就给起了个名字叫“嫄志”,意思是姜嫄发现的,人们要永远记住它。
 
后来到了明代,出了一个大医学家,名叫李时珍,他在编《本草纲目》时,觉得“嫄志”
被人们发现的最早,药用年代最远,就改名为“远志”,以后就被医药界以“远志”通用了。自从“远志”被中医普遍应用后,加上姜嫄为后稷治病的故事流传久远,人们普遍认为远志这味药唯有古有邰——武功县所产最好,而且在姜嫄墓周围生长的特别好。因此全国各地来此采药的人越来越多,这味药也就越来越少。后来北方人往南方贩卖药草时,编纂了一个神奇的故事,说要采得远志十分不易,姜嫄墓在数十仞悬崖之上,而悬崖下大江滚滚、白浪滔天,划着筏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到崖根底下,要攀上崖顶更是苦不堪言,冒着生命危险十有八九不能成功。一般人望而却步,唯有练就一身绝顶功夫,经多次奋斗,方能采得一点,如此这般的一番话,说的众人目瞪口呆,因此药价倍增,贩者大得其利。
<ref>[http://www.baike.com/wiki/%E5%A7%9C%E5%AB%84 姜嫄历史人物]百科互动网</ref>
==后人评价==
[[File:姜嫄之墓.jpg|缩略图|[https://gss2.bdstatic.com/-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436be6220a087bf479ec50ebc2d2575e/d62a6059252dd42a76cad8c20b3b5bb5c8eab89c.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5%A7%9C%E5%AB%84/826976/0/d62a6059252dd42a76cad8c20b3b5bb5c8eab89c?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列女传》诗云:“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又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此之谓也。颂曰:弃母姜嫄,清静专一,履迹而孕,惧弃于野,鸟兽覆翼,乃复收恤,卒为帝佐,母道既毕。
<ref>[http://www.guoxue123.cn/zhibu/0201/03tpyl/0083.htm 姜嫄]国学导航</ref>
  姜嫄,系今天的陕西省武功县人,生于距今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末期,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在人类历史的最早 == 文献 中,姜嫄是华夏民族中首推第一的女性巾帼。 记载== 《史记 》记载有 ·卷 年冬天,姜嫄郊游,在渭河岸边发现了 ·五帝本纪第 巨人的脚印,她感到非常惊奇,便踏着脚印走了过去。回家后,即有了身孕,怀胎十二个月生下 《列女传·卷之 男婴。因为头大丑陋,自认为是怪物,遂将孩子抛弃了三次,都因有救星,而免于丧命,最终没有抛弃掉,所以给孩子取名为“弃”。当时是周朝开端,因而也叫“周弃”,他就是中华民族的农耕始祖——后稷,后人称“周始祖”。姜嫄对后稷的影响教育很大,她三弃之而垂训,亦为古之炼人之法,视其能否成人之后,立为“圣人”。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焉,民皆法则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随,”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左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弃发现了五谷种子,发明了耕种技术,发明了春谷制米技术,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古生代,开创了人类由茹毛饮血到烹调蒸煮的新开端。周弃恩泽后世,被誉为“圣人”,是与其母姜嫄的培养和教育分不开的。所以,世人尊姜嫄为“圣母”, 即圣人的母亲而名扬天下,芳垂史册。今武功县武功镇的南门外有姜嫄圣母墓、圣母祠正殿悬有“母仪邰城”的巨匾,表达了后人对这位生育农神,造福人类的伟大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农祖后稷。
  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今关 ==文献来源=={{Reflist}}[[Category: 西部的武功、杨凌一带曾是炎帝后裔姜族部落的封 有邰。那时,中华大地上有三大部落:一个是北部的游牧民族,系黄帝部落;一个是西部的农耕民族,系炎帝部落;还有一个是南部的狄戊民族,系蚩尤部落。在中原地区即宝鸡至郑州之间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为了争夺地盘,常常鹿战千野,血流成河。后来为了缓和双方矛盾,他们在部落交界(今陕西省武功和杨凌一带)共建了一个小城堡,初时叫“邰市”,后改名为“邰亭”。炎帝的后代姜嫄在“邰亭”一带迁居;黄帝的后代“帝喾”从今黄陵县一带迁封到“邰亭”。帝喾是“邰亭”的王,姜嫄是帝喾的元妃。炎黄两大部落合婚后,从此不再交战,和平共处,合为一家,这就是 历史人物]][[Category:周朝祖先 后稷 诞生前的历史概况。这也是我们今天称华夏民族是炎黄子孙 来由。母亲]]
29,097
次編輯